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树唤醒了我们的梦——观肖培东老师的教学反观自己的教育思想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2017-05-24 手机版


《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之所以是教育家在于他践行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朴素真理。

而同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平时忙忙碌碌,忙得团团转转,反而碌碌无为,只能自嘲一句“教书匠”!在这个必须闻鸡起舞的夏季,肖培东老师给白河语文人送来的一场饕餮盛宴,让我们有机会反观自己,不得不重新用批判的眼神审视自己,不得不用挑剔的语气评判自己。我的课,我的路,我的学生……其实教书匠也是需要“匠心精神”来引领我们的成长的。

一、含着桃核蓄着的梦

年少时,我们都曾经雄心壮志,我们都希望将来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情。然而在经历了琐碎教学的压力之后,在备受了职称评定的打击之后,我们变得懈怠了,曾经如作者贾平凹儿时含着桃核做的美梦呢?

《小桃树》的作者贾平凹,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从陕西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走出来的,却是名副其实的奋斗青年,而非现在的“愤青”。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都没有影响他对人生理想的执着与追求。散文中的小桃树蓄着他的梦。

肖培东老师在三十而立的年龄成长,在四十不惑的年龄成熟。抓住时机从钱梦龙老师那儿取得“碧波深处有珍奇”的法宝。不再只是在浅滩上“剔石披沙”,而是潜向碧波深处,上下求索,终于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肖老师用他的一节作文课带领学生从“小小鸟窝”中发现了“大大世界”,学生们经历了一次鲜活而充实的写作方面的的语文成长,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名师引领孩子成长思维的飞跃。

我们—— 一名普通乡村语文老师的梦被惊醒了,我们的珍奇在哪里?回答不再是一声苦笑,而是深沉的的思考……

二、欲绽的花苞指路的灯

“小桃树千百次的挣扎,竟还真的保留了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但却没有掉下去,像在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文革十年迫害了很多知识份子,却没有击垮他们的意志。1972年贾平凹进入西北大学学习,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之后他写出了《腊月正月》、《浮躁》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作品多次获得文学大奖。可贾平凹却说“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作为老师你还想说什么呢?是怨天尤人,还是孜孜不倦?贾平凹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作出那么大的成就,我真佩服他。孩子们在肖老师的引导下都说“我也要向贾平凹学习,做一个顽强的人。”作为老师你还能说什么呢?

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应该怎样在语文之路上走下去,语文课到底应该干些什么?肖培东老师用他给小学中学高中三个不同学段学生上的三节成功的课例,生动地告诉我们:语文课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那怎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回归本真语文课堂之一就是听说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聊天式导入:高中作文课让学生猜猜老师到白河一打开窗户就看到美丽的山水,看到满眼的绿色会想些什么?教师从学生忽略的生活感悟切入,生活与思想一旦产生共鸣,就会文思泉涌。

引导小学孩子用文中的词语描述自己、描述会场,“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自然理解了会用了,肖老师用教学智慧解读了语言文字的语用功能。又引导说带花的成语和比喻句,找文中的句子去读去说,为什么莞尔一笑?为什么应接不暇?德国的花奇在哪里?文中那个字用得最多,这么多“都”说明了什么?简简单单的就教会了学生如何阅读积累,阅读思考。朴素的课堂却不俗,书本的课堂才本真。

面对熟课《一颗小桃树》,看似简单的了解:你们读了文章没有?你读懂了什么?在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读出了对小桃树的思念”“读出了我的梦想”“读出了我和小桃树同样的遭遇”“读出了我的童心”“还读出了作者由树及人”……听到此处,我不禁反思:平时我们总是不放心学生自读自说,觉得浪费的宝贵的课堂时间,总觉得学生说得疙疙瘩瘩时非自己插嘴不可。殊不知这种不顾学情的讲授实则扼杀了优秀学生的阅读激情和思维创造力,看似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早已是学生的“囊中之物”,与他们而言,我们的教学无非是再炒一碗剩饭。而肖老师的本真语文课堂导入朴实无华,却更实际更实用。与那些繁琐华丽的导入相比,是还原了本真的素颜的美,也是温暖的美。如果说课的目标是课的终点,那孩子们读懂了多少,就是课的起点。

