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导学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6-12-11 手机版


【学习重点】

1.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

2.积累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常见的特殊句式。

3.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课前•阅读识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名言警句——气节

①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③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王夫之)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⑦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梅花绝句》陆游)

⑧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

⑨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青白在人间。(于谦)

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⑾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⑿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⒀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罗马尼亚)

⒁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汉•桓宽)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走进作者

本文选自《七录斋集》,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到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

(二)了解背景

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苏州的东林党人周顺昌因指责魏忠贤而被逮捕,激起了苏州人民久积的义愤,与差吏发生了武斗,打死了两名官差。事后,在这一事件中英勇斗争的五人,挺身自投,从容就义。这件事后,不到一年崇祯皇帝即位,阉党败势,魏忠贤畏罪自缢。苏州人民毁掉魏忠贤生前的祠堂,并在那里筑墓重新安葬了五人,并立碑以为纪念。作者就为此写了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三、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蓼洲            ⑵旌          ⑶皦皦        ⑷敛赀        ⑸缇骑     

⑹抶而仆之        ⑺溷藩        ⑻傫然        ⑼詈之        ⑽猝发     

⑾投缳道路        ⑿冏卿        ⒀逡          ⒁牖          ⒂脰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矫                        当                       发

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其为时止十有一月 (    通            )    ⑵独五人之皦皦(    通            )

⑶敛赀财以送其行   (    通            )    ⑷忠义暴于朝廷(    通            )

5.重点实词  

⑴旌:                                ⑵丙寅三月之望           

⑶扶而仆之                            ⑷詈:斥骂。

⑸颜色:                              ⑹矫诏:            

⑺株治:                              ⑻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⑼去今之墓而葬焉                      ⑽行为士先者           

⑾为之声义                            ⑿按诛五人           

⒀蹈死不顾                            ⒁视五人之死           

⒂轻重固何如哉           

6.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7.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

8. 写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⑴其疾病而死         古义:                      ;今义:指病的总称。

⑵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                      ;今义:所作所为,名词。

⑶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                      ;今义:指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⑷慷慨得志之徒    古义: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不吝惜。

⑸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                      ;今义:极端伤心。

⑹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                    ;今义:路中间。

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                    ;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⑻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                      ;今义:表示程度的副词。

9.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⑴名词的活用

①以旌其所为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                

③买五人之脏而函之                 ④其疾病而死                    

⑤缇骑按剑而前                  

⑵形容词的活用

①不能容于远近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                

③亦以明死生之大                

⑶动词的活用

抶而仆之                        

10.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②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                     

⑵省略旬

①断头置(于)城上                     ②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⑶倒装句

①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②谁为哀者?                     

③立石于其墓之门                     ④荣于身后                      

⑤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⑷被动句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1.文学常识填空

张溥(1602~1-641),字     ,号     ,     (朝代)太仓(现在江苏太仓)人。张溥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       ”。张溥生活的明朝末年,正是东林党人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代,张溥同情东林党,富有正义感,崇祯二年,他继承东林党反对黑暗政治的优良传统,结交社会上有气节、有操守、有学识的二亡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     ”,成为复社的领袖。他们激烈批坪时政,与阉党的残余势力进行斗争,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文学上他主张“          ”,强调“居今之世”,要“为今之言”,“务为有用”。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质朴,《五人墓碑记》是其中的代表。有《        》行世。

 课堂•读写探究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五人墓碑记》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                 、                 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                 ”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                                  ”的道理。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3分)

译文:                                                                        

(2)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2分)

译文:                                                                        

(3)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3分)

译文:                                                                        

3.文章的思路如何?并用自己的语言向同位复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经过。

4.在课文中找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5.文中的五人完全是“激于义”而自发参加斗争、慷慨赴死的。

6.对于他们的义举,作者是怎样高度评价的?主要运用什么手法?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7.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

 课后•拓展读练              素养积淀,能力提升

一、素养积淀

鱼我所欲也——死生大义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荀巨伯探友——朋友之义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二、能力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蓼洲(liǎo)   皦皦(jiǎo)    溷藩(hùn)    抶而仆之(shì)

B.户牖(yǒu)    赀财(zī)      傫然(lěi)    暴于朝廷(bào)

C.缇骑(tí)     废祠(cí)      詈骂(lì)     投缳道路(huán)

D.逡巡(qūn)    猝发(cù)      湮没(yān)    赠谥褒美(yì)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斥骂              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盛殓在匣子里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悲哀  D.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治,整理。    

B.在丙寅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匿:藏,躲藏。

D.按诛五人                按:斩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把他们打倒在地

