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1-10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朴实而简洁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2.仔细研读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内涵。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 奔丧(bēnsān 踌躇(chóuchú)交卸(xiè) 迂(yū)腐 颓(tuí)唐 琐屑(xiè) 晶莹(yíng) 差(chāi)使 簌簌(sùsù) 狼藉(jí) 赋(fù)闲 栅(zhà)栏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批注要点: ⑴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⑵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⑶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⑷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 ⑴“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要素) ⑵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⑶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 a①难忘背影②刻画背影③惜别背影④再现背影 b.(提示:找动词、形容词)如:“探”表明父亲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把父亲爬月台是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⑷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睹家境、想父母---悲哀 望父买橘---感激泪(体贴父亲) 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伤心 以上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并交流,教师归纳。 ⑸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①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②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③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④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5、品味鉴赏(探究学习) (1)本文语言平淡中蕴涵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两个句子加以品味。 (2)课文写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为什么? (3)文末作者再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4)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仔细观察课文彩页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说说画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地印象。(拓展) 课后习题 1、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在书本上) 2、熟读课文。 张语晴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