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三首》教学设计 共3课时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6-12-09 手机版


第一课时:相见欢

教学目标:

1体会无形情感有形化的表达效果

2.西楼、梧桐意象的把握

3.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无形情感有形化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导语: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人,只要经历了世事,就不可能没有愁绪。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唐诗中,就有李白寄托与明月的“愁心”;有韦应物因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淡淡的忧伤;更有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极度苦闷——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类愁绪——亡国之愁。

一、文学常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词:是诗的别体,起于唐,盛于宋。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赏析

1. 词的段落称为“阕”或“片”,此词分上下两阕。在表达方式上,上阕下阕分别是哪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或叙事,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上阕是描写——写景,下阕是抒情。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无言,为何无言?

——因为“独”,即“独自”。词人此时是阶下之囚,无人陪伴,与谁言说?自然“无语”。由此可见,此处之“独”,虽解释为“独自”,却包含了“孤独”之意。

——西楼。西楼未必在西边,西楼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传统意象,带有哀愁哀伤之意(因西方是日落之地,日落象征衰弱或死亡)。同时,西楼是望月之地(相对于东升的月亮来说,什么楼都在西边),西楼又具有怀人思乡之意蕴。在此时,词人登上西楼他想到了什么?

——故国,想到 自己当皇帝时的奢华生活。

——月如钩。如钩之月就是残月。残月后半夜才出现,作者此时登楼,说明什么?残月有何何象征?

——说明作者夜不能寐。为什么?愁。囚徒之愁。残月,象征了残缺,象征了词人故国和人生。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深院、清秋”这些意象,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寂寞,悲凉。

——梧桐是一种树木,它能寂寞吗?寂寞的是谁?清秋是季节,能“锁”吗?被锁的是谁? 

——寂寞的是词人自己,被“锁”的也是词人自己。

——上阕这两句写景,视角是否相同?这两句景物描写实际上写的是词人怎样的生活?

——不同,上句是仰视,下句是俯视。这两句景物描实际上表现的是词人囚禁生活。烘托了作者的万千愁绪,悲凉至极。(景物描写的作用——烘托心情)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里又有比喻,又有对比,又有谐音双关。什么东西一剪就断?丝;什么东西一里就顺?还是丝。用丝谐音“思”,这就是谐音双关。意为“愁思”剪不断,理还乱。但离愁和丝相比,剪不断,理还乱。因为离愁万千,根本无法去理。这里,作者把无形的情感——愁绪——比喻为有形的事物“丝”,使抽象的情感有形化,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思变得有了质感。很多诗人都借助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生动形象来表现愁绪: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是用有形的白发来写无形的愁绪,写出了愁的长度;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写愁的重量;春观“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是写愁的多。那么,本句是写愁的什么特点?——韧。

——“别是一般滋味”,看来这种滋味作者说不出来,可者无处可说,甚至就是他不愿意说,只能常在心头萦绕徘徊,历久不去了。

5.小结 

这首词作者关于用平常、朴素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表现出深刻而又真挚的思想感情。虽然写的是词人自己作为亡国之君的离愁别恨,但因为所运用的意象非常准确,所营造的艺术境界非常精妙,形象地表现了人的“愁绪”这种无形的、难以摹写的情感,因而容易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五、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全诗

2.搜集李煜的其他的诗,读给大家听

板书

第二课时:醉花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导入:

同学们,从高一至今的语文学习中,在诗词方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的名家名篇。下面,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这些作品。

(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明确: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李白《蜀道难》、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以上词作的作家都是男性。今天,我们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位女词人的代表作。她就是生活于两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在封建社会,男性掌握着话语权。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领域,在文学领域也同样如此。因此,作为女性的李清照能够在当时由男性所掌控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创作出为世人所称颂的佳作,她是以怎样的魅力和才智得到世人的认可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课本上共选了两首李清照的词,一首是《醉花阴》、另一首是《声声慢》,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醉花阴 》。 

四、整体感知:

㈠、解题:

《醉花阴》,词牌名。

㈡、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创作了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词作,主要有《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出生于书香门第,被称作才女,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而课文所选的两首词则分别是她前后期创作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㈢、播放配乐朗诵录音,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这首词的情感是比较明显的,大家在听、读了之后,应该对此有了一个整体的感悟,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词中找出一个字来描述这首词的感情。那词人是在愁什么呢,因何而愁?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词人在写这首词的一个背景。

㈣、创作背景介绍:

1、词人在写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是结婚十余年了。她在 18 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的丞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二人可以说是鹣鲽情深,恩爱有加。 经常一起研究金石古玩、研究词的创作。(板书:相爱)但是,实际上写作这首词的时候,赵明诚正在外游宦。(板书:相离)

2、在封建社会,女子还必须要遵守三条原则,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对于已为人妻的李清照而言,赵明诚则是其生活的中心,但是此时丈夫却在外游宦(板书:远离中心),因此,对丈夫的思念和生活的百无聊奈引发出了词人深切的愁绪。 

三、具体分析

㈠、上阙分析:学生齐读上阙,加深感性认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1、 这一句明确的点明了时间,是 什么时候?