B.吴之民方痛心焉——正感到很痛苦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

D.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可耻的人格,下贱的品行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B.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C.主辱,臣死有余僇        D.敛赀财以送其行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7.下列句子在诵读时,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C.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D.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8.下列括号中的词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而(中丞)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钩党)不敢复有株治

C.且(大阉)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于)墓道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C.不能容于远近        D.显荣于身后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用这篇碑记,来说明死和生的重大意义,说明普通百姓对国家的重大作用。

B.要用这篇碑记,来说明生不如死,说明普通百姓对国家的重大作用。

C.要用这篇碑记,来说明死和生的重大意义,说明普通百姓的存在比国家重大。

D.要用这篇碑记,来说明生不如死;说明普通百姓的存在比国家重大。

11.把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⑴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⑵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7题。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素不闻诗书之训    素:平素,平常。      

B.蹈死不顾          蹈:踩,踏。

C.斯固百世之遇也    固:的确,实在。      

D.人皆得以隶使之    使:驱使,使唤。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1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   )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谁为哀者?                       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

15.下列四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对五义士之死的价值肯定的一组是 (    )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②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③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④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地位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人墓中。

B.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的民众进行残酷镇压。

C.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有五位志士的功劳。

D.张溥与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树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⑵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⑶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土,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

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恚甚。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而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好语谢之。诸生复力争,稍侵一鹭,一鹭勃然曰:“诸生诵法孔子,知君臣大义,诏旨在,即君父在也,顾群聚而哗如此!”皆答曰:“岂惟君父,二祖十宗实式冯焉。诸生奉明公教,万一异日立朝,不幸遇此等事,决当以死争之。明公奈何教人谄邪?”巡按御史。见诸生言切,欲解之,乃语诸生曰:“第无哗!当商所以善后者!”众方环听如堵,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登阑楯,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或升木登堂,或匿厕中,皆战粟乞命,曰:“魏公误我!”有死者。巡抚幕中诸将率骑卒至,或拔刃胁众。众益怒,将夺刃刃一鹭,奋兵使者张孝鞭卒以徇,始稍定。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复数为温言辟之,众乃解去。或谓公盍返私室,公不可,遂舍一鹭署中。

是日也,他官旗之浙者,道胥门入城,强市酒肉,瞋目叱市人,市人复群殴之,走焚其舟,投橐装于水,官旗皆泅水以免。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群聚而哗如此         顾:回头           

B.姑为好语谢之    谢:拒绝

C.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 绳:约束制裁     

D.诸生复力争,稍侵一鹭   侵:触犯

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0.下列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句是(   )

A.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1.下列句中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顺昌)以季女许嫁其孙

B.(官旗)争折阑楯,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

C.(徐吉) 欲解之(徐吉)乃语诸生

D. 比宣旨(于)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众方环听如堵。

⑵或升木登堂,或匿厕中。

⑶或谓公盍返私室,公不可,遂舍一鹭署中。

《五人墓碑记》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⑴1iǎo  ⑵jīng  ⑶jiǎo   ⑷liǎn zī   ⑸tí qí   ⑹chì  ⑺hùn  ⑻lěi  ⑼lì  

⑽cù  ⑾huán   ⑿jiǒng  ⒀qūn   ⒁yǒu  ⒂dòu

2.jiǎo矫揉造作/jiáo矫情    dāng当刑/dàng当铺    fà头发/fā发财

3.阉割/抓阄儿   谥号/洋溢   佯狂/详细   猝发/士卒   大堤/提高

扼腕/厄运   逡巡/俊俏   皦皦/缴纳

4.⑴“有”通“又”,连词,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⑵“嗷嗷”通“皎皎”,明亮的样子

⑶“赀”通“资”,钱财

⑷“暴”通“曝”,显露

5.⑴旌:表扬。                         ⑵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⑶扶:笞打,鞭打                     ⑷詈:斥骂。

