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的写作训练设计(第3例)(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施永忠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写给我未来的孩子》的基本内容,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②形成自己对信中这位母亲的殷切期望的基本认识。 ③初步了解这封信在网上引发巨大反响的原因和背景。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思考辨别及创新能力 ②培养学生评价、筛选、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读写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 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做人准则。 二、信息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信息内容:自从《写给我未来的孩子》被发到网上以来,仅仅几天,就在各个网上引起了反响,网民们从不同角度对此事进行了评论。 2、重点:作为中学生对此事的评价及其认识。 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一些比较合理的角度去思考这封信的内容,并能从中取得比较客观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开始具有独立的人格意识,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和网络资源,需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和做人准则,进而培养先进的文化理念,形成自己良好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启发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内先阅读《写给我未来的孩子》及相关信息,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激活学生思想,引发争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使学生产生创作冲动,继而完成作文写作。 五、教学媒体: 本课采用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新浪网“新闻频道”上的文字、图片、网友的评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1、问题式导入,创设情境: 看过《写给我未来的孩子》这篇文章吗?如果看过有何看法? 下面让我们先去浏览一下新浪网“新闻频道”上的这篇文章,看看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2、浏览网页:http://campus.learning.sohu.com/2004/02/17/21/article219102160.shtml 了解《写给我未来的孩子》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浏览过程中,教师巡视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导答疑。 3、分组讨论,交流观点(学生按学习小组或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①这封信为什么会在网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②信的作者为何对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做人准则这么关注和重视? ③如果你是这位母亲的孩子,你会如何回信? 4、自由发言,组际交流(全班性的讨论、交流): ①教师依次围绕这三个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远程消息”发表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在每个问题争论终止后,教师做启发衔接点评。 ②也可让学生自己直接把自己的意见发到新浪网“新闻频道”的评论版上,其网址为: http://comment.news.sohu.com/comment/topic.jsp?id=219102160 5、终止评论,导向写作: 在学生的评论体现得较为充分、激烈的时候,教师宣布终止评论开始写作,引导学生把评而未果的强烈的表达欲望从嘴上或网上转移到手上。 作文要求: (1)现场题:学生根据自己对事件的理解程度,按照以下的题目,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在课内完成。 题目:《读信随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写一篇感想或短评。 ②直接在网络上写作,课内完成。 (2)拓展题:观察网上专家和网友的评论,你能否从中归纳出什么问题?假设你就是这封信的接受者,请结合《写给我未来的孩子》这封信并联系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以《给父母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信,课后完成。 6、完成写作: (1)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在我的个人主页“互动海滩”上完成课内作文,并正式发送:http://www.ruiwen.com/friend/list.php?id=7591 注意:可以参考、借鉴网上他人的观点和看法,但不可以剽窃性的复制、照搬。 (2)在自己的作文写好、修改并发到老师的个人主页后,通过“电子举手”告知老师。 (3)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并选一篇提出自己的评价或修改意见,也发在“互动海滩”上。 (4)下课后,将拓展题写在作文纸上上交。 7、作文评价 : 这部分的内容与过程同现在国内已有的网络作文课评价原则、模式、方法基本一致,可以请老师评价,但首先应该是自我修改和同学之间的互评,并根据同学的评价进行认真修改。基本的原则、程序、形式如下: (1)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源,为了使学生不在网络中迷失方向,为了使学生保持网上写作的热情。在开放式的网络作文评价中,评价人员必须遵循以下评价原则: ①转变性发展原则: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发展,尤其是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参与评价的成员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慎重地利用合理的评价语言,重在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使其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②对话性原则:评价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是朋友之间真诚交流的过程。参与对话的每一个人彼此都是平等的,大家借网络这一特殊的交流平台,敞开胸怀,说自己想说的真话,抒发自心底的真情。 ③自我反思原则:学生把作品发布在网上以后,不是等待着网友的点评,而是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评价。在众多网友的评价中,学生更要学会辨析与自我反思,选择那些合理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评价,不断修改自身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美! ④开放性原则:基于网络的作文评价体系是一个开放的评价系统。评价人员、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都是开放的。参与评价的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习作的看法,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 ⑤虚实结合原则:网络是虚拟的,在虚拟的环境中交流,别有一番情趣。有一些平时不利于交流的话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上交流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个别指点更不容忽视。现实生活中的点评更容易“击中要害”,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指点,及时修改习作。只有虚实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和现实两种评价功能! (2)基于网络作文评价的基本操作程序: 学生发帖 自我修改 网友点评 再次修改 网友再次点评 说明: ① 学生发帖:学生在网上完成习作后,正式发表文章。 ②自我评价:发完帖以后,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③同学点评:同学根据自己对其他同学习作的理解,采用自己喜欢的评价语言或者其他评价形式去点评同学的习作。 ④再次修改:学生从网友的点评中有所顿悟,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上传。 ⑤网友再次点评:网友对同学修改好的文章再次点评,鼓励学生不断修改文章,冲破传统的作文套路,写出有新意的习作来。 (3)基于网络作文评价的形式:网络是开放的,是多姿所彩的。基于网络作文评价以促使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准绳,努力创设学生喜欢的、开放的、多元的评价形式。 ① 评语式:网友对学生的习作从字、词、句、篇、结构等方面做评述。如:你观察仔细,描写秋天的语句也很美,希望能常看到你的习作;文章比较简洁,但是条理很清晰,我能按照你的文章画一幅简笔画;会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了,不错!文字写得略显罗嗦,有一个别字。在这样的评价中,突现“语文性”,提高学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 ②对话式:仔细拜读学生的习作以后,针对作品中的某一个问题,谈自己的观点,与作者坦诚交流。