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教案教学设计(河大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6-09-23 手机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沧县崔尔庄晓岚中学   史均恒

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领会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理解诗作主旨,品味诗作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

学情分析:进入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一定的语文学习习惯,但仍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还不够好,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有一部分学生学语文只盲目地学“课本”,课外阅读极少甚至没有,课内外知识不能很好结合,语文知识积累贫乏,语文素养偏低。还有一部分学生性格胆小、内向,整天闷坐着,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有的甚至可以整天坐着不说不动,更不必说上课答问,沟通很是艰难,学生语文能力自然就更不如人意。所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有必要,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加入到语文活动中,真正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理解诗作主旨。

2、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设计:

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学过了孟浩然的哪些诗?(学生回答)我们从学习中知道了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并了解了一些有关山水田园诗的知识,那么和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的王维,他的诗又是怎样的呢?苏轼曾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二、作者介绍: (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王维,老师补充,出示课件)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以公元737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有济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的山水田园诗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他又喜绘画,擅作远景 ,又擅画人物、丛竹。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二十岁中进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积。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优美。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时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山居秋暝》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三、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1、诵读课文,把握节奏。

(1).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学生体会诗中情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情况)

明确:暝:míng 傍晚        喧:xuān      浣:huàn

(3)学生读几遍后抽查朗读。

(根据朗读古诗的要求进行吟诵指导,并注意教给朗读方法。)

(4)齐读,感知诗歌情趣。

(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法上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读诗的方法以形成自学能力。)

2、自学质疑,试讲诗意。

(1)、各学习小组可以利用工具书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并尝试直译试讲诗意,可以提出问题,小组交流,为理解诗句意思做好准备。

( 教师可补充注解: 1、新:刚刚。2、喧:喧笑。3、春芳:春花春草。4、自:自当。)

(2)、以小组为单位先让学生试讲诗意,然后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译诗。(出示有关诗意的图片)

四、赏析诗句,领会意境:(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指导解疑。)

1、从标题中我们了解了哪些信息? 

(明确:  地点:山;事件:居;季节:秋;时间:暝。本诗写得是秋天傍晚的山景。)

2、王维的诗歌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从这首诗里,你能找到几幅画面?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个画面。(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教师后展示多媒体课件)     

(明确:  五幅清新秀丽的秋山晚景图。

   第一幅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是“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是“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

   第四幅是“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正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3、颔联和颈联的四幅画面中哪些为静,哪些为动?分别从什么角度着笔的? 

(明确:“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均为动景。“明月松间照”是从视觉的角度着笔的,“清泉石上流” 诉之于听觉。“竹喧归浣女”是写所闻,“莲动下渔舟”是写所见。动静结合,视听互见,充分展示了山村的自然美。)

4、诗中的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

(明确: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5、颈联中全是村民的活动,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人的感觉仍然是“静”呢?

(明确:王维的山水诗中善于用热闹的字面写出幽静的境界。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我们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说是“空山”呢?(多媒体展示)

(明确: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二字显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点出了环境的幽静,暗合作者远离世俗的愿望。)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此类鉴赏题可在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把握诗意的情况下,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的方法完成。)

五、欣赏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

六、拓展:你对王维这种既希望归隐,又想领俸禄的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

(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角度进行拓展。)

七、作业:

1.背诵《山居秋暝》。

2.《江雪》也是一首归隐诗,请大家比较一下《山居秋暝》与《江雪》的异同。

八、板书设计:

山 居 秋  暝

唐•王维

首联:山、雨——空旷、清新

颔联:月、松——明净、清幽

泉  水——清澈、欢快

颈联:浣  女——纯真、开朗

渔  夫——勤劳、朴实

尾联:王  孙——流连、归隐

九、教学反思:

 

史均恒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