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a中毒事件”看语文现代化的重要性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北京市语文现代化研究会理事 刘泽先 

大约半年前,各报刊报道了我国小学生杨晓霞得疑难怪病,医学专家们都诊断不出是什么病来,后来通过Internet(互联网络)向全世界的医学同行发出了求援电,很快就得到了许多国家医学专家提供的信息、资料和医疗方案。 

现在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件。去年12月,清华大学化学系九二级本科女生 21岁的朱令也得了怪病,起先是肚子疼,头发脱落,关节疼痛,后来又出现头晕、烦躁、神态模糊等症状。3月15日被送进协和医科大学治疗,但是病情急剧恶化,入院5天就进入了昏迷状态,并且呼吸衰竭,要靠呼吸机帮助呼吸,生命垂危,而病因始终没有查出来。 

她的高中同学、北大力学系的贝志诚去医院看望了她。贝回到宿舍就跟同学们商量怎么帮助朱令。力学系的蔡全清根据他在科学信息服务中心搞Internet研究的经验,提出可以通过Internet向世界各国医学专家寻求帮助。 

于是贝志诚立刻找人用英文写了一篇公开信稿,当天晚上从北大力学系联入了 Internet发出了求援的E-mail电子信函。信的主要内容如下: 

喂!这里是中国的北京大学。有位年仅21岁的学生患一种罕见的重病,奄奄一息。虽然经北京最好的医院的医生诊治,也没能见效,甚至根本不知道所患的是什么疾病。所以我们现在向全世界呼救,谁能帮助我们?病症如下: 

这位姑娘名叫朱令,是化学系的学生。1994年12月5日,朱令感到肚子疼。3天后头发开始脱落,两天内就已经变秃。她住进医院,但是医生无法查出病因。……3月15日,病情恶化,患者神态恍惚,中枢神经麻痹,自控制性呼吸停止,只能靠呼吸机呼吸。…… 

如果哪位听说过类似的病症,或者知道可能是什么疾病,请与我们联系。非常感谢! 

北京大学 1995年4月10日 

发出3个小时以后就收到了世界各地的热情回电;4个小时以后求援的消息已经传遍美国,两周后传遍世界,前十多天里就收到了1000多封回电,后来又陆续收到了更多的回电。 

各国朋友都对这次求援活动给了高度评价,纷纷赞扬北大所作的人道主义努力,许多人表示对朱令和她的父母表示关切和慰问。有的本人不是医生,但是表示他们愿意告诉他们的医生朋友来寻求帮助。 

国外许多著名医学专家根据描述的症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布里莫尔医生说: “好像是铊中毒。”在美国军方工作的医学博士卡尼恩来电说:“她是一名接触过铊的化学师吗?铊中毒可以引起这些症状。慢性铊中毒引起体弱、剧痛和头发脱落,急性铊中毒引起恶心、颤抖、剧痛、体弱、昏迷、痉挛以至死亡。 

大约有30%的回电认为可能是铊中毒,而国外的回电中,医学专家开出的药方也是这样。他们及时向协和医院反映了情况,提出诊断建议。在北大学生和患者家属一再坚持下,费了很多周折,终于在劳动部做了重金属试验,证实朱令的确是铊中毒。 

由于得到了确诊,朱令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且有了好转。 

我们为朱令得到挽救而欣慰;我们也为成功地利用了Internet而高兴。另外,这件事情也给我们留下了几个重要的思考题。 

1988年,我国高能所就实现了跟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199 4年正式加入Internet网。现在,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也都入了网,都可以利用来收发电子邮件、检索资料等。很多项目收费有限,甚至可以免费。利用它收发电子函件也是非常简单容易的事,并不要求用户具备什么计算机专业知识,会英文或汉语拼音打字就行。为什么清华大学放着现代化的语文设施不利用呢? 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是不是应当入网呢?清华大学有条件可是没有利用,协和应当入网而没有入,说明我国人的语文现代化的概念还很淡薄,电脑很不普及,更缺乏联网意识。 

电脑的普及必须以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为基础,所以作为现代化的中国公民必须在说普通话、会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掌握电脑。 

对外交往,国际对话,电脑加入全球网络,非用英语不行。所以,一个中国人要想同时作为现代化的世界公民,那就还要会英语。 

再有一个老问题是汉字译名问题。铊,《现代汉语词典》上说“铊的化合物有毒”,可见这已经是常识了。有毒的东西,化学教师当然要着重地向学生反复交代清楚。可是,普通话里,“铊”跟“它”同音,又常常“同位”(在同样结构的句子中处于同样的位置),要说清楚是很费劲的,一不小心就难免会引起误解。一个人说“ta如何如何”,别人常常很难判断这个“ta”指的是 “它”还是“铊”。如果教师说普通话有一定的语言技巧的话,他就要设法改变说法来避免“铊”跟“它”的混乱,例如;用“铊这种金属”、“金属铊”等代替一个字的“铊”;或是不用代词“它”字,东西叫什么名字就说什么名字,等等,反正是够绕脖子的。可是,许多教师未见得意识到这一点或有这样的说话技巧。 

我们的化学名词,过去不顾语文界的反对,用了许多新造的单音字,其中有不少在口头是很难说清楚,或是不定在什么时候就容易造成误解的。“铊”只是一个典型例子罢了,朱令的中毒很可能跟“铊”说不清楚有关系。这些名词显然是难于满足现代传声技术的要求的,难于适应语文现代化的要求的,应当改革。改革的办法是“国际化”,提倡使用英语或其他国际形式的外来语。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