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芬芳(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广东省新兴县华侨中学 牙利兰 [内容提要]中国古典诗词,璨若星河,佳篇如林。如何继承这一笔丰厚的遗产,并使其发扬光大?我认为广大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就是最佳的场所。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引入古典诗词,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语文课堂 一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篇如林。在诗海词林里漫步也被看作是“雅事”一桩,因为诗词可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精神素养,而更直接的是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和再创造的愉悦。 诗歌,是民族精神的花朵,是智慧与美的结晶,是灵魂畅游的殿堂。中国古典诗词,内容极为丰富,绚丽多彩,特别是一些优秀诗人的诗作,往往体现着诗人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格的魅力。例如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他的“美政”理想,在汩罗江边高吟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透着唐代大诗人李白冲天的豪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流出了杜甫隐隐的同情之心;还有宋代著名的诗人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人的满腔爱国热忱,至死不渝的爱国情结,以及民族英雄岳飞的一曲“怒发冲冠”,至今还使每个中华儿女为之振奋。不仅如此,诗歌中吟咏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歌咏亲情和真挚友谊的诗篇,抒发纯真爱情争取自由婚姻的诗篇,以及生动传神描写四季的诗篇,每每读来,使人心旷神怡。 诗歌是诗魂与时空激烈碰撞的结果。陶渊明以其淡泊的心境,在东晋的暗云里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轻松,李白以他的清新俊逸,在盛唐的乐音中奏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而杜甫以他的沉抑顿挫,在战乱中吟咏着“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悲壮。诗人以其诗心,演绎着一幕幕活的社会剧,把他们对现实的感悟,对社会的困惑,以诗的形式流出,有的像潺潺的小溪,有的像呼啸的大江,有的像澎湃的大海。 诗歌,是时代与精神的中和,以无形的根缠绕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诗言志,词言情”,不管是“志”还是“情”,而由其引发出的诗篇又多为至情之作。或灵机一动,触景生情,或细斟慢酌,句句真言,字字珠玑。古典诗词与现代文字不同,她没有利益的驱动,往往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的像贾岛一样细细“推敲”,有的像王安石似的慢慢琢磨。古典诗词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又数不胜数。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这些优美的诗句,无法言传的意境给民族文化注入了活力,增加了风景,披上了梦幻的霞,染上了多彩的虹。 二 文化创造之后,沉淀下来就成了珍宝,犹如绚丽的珊瑚,在海底深处闪闪发光。要让这些瑰宝继续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唯一的途径就是让无数的后人来吟咏,享受,审美,想像和再创造。而对这些优美文字的继承,最佳的对象莫过于广大的中小学生,最好的场所莫过于中小学校的语文课堂。 在现代语言的熔炼下,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似乎少了点什么。开口就是流行歌曲,闭口就是F4,对于我们璀璨的古典诗词却知之甚少。若要他们即兴背一首古诗,还好,还可以背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是题目已经忘了。面对曾经的辉煌,我们在无可奈何的同时不得不低下羞愧的头。因此,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悄悄绽放,吐露芬芳是广大语文教师不容推卸的职责。 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芬芳,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知道,人们的某些能力虽说是与生俱来的,但人的各种丰富的感受能力,包括人的审美感觉能力,则是靠着后天的实践,靠着整个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发展起来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趣味的形成,有时是不自觉的,往往靠长期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萌生和逐渐发展起来。让语文课堂成为诗词芬芳的场所,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在古典诗词的启迪和熏陶下,感受美,想像美,领略美。渐渐地,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心智得到了提高,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审美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被锻造出来了。 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芬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古典诗词进行创造性再运用,王国维算是古今第一人了。晏殊《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柳永《凤栖梧》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青玉案》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词作者要表达的无非是缠绵情思或高洁志行。然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巧妙地将三句话分别从原词中提取,结合自身感受构成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组合。这可算是古典诗词创造性再运用的典范,令人击掌叫绝。这种极富创造性的组合,使诗词的生命之光照射得更远。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鉴赏的训练,除了吟咏以外,脱离不了对诗词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联想和想像,在联想和想像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开启学生丰富的想像世界。学生在发思古之幽情以后,自然会联系自身的感受,在行文的过程,把古典诗词中的锦言佳句运用自如,或神采飞扬,或妙趣横生,或画龙点睛,进行思维的再创造。 三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让古典诗词散发芬芳呢?第一,可利用语文课前的五分钟进行古典诗词知识趣味抢答。既可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增加学生的古典诗词的积累。或者可在这五分钟里给学生介绍一些课本以外,富有趣味性或哲理性的小诗,并要求学生做到当堂背诵。第二,在阅读课文的讲解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联系课文,适当地引入古典诗词。这样,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扩展了学生的眼界,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知识学活,用活。如在上到现代文《黄鹂》时,可给学生复习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可介绍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联系诗词,学生对黄鹂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提起学习兴趣,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在上到古文时也可根据情况引入古典诗词。如在上到《病梅馆记》时,可把一些有关梅花的古典诗词引入课堂。这样,学生不仅嗅到了梅花古典的芳香,也更深地理解了龚自珍为什么要在病态的社会里“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第三,可利用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学习的指导。时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开设有“研究性学习”课程,语文教师可利用这种自由度大,探究性强的课程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古典诗词,帮助学生设立研究课题,如“古典诗词曲对现代歌曲的影响”,“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酒与古典诗词”等,引导和帮助学生研究古典诗词。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受益匪浅。 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每逢佳节之际,学生有了“倍思亲”的感觉时,适当引出与节日有关的诗词,披情入文,感受更深,效果更好;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古典诗词兴趣小组;或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典诗词以其富有韵律的语言,优美含蓄的意境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给予后人审美和再创造的愉悦。继承这一笔丰厚的遗产,使它开得更绚丽,更夺目,是后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让古典诗词活跃于广大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却不失为一种让其发扬光大的好办法。 作者邮箱: wjcyll@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