点拨:昼

2、 这一句写了哪些景?

点拨:雾、云、瑞脑、金兽

3、 词人眼中的雾和云是怎么样的呢?

点拨:薄、浓。

4. 、很明显,薄和浓是一对反义词,反义词放在一起,会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

点拨:—对比)稀薄的雾气弥漫在空气中,浓密的云层笼罩在上空。一个轻,一个重,一个在下,一个在上,这样就直接造成一种很强的压迫感,从而营造出一个沉重、压抑的室外的大环境。

5、 再看看室内,空空的屋内只有瑞脑在香炉里静静的燃烧,逐渐消融,飘起缕缕香烟。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点拨:寂寥、冷清。室外的压抑、沉重,室内的孤寂、冷清,融为一体,让人无处可逃,在这种环境氛围下,人会不会很高兴,当然不会。

6、 在这种凄冷的环境氛围下,词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点拨:愁永昼。一个“永”字直言词人愁好似没有尽头,突出愁之深、愁之重。

小结:前两句,词人选用了云、雾、瑞脑、金兽这几个常见之景,以寥寥数语构建了一个孤寂 、冷清、压抑的环境氛围,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向我们直接诉说了其白天的生活状态——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点明时间?

点拨:重阳、半夜。

2、 重阳节具体的时间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点拨:农历九月初九对应的是秋季,这里,词人在点明重阳佳节的时候同时也隐含了另一个特殊的时间即秋季。重阳节这一天,通常是亲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喝酒的日子。但是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李清照这个时候是独居在家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词人就越发的思念丈夫。此外,在秋天,中国古代文人大多都有悲秋的情结。因此,词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节里越发的思念丈夫而不得一见,就越容易增加愁绪。这一句即向我们交代了词人愁的原因。

3、 这一句还用到一个“又”字,“又”是什么意思?

点拨:再一次。在这个再一次是隐含了前一次的,那这前一次和后一次,

一前一后同样也就形成了一个对比,同样是重阳佳节,也许去年和今年一样,词人都是一个人孤单的度过,也许去年我还和丈夫一起赏菊喝酒,谈天说地,吟诗作画,但是现在却是词人独自一人。这样一对比,就更加凸显出词人独自一人过重阳节的寂寞和孤单。

小结:这一句一共只有 5 个字,表面上只是表达了一个时间,但是通过分析,词人仅仅是以 5 个字便向我们诉说其缘何而愁,向我们展示了其深沉的愁绪,可见词人的写作技巧之高。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1、这里同样也写到了两个景,是哪两个?

点拨:⑴、玉枕、纱橱。刚才我们说到了这个时候是秋季,秋天的晚上夜凉如水,这丝丝凉意透过纱橱,渗透到玉枕上,让人感到冰凉。所以才是“半夜 凉初透”。⑵、词人躺在这玉枕上,无法入眠,感受着这丝丝凉意,她的心情也仿若 受到感染似的冰凉如水。词人为了传神地写出思念丈夫不能入睡的神态,假言托词天气“ 凉”,何其凄婉,又何其澹泊!

2 “佳节又重阳”和最后两句有何联系?

点拨:重阳佳节,是亲人团聚一处活动的日子,偏偏丈夫在外游宦不归,这里词人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总结:词的上阙,词人以简练的语言,通过雾、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等景的描写,选取特定的时间,营造了一个凄冷、压抑、孤寂的环境氛围,在这种环境氛围下通过对白天、晚上词人生活状态的描写,极力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以及深深的愁绪。

表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

㈡、下阕分析:学生齐读下阙,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词的感性认识。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词人化用陶渊明的诗描绘了其在重阳佳节这一天的生活场景。(情景再现)

点拨:庭院四周满是盛放的菊花,红的、黄的、白的,将一张小小的石桌和几根

石凳围绕,词人独自坐在石凳上,手捧着酒杯,赏着这朵朵盛放的花朵。

2、同学发挥想象,抽象感知,提出个人感受。

点拨:宁静、舒适、惬意。

3、在这幽美的环境中,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宁静、舒适。但是词人是不是也是如此的呢?

点拨:不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意思是说:“别说不会消损神魂,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的消瘦”。在这幽美的环境中,词人并没显示出一丝一毫的陶醉之情,反而是越发觉得这种环境消损了她的神魂,原因何在?

点拨:睹物思人,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景物激发词人的相思之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加深学生对“睹物思人”的理解。

2、关于这一句,还有个小故事。元伊士珍《琅缳记》曾记载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这三句也是被人们公认为是全词的最精彩之处。有没有同学可以先说说看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呢?

