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理的视窗(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高中语文组 吴昌均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意思是,对一个人,看他的所作所为,考察他的经历,审查他的动机和意向,他的内心世界是隐藏不了的。虽然孔子并没有对人的心理做系统的研究,但却给为师者以启发:学生的心理是可以观察到和了解到的。当每位老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后,再从其心理上寻找教育切入点,并采取与学生心理比较吻合的施教措施,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笔者想就五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作点肤浅的分析,且谈一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以请教同行。 从住宿学生孤寂思家 的心理上寻找教育切入点,开展系列人际情感沟通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一般中学里住宿生占相当的数量,农村中学住宿生人数更多。他们离家远,加上交通不便,双休日极少回家。虽然他们也能够吃苦耐劳,但反映在这些学生身上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严重的孤寂思家心理。这往往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多数住宿生此种心理在其言行举止及平时练笔中都有明显反映,从一学生的日记中可窥见一斑。 “……妈妈,今天是双休,走读生都回家了,寝室里就剩下了我们这些孤苦伶仃的住读生。我们没有说话,我们都在抹眼泪,我们在哭着唱: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在这里,我很孤独,我想你,白天想,晚上想,什么时间能回家呀!我们扳着指头算啊,算啊。妈妈,我真担心我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这些内容在学生练笔中并不少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住宿生在节假日孤寂思家的心理尤甚。每每在这个时候,如果老师拿出十二分的关爱,多和他们进行情感沟通,多让他们同学之间进行人际情感交流,我想,住宿生这种心理肯定会有所改变。沟通交流形式不拘,可师生间交心谈心,可搞体育比赛,可举办文娱晚会等,让住宿生乐而忘忧,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上学期,我了解到住宿的男生有下象棋的雅兴,便把自己家里的桌椅给他们送去。每逢双休日,十多位住宿生围在一起观棋论棋,热火朝天。小小象棋不仅开发了学生智力,而且也丰富了学生可业余生活。双休日无所事事的人少了,违纪的现象也极少见,此举可谓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从特困生沉重压抑的 心理上寻找教育切入点,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给他们以精神慰藉和物质上的帮助 特困生承受着繁重的心理负担,他们长期在压抑苦闷中过着日子,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家庭的寒微给特困生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一方面他们总觉得有愧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于是他们拼命三郎似的刻苦用功,但无奈,因心理负荷过重,造成效率低下,成绩的不理想,可谓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寒碜”,他们又不得不承受部分学生甚至是社会中人的冷眼。此外,他们还时刻为无钱吃饭犯愁。因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特困生失去了年少应有的活泼与朝气。 在学校,老师是特困生的心理依靠,假如在这个时候,老师能够利用自己的职业或其它方便之处,多多呼吁社会上的好心人拉他们一把,不仅可以从精神上给特困生以慰藉,而且可以使他们摆脱物质上不必要的忧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来。 99年秋季学期,特困生赵某在开学初的军训中,便没有了生活费,更没有象样的衣服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二天,在我的倡议下,全班55名同学向赵华伸出了援助之手。赵华在军训中表现尤为出色,56位同学团结一心,在军训队列队形的比赛中,我班一举夺魁。 从智优生独善自身脆弱自负的心理上寻找教育切入点,老师有意识地下放权力,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心理磨练机会 智优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都是在鲜花和掌声中度过的。老师和同学有意无意地纵容了他们一些不良的心理,使他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不愿意接受批评,对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也缺少了原有的热情,一心只读圣贤书。尤其到了高中,此心理更甚。这种独善自身、自我中心、脆弱自负的心理一旦滋生蔓延,其后果不堪设想。生活中智优生越轨之举也极为常见。在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该出口时就出口,不能再顺其自然。 为能够及时纠正智优生的这些不良心理,我的做法是:把班级管理权力下放给智优生,所有班级活动均由他们组织策划。俗话说:众口难调。让智优生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磨练心志。当然,老师是绝对要“垂帘”的。 从后进生自卑厌学的心理上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平等宽容地对待他们,促使其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 不可否认的是,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对优等生有一份特殊的偏爱,这种心态欲罢不能,而后进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某些老师对待后进生是横看竖看不顺眼,甚至以为“弃之如草莽,不足惜也”。殊不知,后进生也是学生,老师更应该扮演特殊角色,“手背手心都是肉”,一碗水一定要端平。绝大多数后进生因为老师因为家长不正确引导的缘故,他们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出息,强烈自卑感使他们茫然困惑,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对师长也缺少了应有的尊重。继而,他们视学校为地狱,视老师如魔头,真到这等田地,这是教育的悲哀!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在教学及生活中,对后进生特别注重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知道还有老师在关心他,信任他,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希望,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我经常背余秋雨的《沙原隐泉》中“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何必自己惊吓自己……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的话来鼓励他们。而且让他们记住:永不言放弃。“日参省乎己”,不断给自己提出要求,迎头赶上。 记得学生何锋刚分到我班时,在班上四十多名,他一度灰心丧气,觉得前途渺茫。就因为我对他爱的执着,给了他信心和勇气,连续三次考试中,他都是班上第十一名。问起他进步的原因,他只有一句话:多亏了吴老师,他没有歧视我。 从“追星”生虚荣浮躁的心理上寻找教育切入点,瞄准时机,给他们以正确的人生导向 中学生追几个星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见星就追就不是好事了。应该追什么样的星,怎样追星才值,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今,“追星”生在明星上大把花钱者有之;茶不饮饭不思弄个容颜憔悴的有之;不思学业,连性命搭上者也有之。大部分追星生经常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交流感受,语言效仿,穿着效仿,动作效仿,他们精力分散严重,学习一落千丈,而且普遍存在虚荣浮躁的毛病且自以为是。面对“追星”生这种现象、这种心理,老师是决不能坐视的,应该抓住“追星”生的这些不良心理,找准时机,给他们以正确的人生导向。同时,老师自己应有意识地关注影视歌圈中的明星动向,加强了解,在教育“追星”生的过程中,或许更容易找到一些更佳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 开学初,面对我班八名追星如醉如痴的学生,我私下和他们一个个谈心,但收效甚微,他们“涛声依旧”。对此,我并没有太多训斥,相反给了他们几次演出的机会。在得到了他们充分的信任后,一日,我在讲台上慷慨陈词:一个连中国的首都都不知道的星,一个吸毒成癖的星,一个长期偷税漏税的星,一个没飞机坐就不参加义演的星,一个为中华民国唱国歌的星……都不值得你们去追,要追星就追在各条战线上无私奉献的星,追得才兼备的星,并从他们身上受到启发和教益才有所价值。说完这些话,我从几个“追星”生脸上读到了“惭愧”,我深感欣慰。现在,这些“追星”生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其中有一位叫孙毅的学生今年期中在年级前进125名。事实证明,这种正确引导是非常必要而且也是有效的。 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且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并不是件易事,也并不是笔者这种极简单的论说所能讲清道明的,但有一点我以为是容易和广大教师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教师,首先必须做一名出色的心理专家。 (拙文发表在《班主任之友》2001年第4期上)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