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0-17 手机版 | ||||
【设计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作为自读课,更应还课堂于学生,但这并意味着放纵学生自读,而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同时课标中还指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那么本文作为一篇介绍罗布泊变迁的报告文学,具有新闻与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第十二课。 本单元侧重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重在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科学文艺作品既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也有别于采用理论论述、逻辑推理等抽象概括方法介绍知识的科普读物,而是科学与文艺的有机结合。从内容角度来看,重在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从体裁特点角度来看,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感染力,提升语言能力。 二、文本简析: 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少有的一篇报告文学,借此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报告文学较之一般科普读物在语言方面的感染力。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从文本获取相关的知识,树立环保意识,还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的表现欲望不如初一了,但他们的合作意识更强了,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变化,多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初二的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上已有一定的主动意识,教师要注重引导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感知课文题目获取有效信息,并通过理清文章思路,确定内容要点的区域,学会抓关键词句及整合概括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二)品读文章富有形象性及抒情性的语言,了解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记者采访,现场连线的情境模拟来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并探究出筛选信息的方法。 (二)通过图文比较、朗读等形式来了解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考人类对自己赖于生存的环境的破坏,树立环保意识,能马上从身边事开始环保行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丰富的文字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口头表达时能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教学难点:在图文比较及朗读中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特点能有比较明晰的了解。 【教学方法】 一、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二)诵读法:不仅可以锻炼朗诵能力,更可以感受报告文学在语言上的形象具体,富有情感这一特点。 二、学法 (一)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心有所思,脑有所动。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合作探究法: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含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图片导入 约1 分钟 教师屏显罗布泊卫星云图,提问学生:从形状上来看图片的主体像什么?这是一个被称作“地球之耳”的地方。图片颜色以黄色为主,它最有可能是地表上的什么地形地貌?教师简介罗布泊,设疑带学生进入本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学习。 观察图片,初步了解罗布泊。 1. 初步了解罗布泊。 2.导出本课的学习。 (二)题目感知 约4 分钟 1.初读题目,你从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2.再读题目,这个题目会激发起你哪些疑问? 朗读题目,交流所获取的信息; 再读题目,表达激起的疑问。 调动学生思考,从有限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走入文本 约4 分钟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用圈点批注法快速阅读文本,筛选出有效信息。 快速阅读课文,圈点批注文本,理清文章内容。 带着问题进一步感知文本,并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四)演绎文本 约20 分钟 1.教师设定情境:假设你是某电视台特派记者,正随吴岗博士一行人到罗布泊实地考察,你们聘请了罗布泊百岁老人作为向导…… 要求:(1)记者:紧扣文本,分别设计采访老人和吴博士的问题。(2)受访者: 须从文本中筛选有效信息作简要陈述。(3)记者:将受访者的回答用关键词进一步概括连线给主播。 2.选取两组学生的成果进行情境展示,要求学生从语言表达,采访问题设置及回答的准确性等方面评点两组同学的展示成果。 3.教师出示文章脉络,进一步评点学生活动情况,引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获取主要信息。 全文脉络:今日罗布泊之神秘、荒凉 →往昔罗布泊之美丽景象 →罗布泊消亡的原因 →实地考察罗布泊的现状 →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 →发出拯救的呼声 方法概括:理清思路、确定区域、 抓关键词句、整合概括 小组合作:角色安排,根据文章内容及学前活动指导,设置采访问题及答案,提炼关键词句。 模拟展示 学生评点,在老师引导下探究出筛选信息的方法并笔记。 情境设定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起到生教生的目的。 展示得于充分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并从中反馈自学情况。 师生评点小组活动情况,水到渠成地引出筛选信息的方法。 (五)品读文本 约8 分钟 1.要求学生谈谈对本文语言的发现,幻灯出示文中富含数据的语段,引出真实性。 2.教师幻灯展示能体现罗布泊今昔景象的图片,要求学生用文中的句子为图片注解,引出形象性。 3.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所选的句子,感知报告文学在语言方面抒情性的特点。 4.报告文学:是以文学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是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5.再读题目:你会读出怎样的感情? 痛惜、遗憾! 谈对语言的初步感知。 直观欣赏罗布泊今昔景观,感受用画面展现的震撼效果; 深情朗读语句,感受文学语言的表达魅力; 了解报告文学,感知作者选择最合适的文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对于报告文学,采用对比的教法,将其与图片、朗读等形式比较,感知此种文体的文学特点,化难为易; 扣开始的题目朗读,步步升华。 (六)知行统一 约7分钟 播放《救救地球》之歌, 要求: 聆听《救救地球》之歌,请为我们身边的环保写几条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吧! 知行统一,为环保献力。 进行语言表达的当堂训练,展示。 播放音乐为松弛课堂节奏,同时进行拓展延伸环节; (七)课外延读 约1分钟 1.请你概括北海几次变化后的城市特点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从文中举出体现报告文学形象性与抒情性特点的例子。 学生课后完成 围绕环保主题,进行相关语文能力培养。 板书设计: 神秘 改道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绿洲 荒漠 四盲 ◆ ◆ 筛选信息 报告文学 思路 真实 区域 形象 词句 抒情 整合 评论 谭义专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