点拨:⑴、西风——从西边来的风,通常喻指秋风,肃杀,冷冽。西风卷帘,同样营造出凄清的环境氛围。⑵、人比黄花瘦——运用了比较的手法。黄花,指菊花。菊花的花瓣狭而长。再看到最后一个字“瘦”,瘦是一个形容词,其应用的对象人。但是词人这里将之与黄花连用,首先对花而言,一个“瘦”字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韵。对人而言,以花之瘦,又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词人这里将人、花相较,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3、而词人为何会“人比黄花瘦” 呢?上阙我们说到了词人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点拨:白天愁,晚上也愁,词人运用比较的手法将人、花相较,形象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词人因愁而日益瘦削的身形。

4、那可能有些同学在这里就会有疑问呢,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比如说玫瑰花、莲花等等来喻人呢?

点拨:这就涉及到此人创作时意象也就是景物的选取和整首词内容、情感的一致性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用替换明白了。

总结:下阕重在抒发情感。运用比较的手法,选取特定的意象。通过叙写词人重总结阳节赏菊喝酒的生活片段,抒发了词人相思之情,向我们展示了 一个痴情的子的形象。 

四、全词总结:

1、通过反复的诵读和仔细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除了首句出现的“愁”字以外,其余部分虽无“愁”字,但是却是处处含愁,词人寓情于景,通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含蓄、委婉的表达出了其内心深沉的相思之愁和孤寂、空虚之感。愁,弥漫整首词的里行间,是整首词感情的中心,同时也是整首词内容的聚焦点,因此,愁可谓是全词的中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眼。

2、此外,从词的表面看,句与句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句与句之间是以某种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上阙白昼和黑夜相交成为一个整体,下 阕因东篱把酒黄昏后而引出黯然销魂之感,上阙和下阕之间因整日的愁闷从而导致人比黄花瘦。全词句与句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可见,词人思维的缜密词创作的才能之高。 

五、作业布置:

结合今天所学的《醉花阴》 ,对比阅读一些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思考一下这首诗创作在艺术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从语言、风格、表达方法、景物等方面去思考)

第三课时:破阵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反复吟诵,感知词意。感知词中人物形象,学会欣赏古诗词的方法。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渴望立功报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南宋岳飞以“仁”“信”“智”“勇”“严”,创建 一支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成为了一代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样生活在南宋的辛弃疾,一身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也渴望着驰骋沙场,挥洒热血,可因遭当权者的忌恨被免官江西带湖。已近天年的他,只能用文字抒写出他的爱国热情,倾诉他的壮志南酬。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辛弃,在破阵子中感受他吧! 

1、(出示幻灯片)作者简介: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 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2、解题:《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集》。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名亮,南宋wù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赋,写作。壮词,壮怀激烈之词。(出示幻灯片) 

3、写作背景: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遭当权者忌恨,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好友陈亮(字同甫)到带湖拜访辛弃疾,他们促膝畅谈,共商抗金北伐大计。分手后又相互赠和,言志抒怀。《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4、一读,自读全词,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5、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这首词的节奏如何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 6、二读课文,你能找出点明词情词意的字吗? 1、请问同学生“壮”有什么样的含义? 

①、找出能表现“雄壮”的词句,请你大声地读出来并说说你的理解?水错这一句描写出了战争的雄壮激烈,还有没有能表现“雄壮”的句子?开战之前的军营又是怎么样的情形?声势浩大的战前准备一个“秋”字既点出了时间还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两句的情形? 

②、这些都是作者正在经历的事情吗?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这不是现实?梦中回到了21岁那年参加抗金义军时的情形,往事还历历在目,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何其壮哉!可为何作者醉了都还要挑灯看剑?雄心壮志不减,报国之情不熄!作者是那么渴望从回战场,重披战甲可是,元代的张养浩曾在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咏唱道: 

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是残酷的,可作者却并不反对,反而还是一个主战派,这是为什么?哪句词能说明原因?南宋的统治者的昏庸,为了一时的安乐一再退让,使得老百姓倍受侵扰弃家逃亡这是老百姓唯一可以选择的生存方式。 

④、作者所面对的是怎样一个现实?27年过去了,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有容颜,可作者报国的满腔 热情依旧沸腾,然而他要面对只能是“可怜白发生”的现实,悲壮之情油然而生。这是老师为这首词配的插图(出示幻灯片),你能看着图读出作者豪情壮志吗? 看着同学们读老师也想试试了(出示幻灯片) 2、小结:(出示幻灯片) 

作者一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统治者的无能,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愤。 三读,齐读。有感情地读。  

二、品味拓展 

1、总结全词;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图,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不得伸的苦痛。  

2、思考:这首词作者仅仅只是为安慰朋友而作的吗?  

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那壮志难酬的悲愤。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一下它的雄壮与悲壮,去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吧!(出示幻灯片) 

三、作业 

希望同学们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并默写《破阵子》,这节课就到这了。(出示幻灯片)

 

惜缘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