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建构散文阅读模式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2016-03-15 手机版 |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 王 娟 一、用思维导图构建散文批注式阅读思路的缘起 散文阅读在中考备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让学生构建高效的散文阅读思路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重点。在这之前我们紧扣中考考点,教给了学生一套散文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在施行的过程中学生批注的思路清晰了很多,也进一步明晰了中考散文阅读的考点,但我仍感觉学生只会机械的在文章中找批注点,寻找批注点比较盲目,而且把握文本的速度比较慢。这就如同我们去逛商场,事先并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结果到了商场之后就只能一层一层瞎逛,看到了中意的就买,也不管是不是实用,或者这个商场真正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东西却没有发现。正是基于这方面的原因,经过几年的中考备考摸索,我在最近一年的教学中开始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我们的散文批注式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散文的高效批注式阅读是我探索的重点。 二、用思维导图构建散文批注式阅读思路理论依据及可行性 首先,思维导图又名思想地图,顾名思义,就是在我们的思想上画上一幅图。阅读别人的文章,其实质就是让自己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一场交流,在自己的思想领域,必定会形成一张交流图,即思想地图。 其次,思维导图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观等。东尼博赞说:“图像才是大脑的语言。”因为通过绘图,可以提升人的关注力与记忆力,进而促进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基于此,我们在阅读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平面呈现在书本上的文字读出立体感来。 然后,思维导图允许我们自由联想,不像传统的思维方式那样遵从概念进行“线性思维”,二是放射性的“网状思维”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的网络分布图型,这就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极利于我们在作者提供的已有的创作中唤醒自己的记忆,打开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作。 再次,绘制成功的思维导图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的一个全景图。这幅全景图可以让你对这个问题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利于理解和快速解决问题。一篇散文,它涉及文章的各个层面,涉及作者的选材以及写作思路等等。若是一篇浅显点的散文学生还容易把握,但如果碰到稍微复杂一点的散文,学生可能就会千头万绪,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如果我们在阅读散文之前就运用导图构建起阅读思路,那么可以想象面对一幅全景图,我们可以同时把握文章的全局和细节,从而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更多的有效批注。 最后,一篇散文的阅读,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从素材和主旨上来说我们均可把它概括为“人事景物情理”这六个字。人事景物是就文章选择的素材来说,情理是作者抒发的情感或给人哲思的道理。可以说我们就抓住这六个字来阅读一篇散文是非常合理和科学的。 三、思维导图与批注式阅读在散文中的关系 将思维导图引入散文阅读,就是让导图来引领批注,它并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图像,而是在具体的阅读之前我们已经将其阅读的层级提炼出来了。文章题目就是导图的主题,将主题画在中间,学生阅读的注意力就会随之集中,阅读效率就会提高。主题画好后,就是确定思维导图的分支,这个分支我们确定为直接与导图主题相联的一级分支(关键词是选材、立意、技法)和与一级分支相联的二级分支(关键词是人、事、景、物、情、理)。由这三个层级基本构成散文的阅读导图,“人事景物情理”这几个我们在长期的散文阅读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是散文阅读导图的灵魂,它直接告诉学生阅读一篇散文的关注力在哪里。就像我们照X光,无论我们穿多少衣服,有多肥胖,在X光片中显示的都是以骨骼为主要内容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与我们身体的总信息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比例,但却是最为关键的信息。我们正是凭借这小部分信息来判断我们的健康程度。我们现在提炼出来的关键词就像是给散文拍X光片,直接探访散文的“骨骼”,而不是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章的外围打转。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有个有名的“二八法则”,运用到我们的散文阅读中来,就是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往往只占这篇文章全部内容的20%,而在阅读命题中80%的命题都是这20%的内容。