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1-10 手机版 | ||||
丰台八中 黄 霞 教材分析: 《散步》是初一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叙写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散步的情景,其乐融融,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亲情,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让人倍感到中年人肩上责任的重大:抚养孩子,赡养老人。语言平易朴实,蕴含哲理。 学情分析: 对于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能感受、理解课文所反映出的亲情,但是,由于受年龄的限制,理解重点句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感受中年人的责任,有一定困难。 设计思路: 1、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课文所反映出的情感。 2、抓好切入点,引领学生通过赏析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和责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责任感。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 朗读、品读法。 课前准备: 收集与亲情有关的诗句、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和所体现的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所体现的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与父母、亲戚、朋友散步的一次经历,说说当有矛盾冲突时,怎么解决的?从而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做的? 二、简介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小说集《诗礼人家》、 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走进字词。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A、季节是:初春 B、地点是:田野 C、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事件:散步 一句话概括为: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情景。(人、时、地、事,其中事情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这篇课文你读出了哪些内容?书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互敬互爱的一家人…… 3、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五、读课文,感受浓浓的亲情。 六、作业: 1、字词三遍。 2、读课文,思考《探究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析课文,品味语言。 1、我为什么选择初春陪母亲散步?写了什么景色? 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母亲要走大路、我背母亲埋下伏笔。第四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 问: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2、散步的过程发生了什么?(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分歧 1)“分歧”是什么意思?(不同的意见) 2)课文中出现了怎样不同的意见? 3)为什么母亲要走大路?儿子为什么要走小路? 4)要解决分歧,决定权落在谁的身上?为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5)这时候,“我”突然感觉责任重大,为什么“我”感觉责任重大呢? 明确: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3、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4、重点研读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明确: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三、读课文,体味朴素语言的深刻含义,再次感受浓浓亲情。 四、拓展、感念亲情。 同学们,其实我们都是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只不过有些过于平淡,你忽视了;有些比较常见,你没在意。现在请从记忆的沙滩上捡拾起这些漂亮的贝壳,把你的亲情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感念亲情吧。 五、感恩亲情 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的爱最无私。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溶入我们的血液,时刻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请同学们回到家中,不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亲人表示理解、感恩,比如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刷刷筷子,洗洗碗……。 六、作业 用心发现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细节,以“亲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 在理解重点句子“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时,虽然想通过问题:“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母亲和儿子都并不算重,为什么我和妻子却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走?引导学生理解,学生确实感悟到我们责任的重大。但是,仅此而已,没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文中找出其它以大见小的句子,从而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张语晴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