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0-20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重点) 2、体会作者强烈的情感,探究主旨。(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教学目标。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齐读课题, 师:读了题目后,你想了解哪些问题? 生:说问题,教师归纳并顺势得出本堂课的两个教学目标 二、今昔罗布泊 师:罗布泊曾经为什么被称作仙湖?它现在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要求: 用文中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过去的罗布泊或者现在的罗布泊。(提示:每位同学任选一种)(屏显) 师小结:昔日的罗布泊,一个仙湖、一片绿洲。今日的罗布泊,一片沙漠,一派神秘。(板书)——对比 师:通过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深思。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感受罗布泊的沧桑巨变。(从视觉上进一步强化) 生:欣赏图片。 师:我们从视觉上直观感受了罗布泊的变迁,让我们用朗诵的形式再次感受。(师生分角色共同朗读) (师)在那遥远的过去,罗布泊 (女)牛马成群 、 绿林环绕、河流清澈。 (男)碧波荡漾、 胡杨丛生、 林木茁壮。 (女)遍地的绿色,金黄的麦浪。 (男)野鸭在湖面玩耍, (女)鱼鸥和小鸟欢娱地歌唱。 (合)真是生命绿洲, (合)更是人间仙湖。 (师)如今的罗布泊 (女)不见寸草、不见飞鸟、 (男)不见溪流、 一片荒漠、 (合)荒凉萧瑟、 神秘恐怖。 二、悲剧谁之过 1、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师:眼见一个美丽、充满生机的生命绿洲,变成一片死寂的荒漠,我们在哀伤、惋惜之余,是不是应该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请大家精读课文10—13段,说一说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1、生:阅读归纳,寻找原因。 2、师:归纳概括学生答案,补充盲目的解释。 明确:改道、“四盲”(板书) (盲目: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本地区利益, 不顾整体利益) 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师:面对人为地消逝的罗布泊,你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品读课文20—28段,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四人小组合作) 例1: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作者将胡杨拟人化,写出了他们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并为人类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例2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拟人手法,形象地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 例3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例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例5:“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拟人手法,“写出了“我们”看到罗布泊变成了荒漠景象而内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这样表达,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四、我们怎么做 师: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东西被毁灭,悲剧性就越强。为了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文结尾,作者呼吁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请大家说一说怎么救?(可以小组讨论) 师总结主旨: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要尊重自然规律,要有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结束语: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 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罗布泊,如梦如幻的仙境已然消逝了;青海湖,像一朵正在凋零的花;月牙泉,似一颗将要陨落的明珠。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我想,此时同学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师生齐读 括号句。 五、作业布置 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罗布泊 板书: 昔日:仙湖 绿洲 对比 今日:沙漠 神秘 原因:改道 四盲 肖晓红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