事实是否如此,您不妨选择一篇中考选文尝试一次,就能明了。这个阅读导图就是让我们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学会抓阅读重点、抓关键。 带着这些主题词来读文章,在阅读中有针对性的把握与这些主题词有关的阅读信息,理出更加清晰的批注思路。批注在导图的引领下将文章体系不断扩展,不断进行延伸,而且是在做一个顺时针方向的“运动”。亦如我们练习瑜伽一样,不管老师教何种动作,始终都是以脊椎为支撑,通过肢体的无限延伸来达到练习的效果,延伸得多远,效果就有多大。阅读的延伸,就是以构建的思维导图做支架,通过对文本的批注来达到无限延伸。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与批注式阅读在散文中的关系,打个比方来解释,思维导图就相当于是人体大动脉,批注就是人体内的毛细血管。只有沿着“大动脉”,才能更好的更快的更有效的找到需要的根根“毛细血管”。 四、思维导图在散文阅读中的具体操作(以冯骥才的《白发》为例) 第一步:构建起思维导图。 准备好一些彩笔,将一张A4大小的纸张横向展开,根据自己的喜好运用彩笔在纸张的中间位置开始画导图。首先将导图主题“白发”画在纸张的中间,这中间白色的部分就是一团白发;然后画出与导图主题相联的一级分支,即“主动脉”——选材、立意、技法;再次画出与一级分支相联的二级分支:人、事、景、物从属于一级分支中的选材;情、理从属于一级分支中的立意;至于技法的二级分支需要在后面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再来提炼。根据阐述的这几步就可以画出一个散文阅读的导图,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利用导图开始批注阅读的第一步——概括。关注文中的人事景物,抓住各自的特点并圈点勾画。沿顺时针方向做脑部运动,将有可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词语以及写作上的技法提炼出来。 如下图所示:在三级分支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本文是一篇以“白发”为叙线索、抒情载体,写了三件事,重在抒发情感。与此同时,从属于技法的二级分支也突显出来了——镜头组合式和双线并行。其二级分支“双线结构”下的三级分支(“白发”是明线,“心情变化”是暗线)也非常明了。 第三步:利用导图开始批注的第二步——品读词语、句子或段落。根据已经概括的人事景物来品读文中每件事中的句子或文中有关物的句子,并根据句子特点来确定品读的角度。 如在三级分支中我关注到了此文中所写的重点之物:白发。在阅读中我将关注文中几处写“白发”的句子,将之圈点勾画并做品读,品读即是在导图的牵引下做批注了,不再是一两个音节词可以表达的。 基于篇幅的关系,在这里仅举这一例来阐释如何品读。其它品读也以次为参照,关注三级分支中关键词,有指向性的去阅读文章中的信息。 第四步: 利用导图开始批注的第三步——理解句意。在对选材的品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的句子,在对句子或某个段落的理解中体会作者的情与理。 第五步:纵观全文,总结全文的技法。技法在进行前三步的操作过程中其实已经趋于明显,这一步我们主要是归纳总结延伸。(见上图的“技法”分支) 五、阶段成果展示及结论 以下是直接展示学生寒假作业:要求读林清玄的《情的菩提》并用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阅读思路。 以《横过十字街口》为例:学生首先提炼出主题词和次主题词,然后概括出文中人事景物情理,她很快就关注到了开头写景的句子并加以了赏析,人事概括很简练,即一个生病的妇人横过十字街口的事,一个场景,不过5分钟之内的事情,作者是如何把它写成这么长的一篇文章的呢?思维进一步发散开来,很快她就找到了对发病的妇人的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及侧面烘托并对相关的句子进行了赏析,总结出本文的一个写法:多角度的描写。(批注点找得很到位,我且把它称之为“有效批注”)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学生抓住文中作者的一条“感情线索”——流泪,认真揣摩流泪的原因,即得出了本文的主旨。关于文中涉及到一个佛陀和弟子的故事,学生有关注到,也隐隐约约的揣摩到这个故事起到了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但仍然表述不清,即透过批注很直观的反映出这个故事是该生阅读本文时在理解上出现的一个难点。 基于篇幅的关系,其它例子不再一一赘述。综合学生的作业,我得出的结论是: 1.通过思维导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建起了学生的散文阅读思路,它让学生快速的把握了文本,理清了作者写作的内容及情感表达,摒弃了传统的将一篇文章通过划分段落层次而被肢解的七零八落的局面。 2.通过构建起来的这个支架,让我们的批注式阅读得到了无限的延伸与拓展,舍弃了一些无效的批注,让学生在做批注时有一定的指向性,从而促成了更多的有效批注。从中考备考的角度来看,命题者所能关注的角度学生也基本能关注到;从我们的生命教育这个角度来看,用这种思维构建学生的阅读思路,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中文、马德俊、素青.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 [2] 廖旭.金思维导图——改善教学效果的利器.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9 [3]齐伟.系列1: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J] .教育技术导刊,2005,5 [4]杨大宇.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分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2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4期(总第112期) 王娟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