⑸颜色:脸色。                       ⑹矫诏:假托君命颁发的诏令。

⑺株治:牵连惩治。株,株连,牵连。   ⑻闻:声名、声誉

⑼去今:距离                         ⑽先:表率

⑾声义:诉冤,伸张正义               ⑿按:定罪

⒀顾:回头                           ⒁视:比较

⒂固:本来

6.⑴拿出,动词/ 发动,动词/ 抒发,动词

⑵最终/士兵 /通“猝”,马上,突然

⑶盛大/兴旺,旺盛/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⑷ 指同一类人/空,徒然/只,仅仅

⑸自己/偏爱/私下,偷偷地

⑹指同一类人,名词/空,徒然,副词

7. ⑴表并列关系,连词/表因果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目的关系,连词

⑵引出行为对象,向,介词/介词,在

8. ⑴文言中,“疾”和“病”都有病之意,但又有差别,“疾”常常指一般的病,“病”则指很重的病,二者连用往往指病得很重。

⑵两个词,“行”指品行、品德,“为”是动词,作为,成为。

⑶指党羽、亲信。 ⑷意气激昂。 ⑸痛恨。 ⑹执掌政权的人。  ⑺指头颅。 ⑻超出寻常。

9.⑴①旌:名词作动词,原是旗的一种,此为“表扬”。

②墓:名词活用作动词:建墓。

③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木匣装起来。

④疾病:名词活用作动词:生病。

⑤前:名词活用作动词:走上前。

⑵①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处的、近处的人。

②屈:形容词作使动词,使……屈身。

③明: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

⑶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10.⑴①用“盖”表推断,用“也”表判断。

②用“……者……也”表判断。

⑵①在“城”前省略介词“于”。

②在“道路”前省略句介词“于”。

⑶①宾词前置:介词“以”的宾语“是”前置,应为“以是”。

②宾语前置句:“谁”作“为”的宾语,前置。

③介词结构后置:“于其墓之门”作“立石”的后置状语,译时提前。

④介词结构后置:“于身后”作“荣”的后置状语,译时提前。

⑤定语后置:“能不易其志者”作“缙绅”的后置定语,译时应提前,应为“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⑷“于”表被动。

11.天如  西铭  明末  七录斋  复社  兴复古学  七录斋集

读写探究

1.仗义抗暴  至死不屈  激于义而死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2.(1)我们社里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了一些)钱财来送他启程。

(2)连魏忠贤本人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即发动。

(3)(如果)不是这样,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自己的天年,人人都能像对待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叹息,抒发自己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3.周公之被逮(开端)→声义(发展)→噪逐(高潮)→遇害(结局)

4.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呜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结住叙事以引起议论。

第2自然段的最后“独五人之激缴,何也?”一句设问引起叙事。

第3自然段的开头“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

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

第6自然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

5.“…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以詈之,谈笑以死”、 “…颜色不少变”;表现了他们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

6. “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比手法

对  比 意 义

五人“激于义而死” 富贵之子、慷慨得志

之徒“淹没不足道” 光明磊落

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缙绅“易其志” 不畏强暴

五人“有重于社稷” 高爵显位“辱人贱行” 死之意义重大

五人“尽其天年”(假设)豪杰“扼腕发悲”

(现实)容于身后的显耀

作用: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上,通过这组对比,热情讴歌了五位平民“激于义而死”的可贵精神,也批判了官僚士大夫中不能仗义斗争,甚至甘心依附阉党的那些人,显示了轻重大不相同的两种生死价值。

7.⑴进步性:

①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歌颂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是很可贵的。

②张博领导的“复社”,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文社。他们提出诗文应该反映时代,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要为政治斗争服务。张博在创作实践中实现了这一思想,写出了反映现实斗争、内容感人至深的《五人墓碑记》,成为明末古文运动的一面旗帜。文章所体现的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对后世作文有相当的作用

⑵时代局限性:

①作者所主张的“义”(“激于义”、“激昂大义”等),是站在反阉斗争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为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的“正义”不可相提并论。

②作者看不到明王朝衰颓覆亡的趋势,寄希望于“待圣人出”以挽既倒之狂澜,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③作者推崇五义上的义举,却也流露出对“生于编伍”、“素不闻诗书之训”、“人人得而隶使之”的轻视态度,这种门第等级观念,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

能力提升

1.C。解析:A项中“抶”应读“chì”;B项中“暴”应读“pù”;D项中“谥”应读“shì”。

2.C。解析:“哀”是“惋惜”之意。

3.D。解析:D项中“按”应为“追究,查办”。

4.B。解析:B项中“方痛心焉”应解释为“正痛恨他”。

5.B。解析:A项“见”通“现”,C项“俘”通“戮”,罪,D项“赀”通“资”。

6.C。解析:A项“行为”是两个词,即“品行”和“作为”,B项中“颜色”是指面色,D项中“首领”即“头颅”,文中借指性命。

7.C。解析:A项,应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B项,应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D项,应为“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8.B。解析:“不敢复有株治”的施事者应是“大阉”而非“钩党”。

9.D。解析:ABC三项为被动句;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10.A。解析:“生不如死”和“普通百姓的存在比国家重大”的理解错误。

