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学习·提高——训练学生《作文后记》的收益
(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南昌十中 杨春华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修改能力,自一九九三年以来,笔者在作文课上将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加强评改指导,着重培养他们评析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生们反映的创作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却各不相同,同时,也需要及时对每一次的作文和评改进行总结,因此,笔者便要求学生在评改完作文后写出两三百字的《作文后记》。 作文中写的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其中哪一点最能打动自已?写作时最感困难的是什么?当时怎么克服的?评改时最满意的是什么?今后应该注意什么?评改他人作文的收获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笔者要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在《后记》中回答上述问题。 由于要学生写的东西都是学生在作文时刚刚体验过的,因此他们写起来不仅不以为困难,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般都能在八至十分钟内自觉、迅速的完成。后来不用强调,每次作文,在评改后自然附上《后记》,说明学生已经把《后记》当成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以上问题,有的是文章内容的补充,有的是作文写法的评析,有的提出写作中的问题,请教师帮助解答,……读这样的后记,笔者每次都很高兴,因为其中既包含了学生对教师的充分信任,又有学生在创作上认识的提高,更有对创作规律的总结。当我把其中一些挑选出来连同文章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时,学生们更是指点议论,情绪活跃。 其实,《作文后记》就是一个学生相互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由于是建立在自我评改的基础之上,通过评改总结,作文水平得以逐步提高,《后记》本身也越写越深,越写越丰富,学生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感到要求学生写《作文后记》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许多学生通过《后记》把自已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向教师提出;教师也通过《后记》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讲评作文也有了切实的依据。如学生龚朴在《父亲,我理解你》一文的《后记》中写道:“在这篇文章中,我觉得结构搭配上有些不理想,在对父亲的情感表达中还有些不充分,不能说出心中想说的所有话,当提笔时,我感觉可说的话很多,但就是不知怎么安排处理,写完后自已都感到很散,前后关系混浊不清。”笔者找来学生,就他所拥有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学生后来又重新修改了一次,比原文进步很多,事例更典型,抒情更充分。 其次,学生可以在《后记》中总结自已的写作实践,有处于提高和再创作。学生郭莹在《秋》的《后记》中写道:“我们写秋天,大多都是先描写金黄色的谷穗,然后就是金黄的树叶落下来了……意味单调,不能更深刻的写出秋天特有的情调。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切身投入到自然中去。叶文玲(初三课文作者,作家——笔者注)也说过,作文要写真情实感。确实,秋天如果没有切身的体会是很难写好的,所以说,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学会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她又写道,“如何写好景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首先,要抓住景物特征;第二,要有顺序写,否则就显不出它的美了;第三,动静结合,无论什么文章,光写静景或光写动景,都会失于片面;再则,还要注意情景交融。”看,文学源于生活的理论和创作理论学生自已通过《后记》就体会到了,强过教师枯燥的说教百倍。 第三,教师从中也深得好处。虽然学生自已的评语不一定都比教师把握得准确,但《后记》中的思考以及具体性都是教师很难篇篇顾及的,有的《后记》甚至就是思想的火花。有了这样的评语,教师还要多说什么呢?笔者就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套话,而是对学生的评语加以肯定。 再者,作文后写《后记》,增加了一次练笔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