浅谈“九义”人教初语练习之处理(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2017-06-15 手机版


    语文课后作业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侧面检查教师上课的效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现行人教版“九义”初语教材又加大了作业的质和量,更有助于把课本知识转化给学生,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智力、技能,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迁移能力,故我们更应重视作业的处理。为此,我想就“九义”初语练习之特点及其处理作一粗略陈述,请同行们指教。

一、“九义”人教版初语练习的特点

新编“九义”初语教材,把教读课文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共计三大题左右。练习题形式多样,听说读写兼顾,突出语言能力的训练,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练习设计上的一大创新,也是新编初语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1、“理解•分析”着重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的运用,是学生学习作者怎样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以至逐步熟悉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阶段,使学生形成一般的阅读认知和信息吸收能力,解决语文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

2、“揣摩•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所在,并进行动口、动手的练习,是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熟悉、认识、表现的阶段。这个层次将语文信息的吸收和输出初步结合,由读到写,进一步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3、“积累•拓展”继前两项之后,巩固、扩展学习成果,进行熟读和背诵、抄录词语、警句,选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材料与课文比较,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开阔视野,进而升华对生活的理解、认识,深化表现、表达生活,使之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

这三个层次的练习,从理解到运用,从知识到能力,从课内到课外,有序地呈梯度排布,大致体现了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前者反映了课文的精萃所在,照应了课文学习重点,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要努力完成的,后者做与不做,可灵活处理;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好三个层次的练习题,把语文教学和练习处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是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不误的重要途径。

二、初语练习的处理

首先,对“九义”初语练习的处理,应该打破先讲解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文练习分布于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具体如下:

1、置于课前,作为向导。

教读课文的练习题,有的可融于课前练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作为学生阅读课文的向导,适宜做这种方式处理的练习,三个层次均有,而以第一层次为多。

第一层次的积累•理解练习,处于解读课文的前一阶段,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这些练习放在课前,便于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如:P七上-9《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大题;P八上-96《中国石拱桥》第一大题;P九上-19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一大题等,这些往往都是2-3个小问题。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悟道什么哲理,象这类练习,均可纳入课前,使学生做到整体感知课文,为其更好地学习课文铺平道路。

2、“讲、练”结合,相得益彰。

即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处理练习,融讲读与练习为一体,也是处理练习的一种方式。

第二层次的揣摩•品味练习,大多数是研讨与练习的第二大题,这一层次的练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句子含义、语言的表达效果、梳理情节结构等。如如P七上-54《春》第二大题;P八上-104《桥之美》第二大题;P九上-183《我的叔叔于勒》第二大题和第三大题;因而可以把这类练习作为读启教学的支撑点,用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推进教学进程。倘若放在课后来处理,往往与课堂教学重复,亦无多大实效。

第三层次的积累练习,不少都是背诵,往往都置于第一大题或第三大题,有的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可以收到变换学习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之功效。如:P七上-21《童趣》第一大题,P八上-129《杜甫诗三首》第一大题、P九上-202《出师表》等。

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处理,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精萃的理解、把握,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3、课后再练,变“知”为“能”。

即在课文教学后又布置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训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课后处理的练习题,主要是第二层次的运用练习和第三层次的拓展练习。

第二层次揣摩•运用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与揣摩的基础上,进行动口、动手的语言训练,如遣词造句、改写缩写、片断作文等,以便达到学、用结合,理解与表达协调发展,逐步完成由读到写的转化,因此,我们要依据这些练习题,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三层次的联想•拓展练习,主要是通过各种层次的扩展、对比阅读,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校引向社会,从学习引向实用,进而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使之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故这种类型的练习,我们应该重视,还有待于加强。

其次,对“九义”初语练习处理的方式方法,还应该注意灵活多变,不妨如下:

1、区别主次

①凡是与课文的学习重点相对应,体现教学目的要求的练习题,一个也不能放过。

②还有一种练习,虽然与某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形式并无必然联系,但对学生的课文学习方法、习惯的养成有重要意义。如:P九上-68《第四大题》:P九上-165《心声》第二大题、P九上-147《智取生辰纲》第三大题等,是一些片段写作、缩写、改写的练习,都要切实完成。

③有的练习,放在这一课可以,放在另一课也可以进行,如P七上-59《夏感》第三大题;P九上5-77《孤独之旅》第三大题等写话训练,象这类练习便可灵活掌握。

2、变换训练方式

有的练习可以变抽象空洞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变有声为有形,如P七上-171《陈太丘与友期》第一大题,要求背诵全文。象这个练习,我们便可以找三个学生上台来表演这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扮演陈太丘,一个扮演元方,一个扮演友人,这样变换了训练方式,同样起到了加深理解记忆课文内容的作用,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之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九义”初语这套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质高量多的练习题,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辟了一块实验田,我们要充分用好这块实验田,明确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现代语文能力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明:

上文中的P七上-9指的是七年级上册的第9页;另可类推。 

范晓兵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