11.⑴被砍下的头放在城墙上,脸色没有一点儿改变。

⑵大宦官魏忠贤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他们的特大阴谋难于立即发动。

12.A。解析:A项,“素”应译为“一向,向来”。

13.D。解析:D项两个“易”字。均为动词,意为“改变”。A项两个“之”字,前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后者为助词,意为“的”。B项两个“其”字,前者为代词,意为“他们”;后者为表反问的语气词,意为“难道”。C项两个“于”字,前者为介词,意为“在”;后者为介词,意为“对”。

14.C。解析:根据语境可以判断此句的语气是肯定的语气,用了问号是为了加强肯定的语气。

15.D。解析:第②句是写五人受刑时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

16.C。解析:A项应为把头颅和尸体合到一起埋葬;B项没有马上镇压错;D项是张溥写的碑记并非镌刻。

17.⑴他们可耻的人格、下贱的品行,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意义轻重到底怎么样呢?

⑵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屈身下拜,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

⑶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普通百姓的死,对国家兴亡也有重大作用啊!

18.A。解析:“顾”就是“反而”的意思。

19.D。解析:A项,前者是“将领”,后者是“想要”;B项,前者是“实际情况”,后者是“确实”;C项,前者是“劝解”,后者是“解散”;D项,都是“原来的”。

20.C。解析:A项,“聚观者”作“小民”的定语,后置。B“能不易其志者”作“缙绅”的定语;D“铿然有声者”作“石”的定语,“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21.B。解析:省略的是“众”。

22.⑴众人正围得像墙一样听(徐吉解说)。

⑵有的攀登到树上和房子上有的隐藏在厕所里。

⑶有人劝周顺昌何不回家,周顺昌不肯,于是住在毛一鹭的官署中。

参考译文: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假回乡到苏州居住。

当时,朝内太监魏忠贤揽大权,扰乱了全国政局。曾任给事中的嘉善人魏大中得罪了魏忠贤,被捕押解经过苏州。先生到他那儿和他饮酒,第三天,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愤恨。御史倪文焕受了魏忠贤的指使,弹劾先生,就此被削除官籍。

正当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和曾任应天巡抚的周起元与先生有怨仇,追查周起元罪状弹劾他,把先生的名字也放进去一起弹劾。魏忠贤就派官差到苏州,要逮捕先生。先生知道这件事,却不放在心上,一点也不为其所动。

  到府衙门宣读圣旨的那一天,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以及道,府以下各级官员全部到场。赶来观看的百姓有好几千人,人人为周顺昌叫冤枉,声音如雷震一般。秀才王节等人走上前去,责问毛一鹭,说:“众怒不可犯,大人何不慢点宣读圣旨,把这里的实情奏告朝廷。”毛一鹭实际上无心答应秀才的要求,假意说好话安慰他们。秀才们又据理力争,说话里有点冒犯了毛一鹭,毛一骘勃然大怒,说:“秀才读的是孔圣人的书,懂得君臣之间的大义,圣旨所在,就是皇上所在,怎么敢聚众喧闹到如此地步!”秀才都回答他:“岂只是当今皇上,大明王朝的二祖十宗都会公断的!我等在大人管教之下,万一来日做了官,不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拚死力争。大人如何教我们去奉承别人?”巡按御史徐吉看到秀才们言语愤激,想设法调解,他就对秀才们说:“不要只管吵闹了,好好商量应付的办法!”大家正在听交涉,人群象一层层围墙一般,哪知几个差役看见说了好久没有结果,又不明白抚按为什么不办秀才们的罪,就“当啷”一声把镣铐往地上一丢,大喊:“犯人在什么地方?”又说:“这是魏大人的命令,可以缓办吗!”许多人被他们激怒了,说:“那末这圣旨原来是假的!”大家抢着翻上栏杆,过去拉住那些差役就用力打。差役个个抱住头,东逃西躲,有的跑进公堂,有的爬上大树,有的躲进茅厕,个个吓得抖抖索索叫饶命,说:“魏人人骗了我!”有的差役被当场打死。巡抚府里的军官带了骑兵来镇压,有的兵卒拔出刀威胁百姓,百姓格外愤怒,把刀抢过来要杀毛一鹭。备兵使者张孝就用鞭子打那个兵卒,用以平息众怒,这样,局势稍稍安定。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平时得到百姓拥戴,出来又用好话劝慰,人群方才陆续散开回去,有人劝周顺昌,应该回自己家里去,他不肯,就住在毛一鹭衙门里。 

这一天,另外一批差役被派去浙江的,经胥门进苏州,在市集上强买酒肉,瞪着眼睛骂市上的百姓。市上的百姓又聚起来把他们打了一顿,追到他们的船上,把他们的衣装财物都丢进河里,放火把船烧了。那些差役都跳河游水逃走,才保住了命。

 

倪效思

相关链接:导学案 导学案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