再适时牵着学生的手关注旁批里的三个问题,听学生说最不理解的是问题三“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你读出来了吗?”,就引导学生找到提示散文阅读方法的旁批“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巧妙的把阅读的重点落实到了第四段,“秋天过去了……我竟将它忘却了……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就这样牵着学生的手,肖老师让学生读出描写小桃树姿态的句子,再找出它“没出息”的地方,一下子拓展了阅读的范围。小桃树样子的“猥琐”是因为成长的艰难,它开花的孱弱是因为遭遇的坎坷。它苍白的脸色,苦涩的笑容,单薄的花瓣唤醒了孩子们那颗敏感的心,小桃树的境遇就是作者的人生写照。把课文交到他们的手里,然后给学生一根手杖。正如肖老师说“不要让学生在深刻面前自卑迷茫。”不必太多的幻灯图片,根据学情抓住文本就好,就在师生看似简简单单的对话中,教育的智慧丁丁冬冬的流淌起来。

回归本真语文课堂之二就是读写

我们大多数作文课要么当堂作文,要么一言堂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哑口无言。肖老师引导学生读家乡、读自然、读图片、读美文,读出了岁月、读出了生命、读出了希望、读出了思考……《有一种力量叫做______》就是读写的结合,用多种方式读激活学生情感的思维流程,去寻找真善美唤醒孩子心底的爱和责任,激起孩子的写作冲动。

最值得学习的是肖老师的“一字立骨法”,作者“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肖老师就问:“读完整篇文章,你能不能帮作者用一个字概括一下?”学生思索片刻后,大胆的说出值得肯定的“梦”“念”“爱”“灯”等,这时一个小男孩挺直了身子激动地大声说:我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觉得不能只用一个字表达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因为任何一个字都不足以表达作者对小桃树复杂的情感。我想用“梦”来表达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因为小桃树是梦的种子;我用“爱”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用“念”来表达作者对奶奶的怀念……”让人意想不到的回答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孩子的思想之花绽放站在小小的舞台上,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启迪了我们的教育智慧。叶老说,教为了不教。孔子说教学相长。肖老师课后在讲座中说,其实连他也没想到学生会这么说,真是“碧波深处有珍奇”呀!深刻和睿智,其实都在深深浅浅的文字中,在孩子们纯纯真真的心里,需要我们教育者去发现,去呼唤。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连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霍尔顿”,都想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守护着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那我们作为天使的守护神,更要有一种境界,关于课堂、关于语文、关于生命,关于花苞的梦、关于指路的灯。

三、蓄梦的绿色精灵小桃树

作者贾平凹早在孩提时代,便对美好的未来有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因此埋下桃核就是为自己的理想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正因为作者从小桃树的身上获得了勇气和力量,这也就更加坚定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信念。作者说这个梦是绿色的,还把它称为是梦的精灵,绿色是希望之色,也就代表这个梦是可以实现的。

肖老师在授课中,不论对高中生,还是初中生、小学生,表扬鼓励的话都没有“你真聪明”“你真棒”之类的过分吹捧。而是在作文课“鸟窝中的大世界”中,鼓励评价“你这个想法真好,你开始学会迁移了”,肯定地说“每一片落叶的背后都有一个春天的梦想,他的回答真的是和其他人不同哦”,或赞赏道“你想到了沧海之一粟,高山流水觅知音,你善于借用诗句名言,思考人生哲理,我要向你学习”。而对没穿校服的小学生知道用“姹紫嫣红”,既肯定了他的学以致用,又消除了学生在台上的紧张情绪。尤其是看到城关初中生刚刚上课的羞涩,用一句“你们好像文中的小桃树哟”缓解的紧张气氛,并特别关注到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个同学你这么一直躲在角落里?可怜的像棵小桃树,你说说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快下课了的肖老师怎么就自找麻烦呢?问到了一个启而不发的学生,正当我们为肖老师捏了一把汗时,肖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从他喜欢的第三段最后一句话中找出了一个“蓄”字,正是肖老师最欣赏的一个字。此时,老师们明白了,肖老师是用教育机智告诉老师们,教育是公平的,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再弱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呀!他们都蓄着一个绿色的梦,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语文课堂教学的工作者而言,语文教学道路任重而道远。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如何让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堂高效而实在,那就需要每一名语文教师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文本,把握文章的主线,找准切入点,因材施教。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常抓不懈的目标,实实在在、真真切切。都说肖老师到白河,白河人有福啦!小桃树唤醒了我们青春的梦,相信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能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时期,迎来绿色小精灵,一定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归朗朗的书声,绽放新的生命的活力!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