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法例谈(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肖韬华 所谓倒叙法就是把事件的高潮或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放在前面先写,然后再按顺序法写。这是我们写作时常喜欢运用的技巧之一。的确,用倒叙手法开头,有它的妙处:由于把故事的高潮或结局放在开篇,很容易使读者由“果”思“因”,脑海里藏着一个悬念,欲罢而不能,激发起阅读兴趣;同时,由于故事的结局已经放在开头,对写作者来说,以下就是专心写好过程,揭开这个悬念了,所以不容易跑题。 它有四种情况。 一是大倒叙。即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再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例如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这样写道: “不早不迟,偏偏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到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地说。 “祥林嫂?怎么啦?”我又赶紧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也大约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地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作者先写祥林嫂惨死的结局,然后再叙述她的半生事迹。这就形成了悬念,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二是小倒叙。即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写在前面,这样一下笔就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例如《中国青年报》记者撰写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采用的就是这种倒叙法: 陡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戴近视眼镜的业务员老胡,一把抓起听筒: “喂,哪里?” “长途!我是中共山西平陆县,我们这里有六十一个名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羟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听筒里的声音响亮而焦灼。 “我们立刻准备药品!”很怕对方听不清楚,老胡几乎喊了起来,“我们马上设法把药品发到太原!” “不幸!太原距平陆尚有一千余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极为不便,请设法空运……空运!!” 从时间先后顺序来看,这个“长途”发生在民工中毒、紧急抢救、四处找药等事件之后,作者把它提到前面来写,是为了造成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跌宕多姿,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 三是追忆倒叙。即是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形成倒叙。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这样写道: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件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就不由得想起那件往事。 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眼前的白色的确良衬衫写起,设下悬念,起到引出故事,引出人物的作用。第二部分先写事情的起因:作者骑着自行车误入快车线,导致交通事故;然后写事情的发展:周总理的出现与关怀;再写事情的结果:作者得到周总理赠送的一件衬衫。最后部分又回到眼前珍藏的那件衬衫。这一部分在珍贵的衬衫上回环往复,既加强了文章的抒情性,读后令人为之感动,又强调了往事的深刻含义,使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四是对比倒叙。即是先写当前的情况,再回忆过去的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是这样开头的: 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这篇文章歌颂了陈伊玲的思想品质,按一般写法,它可以从陈伊玲初试时的成绩优异写起,然后写她“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因而复试时成绩很不理想。可这样写平铺直叙,远远没有课文这样开头有吸引力。课文之所以紧紧吸引读者,又恰恰是运用了对比倒叙、巧设悬念的缘故。一个初试成绩那么出色、令人赞叹不已的考生,仅仅相隔这么一个星期,为什么复试却使人大失所望?读者急于解开这个疑团,自然要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直到最后弄明原委,疑窦顿消,深深地品尝了审美愉悦,而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陈伊玲的形象也同时深深地扎根于脑海了。 综上所述,倒叙结构的特点是,以往事为中心,但却以现在为开端,最后又回到当前,把过去的事情经过放在目下的时间里加以叙述。这样写,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和抒情性,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并能使文章前后衔接自然,文气贯通,首尾呼应,结构紧凑,给人以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运用倒叙法开头,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要学会首尾照应,还要适当安排好过渡。因为结果已经写在开头,所以文章结尾处就不要再简单重复了,正确的办法应是恰当地呼应一下,给人一种首尾照应的完整感。同时,最好在第一自然段与倒数第二自然段之间,最后一自然段与倒数第二自然段之间,写上恰当的过渡句或过渡段,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流畅。没有恰当的照应和过渡,倒叙法就无法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肖韬华 广东乐昌市一中 邮编:512200 邮箱:www.xiaotaohua21cn. 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