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09-11 手机版 | ||||
王海娟 平度市第九中学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具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的新诗代表作。这首诗作于1977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十年动乱刚刚结束的年代,一个人们重新审视自我、审视社会的年代,一个人生观、爱情观、幸福观开始悄悄转型的时代。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它不象常见的爱情诗,直抒胸臆,用火辣辣的诗句倾诉自己对爱的焦灼和渴望,对意中人的热烈追求和赞美,或抒发失意的爱情带给自己的种种悲苦和煎熬。它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用局外人的视角审视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考问和判断。 二、学生分析 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极为薄弱。但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相关,跟生活贴近,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所以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进而提高理解能力。同时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得到情感上和心灵上的陶冶,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生动形象地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意象内涵。 2、感悟女诗人渴望、提倡的爱情观。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用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有全面的认识 二、课前播放《致橡树》的唯美音频文件,营造诗情氛围,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三、课堂上,巧用幻灯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诗歌的对话、与舒婷对话,与内心对话,生与学生对话、与老师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四、幻灯片展示“找出有关诗句朗读,在诗人肯定的橡树木棉的爱情里,你最认同哪一点,为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思维,加强对正确爱情观的认知。 五,展示学生佳作,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爱情。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情境导入 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播放《致橡树》音频 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谁在“致橡树”?她对橡树“致”了什么? 学生有感情朗读;点评、评价、交流,概括“致”的内容。 利用文档软件展示 鉴赏 提出问题:1.结合写作背景,寻找诗中意象,根据意象体味诗人传递的具体感情。 2.意象的塑造,借助语言。探讨语言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学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关键词句,有感情的诵读并赏析交流 利用文档软件展示 探究 提出问题:找出有关诗句朗读,在诗人肯定的橡树木棉的爱情里,你最认同哪一点,为什么? 学生结合所学过的诗词,分享个人对爱情观的认识。 利用文档软件展示 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肯定学生对爱情观的认知,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爱情。 学生齐读诗歌,巩固认知。一生领读《十七岁的爱情》。 作用 借鉴《致橡树》意象叠加的写法,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尝试写一首小诗。 云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诗歌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自由独立爱情的坚守。整节课让学生始终受到感染与启示,深刻体会作者坚守自由、独立的爱情的精神。 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课前,播放《致橡树》音频,营造诗情氛围,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通过诵读,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寻找诗中意象,根据意象体味诗人传递的具体感情。 美读诗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赏析意象,探讨语言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出问题“橡树木棉的爱情里,你最认同哪一点,为什么?” 分享个人对爱情观的认识。教师适时小结,总结课堂所学,肯定学生对爱情观的认知,并引导学生齐读小诗《十七岁的爱情》,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爱情。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