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慎独”的思考(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曹爱成  

《正气》2000年第五期载文《忘记“慎独”结苦果——杜林阜违纪案例剖析》,文章说:“共产党员在加强个人修养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慎独’,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一个环境或负责一项工作时更要谨慎从事,不能因为没有别人的监督就胡作非为,违法乱纪。而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尤其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总是有极少数人不能保持‘慎独’,一有机会就要下手,甚至历年来工作表现很好、为人老实厚道的人也难过这一关。”读着这段文字,总有骨鲠在喉的感觉,这种并不鲜见的说法总有几点令人疑惑不解。

第一,不能“慎独”的是“极少数人”吗?老百姓说,把*级以上的官员先抓起来,再审查,不会有一个是冤枉的。虽有言过其实之嫌,但也总反映了一个问题:腐败者总不是少数。许多现实的例子能直接地说明这个问题,为什么腐败分子抓出一个,总能带出一窝?为什么在同一个单位领导干部换一茬腐一茬?

第二,腐败的产生是个人修养问题,还是体制问题?孰主孰次?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把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因素,一些因腐败而落马者也总是说放松了理论学习。扪心自问,有谁相信这些呢?陈希同、王宝森、胡建学之流哪一个不是做政治工作的老手,谁能保证现在仍有权在台上向台下的人做思想工作的人不就是尚未暴露的腐败者呢?

第三,腐败的产生是“经济大潮的冲击”,还是其他?习惯的说法是,改革开放,也使国外资产阶级享乐思想乘机而入,侵蚀了我们的一部分人。我总觉得这太高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而低估了无产阶级的思想。归罪于“经济大潮”也似乎太冤枉了点。

我们很清楚,腐败已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毒瘤,反腐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人民共和国的生死存亡。如果我们不痛下决心,彻底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反腐大业的命运实在不容乐观。

要真正反腐,就应该老实一点。老老实实承认我们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腐败现象,腐败分子绝不是党员干部中的极少数。“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绝不是少数官员的思想。明摆着的事实,你想掩也掩不了,老百姓是决不会接受的,历史也是不会接受的。

反腐就要痛下决心。古人讲“扬汤止沸,不若釜底抽薪”,我们不是缺少监督,人大,政协,纪委,纠风办,反贪局,还有各级法制机构,许多地方科级以上单位都设有纪检书记。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反腐的阵容已够强大了。但是却缺乏一种科学、民主的运作机制。在权大于一切的体制下,任何机制的设置,都会演变为滋生腐败的土壤,会成为腐败的保护伞,任何反腐反贪的政策都能被一些当权者找到藏身之处、护身之符。这也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反腐就要丢掉幻想。柳下惠式的君子毕竟是个别的,否则,其美名就不会流传至今了。七情六欲乃人之天性,抑制其恶性发展只能靠铁的法制。企图通过思想教育而遏止腐败,只能是小孩的七彩之梦。许多腐败分子先前是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姑且不论荣誉是如何获得的),许多都曾是政工工作的典范。遏止孙悟空走歪道的最好办法是头上套紧箍咒,当然前提是观音、唐僧绝对不能成为特权者。

战胜别人容易,战胜自己难,中国共产党人凭自己先进的思想武器,凭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推翻了一个旧世界,打败了曾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民党反动派。那么现在我们能否彻底消除自身内部的腐败毒瘤,把中华民族带入一个新的繁荣的时代,人民在拭目以待。

 作者邮箱: cao-aicheng0000@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