如: 作文要先做人;作文其实是人真实思想的流露,只有品行高尚,心胸开阔的人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美文;从你的文章中,我感受到你也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在对话式评价中,突现人文性,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换真情,提高彼此的人文素养。 ③对比式:网友对学生的习作不做任何定性与定量的评价,而是,找一篇与学生习作内容相仿,但是写作水平略高一筹的文章发在学生习作之后。学生自己阅读其他网友的习作,自我反思,自觉地修改自己的文章。如学生写了上海的雪之后,让学生再看看北方老师笔下的雪。对比式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比较、辨析、反思的能力。 ④探究式: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网友在点评学生的习作时,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学生以问题为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如:学生写了秋菊,网友点评:知道有关好诗词吗?大家在后面可以跟陶渊明的《饮酒》、陈毅的《永菊诗中所云》、元稹的《菊花》……在探究式评价中,重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语文,把作文评价与语文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评价促语文学习。 8、探究引导,拓展视野 : 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围绕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可以是个体,也可以自我组合成小组。 七、基本结构: 网络背景下的作文训练课,是运用网上热点信息及论坛技术资源,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为主,听说训练为辅的写作能力培养模式。它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 1、了解内容,进入情境: 在这一部分中,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出热点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然后让学生通过浏览指定的网页充分了解信息内容,初步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一环节的时间长短视信息量大小来确定,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一般控制在半课时之内,最多不超过一课时。 2、设置问题,引发争论: 教师根据信息内容的不同,从多方面切入信息事件,设置出能够引发争论的问题,先由组长组织成员进行组内交流,表明个人的价值判断并了解他人观点、展开争论,并对自己观点进行第一次重构,进而寻找更多的材料和论证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不必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统一认识。然后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引发争论,从而形成第二次观点重构。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下面的写作展开充分的铺垫,并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必参与讨论,也无须用小结来统一学生的认识,但要进行科学、客观、适当地启发引导,以保证学生观点的多样性、创新性,同时控制讨论不要偏离主题。为保证多数学生的表达需要,这一环节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半课时。 3、截断争论,即时写作: 在学生的争论体现得较为充分、激烈的时候,教师宣布终止争论,开始根据本节作文课的具体要求,当堂完成作文的必做题部分,并发布到专题论坛中。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要在学生的口头交流充分展开、争论热烈而没有明确结果的时候结束争论,开始写作,引导学生把强烈的表达欲望从嘴上转移到手上,挟思路之劲势一蹴而就。教师可以根据时间安排的需要,通过启发引导来控制讨论的进程,促进讨论的展开,以便在最恰当的时间终止争论。本环节最好在网络教室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利用家庭电脑或网络教室开放时间课后完成,再发布到论坛上。 4、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网络教室浏览发布在专题论坛上的作品,并对自己感兴趣的篇目进行评价、打分。总分由教师、其他学生和本人所打分数按照4:3:3的权重累计而成。对于总分突出的部分作品,教师要评为精华并固顶。这一环节可以在课内由教师组织进行,也可以在课外由学生在教师限定的时间期限内进行。实施这一环节的时间长短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控制。 5、拓展引申,继续探究 如果说第四个环节完成的是必做的命题作文,那么这一环节就是用来完成选做的自命题作文的。学生在第一、二个环节了解热点信息、进行观点交锋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社会现象和理论、观点,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来认识事件、诠释根源。在热点信息与学生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的过程中,由于多样化信息的刺激会使个体产生用自身原有认知结构来诠释社会现象及根源的欲望,这就成为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和心理基础。学生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热点信息及论坛中的各种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兴趣的不同,自己选定一个探究的主题并进行假设,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展开论证,最终以研究论文或报告等形式的成果结束本次主题作文课。这一环节不必要求所有的学习小组都开展,或者教师根据实际作文教学情况的需要不开展这一部分也可。因为在前四个环节中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作文教学活动,继续探究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复式网络主题作文课的升华部分,是由作文课转向综合活动课的一个衔接点。 八、注意事项 1、网络背景下的作文训练解决了学生议论文写作素材贫乏的问题,网上丰富而及时的热点信息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大到“911事件”、“入世”、“申奥”,小到日常生活、个人经历,都可以成为学生们写作训练的焦点。 2、互联网上的信息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多样性和尖锐性。时尚而贴近生活的话题、能产生共鸣的各种争论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源动力。有了表达的兴趣,就会有表达的要求。“我要写”较之于“要我写”更能促进写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再加上写作前的激烈争论、各种观点的交锋,可以充分展开学生的思路,给下一个环节的即时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分层次的提出写作要求,而不可追求划一的标准和要求。 3、网络背景下的作文课由于论坛资源的介入,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对于主题事件的各种不同的评价,锻炼了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改变目前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角度狭窄单一、观点大同的现状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作文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评价,以保护学生可贵的写作积极性。 4、学生完成作文任务,仅仅是较为浅层次地探讨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对于问题的其他方面及其产生根源的疑问将演变为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在上面的课例中,就可以引发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学生认知的连续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使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和养成,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在不同观点面对面的交锋过程中,学生首先要以详实的材料、恰当的方法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然后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支持或反驳,从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内容或反击他人的破绽。这样,才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应变能力,又锻炼学生迅速组织材料、运用方法、表明观点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6、通过网络背景下的作文的写作训练与合作探究活动,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对热点信息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从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他们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曙光路89号 邮编:310007 电话:0571-87963141转)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