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刘国正语文生活观新探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2016-09-04 手机版


  摘要: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其实质是语文与生活相联系,语文与生活如何建立合理的联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了解社会生活;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关注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延伸。正确认识和实践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对当前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刘国正;语文生活观;启示

    语文生活观是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语文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正确认识和实践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对当前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其实质是语文与生活相联系,语文与生活如何建立合

理的联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了解社会生活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是报纸,收音机和电视,被动的获取方式无法与信息发出者保持同步,甚至一则信息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才被人们所获悉,更谈不上按照自己的需求去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随着现代媒体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7月23日在京发布了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国际国内每天都有无数新闻及时传达给受众,这种信息的大爆炸培养了人们对新闻的关注感,也培养了人们对新闻的依赖感,人们通过手机关注新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调查显示:通过手机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我国周边环境的学生占到了19.2℅,关注国内重大民生问题的学生占到11.0%。”【1】我国现代媒体也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现代媒体将世界带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知识的相关链接方面为学生呈现了近乎完整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媒介迅速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能够及时透彻了解某一问题的相关动态。其次,现代媒体彻底颠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外部条件。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最后,现代媒体充当了学生的移动图书馆,搜索引擎成为他们最常使用的网络工具,无论是在专业学习中,还是在常识的了解中,多数人都会选择使用网络媒体进行查询。这种新闻获取的及时化,不仅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还能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技能。

刘国正曾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开放式教学,不断引进时代的活水,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2】但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很多社会活动不能直接参与,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能为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为语文教学服务。只有不断引进时代的“活水”,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二、在阅读中感受生活

有研究者认为“语文课程应以经验课程为主要形态”。【3】也就是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学习经验”。杜威认为,经验是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杜威的“经验”概念兼具动词和名词两重词性。作为动词,“经验”是指相互作用的动态的过程,具有亲身经历、行动、体验等意思;作为名词,“经验”则是指动态的经验过程所产生的对主体发生影响的结果。同时,杜威所说的“经验”不仅包含直接经验,也包含间接经验。我们不一定得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生活,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一方式获取间接经验,来丰富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从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来看,阅读就是通过语文来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

生活;脱离生活,阅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和鉴别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关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生活、生活在其中的人以及人对此种生活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触及语文学习的本真状态,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4】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刘国正指出语文学习与阅读教学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技术训练,它离不开人的主体意识和情感的参与,必须联系人的思想和生活。刘国正曾说“语文活动不能理解为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相隔离。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5】

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能力视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和“智力发展的必需条件” 强调必须用课外阅读去建立“智力背景”,打好“智力底子”,提供“后方保障”。刘国正也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指出“课内得法,课外练功;课内长骨,课外长肉。”【6】内外兼得,功能互补。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把课堂的学习成果延伸到阅读实践中去,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品味生活,通过加深阅读体验,进一步理解生活,丰富情感,丰富人生阅历。充分依靠课外阅读来指导语文学习,“学生会感到语文还在身边,简直与自身血肉相连,是自身的一部分;会感到语文的实际用场,能够处理事物,表达所见所思所感,不可一日或离。”【7】正如刘国正所说,课内课外有如阅读教学的双翼,只有双翼并举,在课内课外的阅读中感受生活,阅读教学才能起飞,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

写作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作文能再现生活和传达个人独特的人生情

感体验,“它是学生在生活的自我反思中审视人生、审视内在自我时所产生的新奇和敏感的精神写照。”【8】然而,一提到写作,我们的学生就很头痛,觉得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教师布置了写作任务,很多学生也是敷衍塞责,写出毫无生气的文字,甚至写假话、空话、套话。只有正确认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多从生活中找写作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教学应当反映和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头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真实的水来。”显然,生活便是叶老指的源头活水。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这些真知灼见,精辟点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作文离不开生活。刘国正也针对现代语文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他指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让他们骑上神鸟,飞进那神奇的山谷。“中学生,十二三到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阅历很多,懂得很多。……一旦换一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他们会如同骑在神鸟的背上降落在神奇的山谷,忽然发现身边有数不清的宝贝。”【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我们应该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让学生以生活为起点,在写作中反映生活。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才能避免人云亦云,无病呻吟。

四、关注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延伸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语文材料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经验才能产生意义,转化为个体经验,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经验,也就无所谓课程。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外在于学生,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知识体系,而是必须有学生的主动经验( 动词) 才能构成。学生在关注生活的过程中,就是在主动构建语文课程,主动学习语文。“学生现有的语文生活和语文生活愿景是语文课程的依据,语文课程的设计、实施等都必须考虑学生的现有语文生活和语文生活愿景,而不能把它们排除在外。”【10】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要从教室的小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有必要安排一定的活动,例如看图画,看幻灯,看电影,看戏剧,组织参观、游览、访问,观看体育比赛或理、化、生的实验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从而进行写作或说话的练习。还有必要提倡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把日常观察所得随时记下来。”【11】课内课外相辅相成,能形成强劲的综合力量。只有张开语文学习的双翼,才能自由飞翔,如大鹏鸟那样“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关注人,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人类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12】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书橱,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意义和价值,学生被训练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只追求分数的考试机器。“生活世界是我们故乡的家园,我们最根本意义的家,我们生命的根”。【13】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关注人的生活世界,才能让他们不断发展、充盈和完善自己的生命。

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并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也不是一个僵硬的模式,它的途径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各科教学,课外活动、社会活动,由内而外,层层拓展,构成了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广阔空间。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是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前提和基础,而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则是真正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的必然途径。“语文跟生活结合,天地非常广阔,令人耳目一新,因为跟生活相结合,教师乐教,学生乐学。”【14】

   

参考文献:

[1]康永征,杨 波.现代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与应对策略分析.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5卷第15期第33–35页

[2]刘国正,陈金明.我们走过的和走向的路——试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J]•中学语文教学.1989,(7)

[3][10]陈 勇.论语文课程的“经验”本性.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基础教育版) .2011年10月第12卷第4期

[4]蔡燕,曹明海.阅读本体与阅读策略——论刘国正阅读教学观.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10)

[6][7]刘国正.刘征文集: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曹明海、潘庆玉.生活:语文教学的源头——论刘国正语文生活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2,(6)

[5][9][11][14]刘国正.刘征文集:第一卷•语文教育论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2]关丽丽.走向生活的语文教育哲学——对刘国正语文生活观的再认识.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6月第26卷第6期

[13]项贤明.泛教育论[M].山西: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陈梦婷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