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5-06 手机版 | ||||
一、导入 下面开始上课 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湖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诗词王国里的一道风景——怀古诗词。 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黄州的赤壁,不禁触景生情,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请大家齐读题目(教师板书题目) 二、环节 (一)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除了这些,对苏轼你们还有怎样的了解呢? 学生1: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在宋神宗时期曾受重用,但后来因新旧党争,屡遭贬谪。 师:回答的非常好,你的介绍正交代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的确,这首词正是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词人在被贬谪到黄州时期所作。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像苏轼这样志存高远的人多次被贬谪之后,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1:失意的 生2:悲痛的 生3:既悲伤又豁达的 (在底下应和即可) 师:对,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下,这首词应景而生。 下面就和老师一起走入全词。 (二)自由朗读,感知全文 “三分诗,七分读”,下面请大家端正坐姿,把书立起来,大声朗读全词,注意字音和停顿,思考词的上阙写了什么内容? 生朗读全文(一带而过) 师:词的上阙写的是? 生齐应和:景 教师板书:景 师:很好,那这些景给了你什么感受呢? 生1:壮观的 生2:有气势的 生3:恢宏的 (在底下应和即可) 师:那我们可以将上阙概括为“绘壮景”(教师板书) 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朗读上阙,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描绘了赤壁的哪些景观呢?这些景物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1朗读上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师:读的很流利,但是在气势上稍微弱了些,一会儿我们在理解完上阙的内容后,老师相信你能读的更好。 词的上片都描绘了哪些景观呢? 生在底下分别应和: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 师:准确,作者抓住了悬崖、陡壁、怒江、波涛这些可视性极强而又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 先来看看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家有没有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那首卷帘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那么本首词中的“浪”指的是什么呢? 生:浪花(应和) 师:是的,的确有浪花的意思。联系下面的话“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想一想,它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意思? 生2:指时光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这里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浪花的流动比喻为时光的流逝。 师:分析的非常好,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个“淘”字。这个字用的好不好?哪里好?谁来说说? 生3:“淘”字前后分别连接大江和风流人物,有很好的衔接作用。 师:你是想说淘字将写景和写人相融合,对吗?(对) 一个“淘”字,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奔流之势,更道出了历史的演变。 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故事,此时就如同电影般呈现在我们面前。 再看“千古风流人物”,毛泽东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生跟随应和)。那么你们是如何理解“风流人物”的呢? 生1:应该是“英雄人物” 师:嗯,有这方面的意思,但是还是有区别的,一会儿我们就会在后面找到答案。 其他人有不同意见吗? 生2:是花花公子(大家笑) 师:大家说对吗?(不对) 这里大家一定不要把“风流”的古今含义混淆了。古义是指有功绩杰出的,今义才加入了男女情爱方面的风流之义。 “英雄人物”和“风流人物”都指能文能武的才华之人,但是在苏轼的内心当中却是不相同的,究竟有怎样的不同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就把前三句具体化了,我们分别来看看。 1、大江具体化为(故垒) 2、千古具体化为(三国) 3、风流人物具体到了(周瑜)身上 (学生齐应和) 那么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小场景、近景) 大家再来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换成“周瑜赤壁” 生2应和:不能 师:为什么? 生2: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生3在底下说武大郎也是郎)大家笑 师:武大郎那单纯只是他的名字而已呀,和这里可是完全不同的 “郎”字这里指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帅哥”,是当时女子心目中的男神级人物。 据史书记载,周瑜当时风姿儒雅,被江东人成为“美周郎”,后人有诗曰“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就是指每有宴饮,陪宴抚琴的歌女们为了让周瑜看她一眼,就常常故意弹错(所以说,满满的都是套路) 由此我们来看,周瑜这样年轻有为,是东吴的大都督,又这样的会享受生活,这样的人不就恰恰是我们所说的“风流人物”吗? 那么这样的风流人物是如何登场的呢?我们一起看看苏轼是如何安排的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学生应和即可)(教师板书) 师: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叙述的呢? 生1:“乱石穿空”从形状的角度写出了石头的奇形怪状和山崖的陡峭。 师:很好,“乱”字写出了群峰壁立,“穿”字则写出了山川高耸入云的态势。 下一句谁来分析? 生3:“惊涛拍岸”从声音的角度写出了江涛的力度和澎湃之感 师:不错,这一句写出了汹涌的波涛,翻江倒海,可谓是一怒江涛呀。 那么再想一想,这两句分别是从什么视角来写的呢? 乱石穿空是(仰视) 惊涛拍岸是(俯视) (学生应和即可) 师:一个往高处写,一个往低处写,俯仰之间,怎一个壮阔了得呀! 那“卷起千堆雪”是什么意思? 生1: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是说浪花千层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师:准确,那这样的景色是怎样的? 生1:是蔚为壮观的景象 师:很好。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是否感受到了这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呢?(有) 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知词的上阙描绘了壮观的赤壁景象。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壮丽雄伟,气势磅礴的赤壁江山图由此而形成。 词人是怎样概括这种景色的? 生应和(江山如画)(教师板书) “一时多少豪杰”,这里面的“一时”指的是(三国时期) 那么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的多少豪杰当中,苏轼却唯独偏爱谁呢? 生应和(周瑜) 苏轼又是为什么偏爱周瑜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请大家下课后熟读这首词背诵下来。 本课教学实录下载地址见:http://www.ruiwen.com/news/184630.htm 曹汝烟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