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写梅诗的感情走向(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广西民族高中 罗星永 廖锡娟 梅,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白、红、粉红等颜色,味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在古诗中,以梅为题的诗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叹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之情的桥梁。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消灭,战争已经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乡,自古闻名,苏杭更是封建时代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著名诗句。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当年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作者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衰的过程,他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格 王冕,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幼年家境贫寒,自学成材,但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落第。他一身傲骨,虽屡试不第,却拒绝同乡贤达的极力推荐,最后隐居深山,保持了一个封建文人的自尊。他轻视功名利禄,同情百姓疾苦。一生工于画梅,也写一些以梅为题材的诗歌,其中《墨梅》是他的传世之作。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即用单墨色画的梅花。梅花在寒冬时节,傲雪开放,清香四溢,古人常把它当着品格高尚、气节坚韧的象征。自然界中的梅花有白色、红色和粉红色,墨梅极为罕见。诗题中的墨梅实际是作者墨画之梅。这是一首题画诗。从选材方面看,作者用心良苦,首先,和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挑花和丰腴的海棠花相比,梅花显得超凡脱俗;其次,与白色或红色的梅花相比,墨梅更显得与从不同。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诗中墨梅不以色媚俗、只求“清气满乾坤”的清高形象,正是作者高尚人格的象征。 (三)以梅寄闲情 和元代王冕相比,一样是隐士,一样是咏梅诗,北宋人林逋(世称和靖先生)写的《山园 小梅》却另有一番格调。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首咏梅诗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作者高招的写梅艺术。诗的一、二句描写这样一组画面: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这一幅连贯的画面,很像影视艺术上的“滚动镜头”。三、四句是写梅的名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这两句“曲尽梅的体态”,作者是用“特写镜头”写梅: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影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影生辉。每当夜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五、六句从侧面写梅:寒鸟栖息过无数树枝,却对横斜水上的梅枝“偷眼”,粉蝶是花的使者,天天出没在花丛中,哪种花没见过,但如果她知道山园里的梅花,也会因此“断魂”。在作者笔下,梅态、梅香、梅色,是如何的迷人,全由读者去想象了。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我隐居山中,只要有园中小梅与做伴,粗俗的曲调、浑浊的土酒都是多余的了。作者对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四)借梅诉乡情 “美不美,江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人生在世,为生活奔波,少不了背井离乡,离乡越远,思乡越切,离家愈久,念家愈急,这是人之常情。在古诗中,像李白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类借月抒情的“思乡诗”比比皆是,借梅思乡的诗歌,却寥若晨星,清代诗人汪中的《梅花》,算是这类题材的珍品。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 “孤馆”是诗人在外地传道授业的地方,诗人从“孤馆”寒梅萌发,推知春风将缓缓到来。三、四句是诗人的联想,由“孤馆”想到“故园”既然“孤馆”的“寒梅”已经萌发,那么,“故园”的小河边,梅花也该开放了,这首诗就是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思乡之情。 (五)以梅喻身世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题为《忆梅》的五言绝句: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定定”是四川俚语,死心踏地的意思。“天涯”指梓州(今四川三台)四川远离都城长安,地处西南边陲,称之为“天涯”也不为过,况且作者是中原人氏(河南沁阳县人),沦落四川,也算是天涯之客,从“定定”看来,作者远在天涯,回家无望。第二句“依依”有留恋之意,作者远在他乡,孤独寂寞,自然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向物华”不失为一种慰藉心灵的现实之举。“物华”原指树的花,这里指美丽的春景。一、二句写出了作者的心境,是“忆花”的铺垫。三、四句是全诗的转折点,开始紧扣诗题。但出呼意料的是,作者并未写自己对梅花的爱慕之情,而是写出自己对梅花的痛恨之心。作者为什么要恨寒梅呢?最后一句揭开了谜底。在作者看来,寒梅虽春前开放,但在春回大地的时候,它却凋谢了,不免有些遗憾,这种遗憾继而转化为怨恨,使全诗另有一番含义。梅为自然界中的普通植物,春去春回,花开花谢,自有它的规律,作者为什么对它如此怀 恨在心呢?我们可以从作者的人生历程中寻找其中的原因。 李商隐,812年出生,19岁因文才出众而被牛党令狐楚重用,25岁中进士,后又得到李党王茂元的赏识,当时,牛、李两党争斗激烈,牛党执政后,李商隐遭到排挤,一生困顿失意,最后潦倒至死。李商隐满身有“寒梅的奇香”,却赶不上美丽的春色,成为被人遗弃的“去年花”。不难看出,诗中的寒梅,正是诗人人生的缩影。 作者地址:广西武鸣县广西民族高中语文组 邮政编码 530100 电子邮箱:luoxingyong@eyou.com 作者邮箱: luoxingyong@eyou.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