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1-31 手机版 | ||||
一、导入 复习小说三要素导入。 二、分析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故乡的景色有怎样的变化呢?将描写故乡景物的词语或句子标出来,看看哪些是描写故乡的过去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现在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未来的,并说说所描写的各个时期的景物特点。 明确:过去的故乡(1一5):五彩缤纷、美丽神异 现在的故乡(12):萧索,悲凉 未来的故乡(88):美丽,充满生机 2、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对情节的推动作用;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④反映社会现实,交代时代背景;⑤表现主题 3、现实中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相比,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看到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明确: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给农村造成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日趋贫困。同时,暗示着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 4、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三、分析人物形象——闰土。 1、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的变化? 2、我们先来看看二十年后的闰土有哪些方面的变化使我悲哀。找出描写闰土的语句,填表(表一) 少年闰土:12~15、18、23~26、30;中年闰土:59、60、62、64、66、71、72。 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互相交流 3、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文中闰土的性格特征。 品味,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梳理:在对比中看出外貌的变化、与我的距离、生活的现状、精神的麻木、寄希望于偶像 少年闰土:健康可爱、天真活泼、勤劳多知、勇敢的小英雄 中年闰土:生活进一步贫困,迷信麻木、毫不觉悟的木偶人 表一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动作 雪地捕鸟、月夜刺猹——聪明勇敢,动作敏捷 迟钝、麻木 语言 脱口而出、滔滔不绝(4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 ——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的态度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 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上。 四、分析,归纳造成闰土变化的原因 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故乡萧索、破败,故乡人麻木,使闰土变成“木偶人”了呢?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 闰土生活的年代正是辛亥革命前后,辛亥革命没有能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各踞一方,连年混战,就是文章说的兵匪官绅。战争给农村带来了灾荒和欠收,再加封建地主阶级的苛税,怎么能不使中国农民陷入苦难的深渊呢? 由此可见,归根到底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小结:战争,灾荒,苛税,自身的迷信思想 五、分析人物形象——杨二嫂 故乡中作为好朋友的农民闰土景况是这样的凄凉,那作为小资产者的邻居杨二嫂的情景又是怎样呢? 1、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段,看看这个人物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让我悲哀。填写表二 20年前、后的杨二嫂:38~51自然段 表二 20年前 20年后 肖像 年轻美丽: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那么高,嘴唇没有那么薄 “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言(对我的态度) 贵人眼高 、迅哥儿,你阔了、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 行动 终日坐着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竟跑得这样快。 对生活的态度 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 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 2、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杨二嫂的性格特征。 明确:杨二嫂:外貌的变化(说明经济状况的衰落)、能说会道、泼辣、尖刻、自私、爱贪小便宜的城市小市民 3、对杨二嫂这个人物,我们应怎样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活所迫)?在文中杨二嫂起什么作用? 明确: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4、闰土要的、杨二嫂连偷带拿的,是些什么样的东西?说明了当时农民生活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明确:长桌、椅子、香炉烛台、抬秤,手套、狗气杀、破烂木器、碗碟…… ⑴人们的生活困苦,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 ⑵一副香炉和烛台──封建思想的侵蚀,变得麻木 小结:活泼可爱的闰土变成了木偶人一般,使年轻美丽的杨二嫂成了一庸俗贪婪的泼妇。如果说闰土的变化让人同情,那么杨二嫂的变化就令人可叹可鄙了,他们被生活压迫的扭曲了,“我”怎能不悲哀呢? 儿时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的“悲哀”。所以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感到特别的沉重。 六、作业 完成练习题4题。 板书设计: 封志莉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