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变语序见奇效(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四川省安岳外国语学校 吴贻纯 语言的表述通常有一定的顺序,但有的人很善于巧妙变换语序,来超常地表情达意。请看下面的故事: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浏览某地的一座陵墓,看到墓道两旁的石人,有意考考随从的一位翰林(皇帝的秘书)。乾隆问:“这石人叫什么名字?”那翰林一下子慌了,随口答道:“叫仲翁”。乾隆哈哈大笑,当下写诗一首:“翁仲如何说仲翁?只缘窗下欠夫功。从今不许为林翰,贬作江南一判通!”这首诗就是一首撤职罢官的命令,那翰林满面羞愧,只好卷起铺盖走人。 这个故事就牵涉到语序变换的问题。墓前石人,名叫翁仲,那位翰林说倒了。乾隆将错就错,把“功夫”、“翰林”、“通判”(掌管粮运和农田水利的地方官)全来个颠倒,写了这么一首讽刺诗。这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几个词序的变化取得了幽默和讽刺效果。又如,1976年,周恩来同志逝世以后,张春满以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了,就暗示其上海的党羽贴出了“强烈要求张春桥当总理”的大幅标语。人民群众看了非常气愤,有人就在标语上作了个表示颠倒的符号,变成“张春桥强烈要求当总理”。这就是利用句子内部成份的颠倒变化,把这个“四人邦”的“狗头军师”的狼子野心及其同伙上演的“劝进”丑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语序调整的作用,不仅在于幽默讽刺,调整的范围也不仅在于词、句子内部,还可以用在句与句之间。1949年9月,云南解放前夕,蒋介石命令军统特务头子沈醉带领大批特务窜到云南,逮捕了九十多名爱国民主人士。正准备起义的云南省主席卢汉将军连忙给蒋拍电报,为被捕的民主人士说情。蒋的回电只有八个字:“情有可原,罪无可逭(逭:huan逃避)。”卢接到电报,当即将电文给当过朱德同志老师的李根源先生看,与他商量对策。李先生看后,提笔将电文句序对调,变成了:“罪无可逭,情有可原。”这样一调,意思全变,由“情”可原,但“罪”不可宽恕,变成了“罪”虽不宽恕,但于“情”却可以原谅。于是,九十多名爱国民主人士便得救了。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语序的变换,竟产生了这么神奇的作用!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这方面也堪称高手。《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家当佣工,她还象往常一样帮助祭祀时,四婶慌忙说:“祥林嫂,你放着罢!”后来,祥林嫂听了柳妈的迷信宣传,到土地庙捐了门槛“赎罪”回来,心情舒畅,参加鲁家祖宗供奉祭祀,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吧,祥林嫂!”鲁四婶的前后两句话,一字未改,只是语序变换了,却在表情达意上有着不同的效果。前一句只是一般的祈使句,带有要求的语气。因为,四婶虽认为再嫁的女人“败坏风俗”,但这“禁规”祥林嫂事先不知,“不知者不为罪”嘛,所以,四婶的话显得客气一些。但是,崇信和极力卫护封建礼教的四婶,根本不相信捐门槛可以赎前后嫁过两个男人的大逆不道之罪,而且,祥林嫂又变得越来越不知趣,所以,后一句的语调较前一句已明显带有斥责、命令之意了。正是由于四婶称“放着罢,祥林嫂”的严厉制止,祥林嫂象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成灰色”,“眼睛凹陷下去了,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鲁迅先生只是稍稍变换了一下语序,就把封建礼教、神权合伙杀人,却又不动声色地给人以精神折磨的罪恶揭露得淋漓尽致了。 以上例子说明:我们说话,写文章,在必要的时候,对语序作恰当的调换,将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作者邮箱: wuyichunay@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