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的学习亮出“风采”(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颜丽珠      

诗人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的画面。透过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的精神内涵和他所体验、创造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教师在教学诗时,如果能把学生引入到这种审美意境中,诗意就如画卷般深深印入学生脑海、渗透学生心灵。教师要多从自身上点拨、引导及开掘上找原因,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去要求小学生。从根本上改革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古诗课生机盎然,亮出“风采”。

一、填补感情上的空白。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重在表达情致,展示意境,使读者涵咏体味,感同身受,古人有“言不尽意”之说。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使有些微妙的思想感情,深沉的激越情怀,却不能为语言所直抒尽传,而为读者设置下感情上的空白。《春望》首联和颌联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在安史之乱中见到国破家散的惨象,内心创伤不可言状,然而杜甫这首五言律,感情蕴饱,寓情于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破”到什么程度?“深”到什么样子?花香鸟语本是怡悦神心,赏心娱乐之物,为什么“花溅泪”、“鸟惊心”呢?作者是采用拟人之笔,反衬出内心痛苦之至。结联的“搔更短”“不胜簪”是什么形象?是诗人老态龙钟的自画像。他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倍受战乱离散之怨,致使头发疏而皤然,透过形象,探究其内心是什么感情?诗人忧伤绵绵,愁肠郁结,有力地控诉了安史之乱的罪恶。其中的多处“空白”就得用想象去填补,师生共同把作者那样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描绘出来。

二、知诗意。这是古诗教学的第一步,教师着眼全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全诗有关的概略性信息 ,初步地感知诗意。.从插图入手感知诗意。现行小语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 ,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图资源”。教学时,可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在观图中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如《游 园不值》的插图是诗人在春日去访友没碰上,却见友人院内已是春色满园,一枝红杏探出院墙。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观察图画,明确:图中画的是谁?什么季节?他在干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就是 这首诗要表现的基本内容。

三、放开思路对古诗意境的体会,如果教师跳不出教参划定的圈子,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品味古诗的意境。例如《三衢道中》“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为全诗精彩之处。其中的“不减”与“添”这两个词乃全诗诗眼。教参则只在字面上作了解释:不减,不逊色;添,增加。教学时,就不能仅限于此,而应引导学生在其对全诗意境描绘作用上加以品味。“不减”,不逊色,把前面水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景色与后面山路上所见的美丽景色自然联系起来。“不减”意在比较出后者同前者一样美。而一个“添”使静景动化。至此,全诗描写的景物有色又有声了。“四五声”不指具体数目,而讲的是在寂静的山谷中,偶尔传来一声声婉转动听的黄鹂叫声,以声衬静,更显出山谷的幽静。诗句联系起来一回味,不难看出,作者所见的景物前面的很美,后面的则更美不胜收。作者所见所闻及欣赏赞美之情,跃然纸上。,特别是小学古诗的教学时,我们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对诗句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加以关注,细心揣摹诗人由眼前景、物、时、事而引发的思想体验和情感体验。才能过渡理解到后两句,即情境的完整理解。象〈〈草〉〉,诗人看到原野草长得那么茂盛,想到一年中有枯有荣。可是后两句怎么又跳到野火上去了呢?只要想一想,至今,我国农村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居寄地在进行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放牧马、牛、羊的田野草地,要用火烧,然后,来年春天又会重新长起草来。那种燎原气势和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就尽在其中了。再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由欣赏残阳江水两句,怎么过渡到可爱的九月初三夜的露水和和月亮了呢?想想看,作者在江边观看落日,脚步随着夕阳夕下移动。直到露水打湿了鞋子,作者才发现月亮都升起来了,看那珍珠似的露珠和弯弓似的月亮,作者不由的生发出:多好的景致、多可爱的夜晚呀。

四、设境实践 鼓励创新。研究表明,广泛的实践活动能使青少年具有较多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培养。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的新需要,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一)演中创新。对于有人物活动,隐含对话情节的古诗,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表演的方法鼓励创新。有位老师在教《寻隐者不遇》时,要求同学上台表演作者跟童子松下对话的情景。还有位老师在教《小儿垂钓》时,叫同学表演问路人和垂钓小儿的动作。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演中有创新,收到了很好效果。

    (二)画中创新。对于描写山川风貌,风土人情或生活场景的古诗,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绘制简笔画。有位学生画的《江上渔者》画是这样的:江边上,一个酒楼里,两个富人边吃着美味的鲈鱼边从窗口观望渔人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撒网捕鱼的情景。绘画充分发挥了想象,以富人和穷人的两相对照,揭示了诗人对渔者所寄予的深切的同情。

    (三)写中创新。对于已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改写,扩写诗句或者如“××之后”一类题目,调动他们的创造思维。如学了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要求写一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的短文,既要能立足课文,又要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创造。

    总之,要切实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策略个性化,古诗的课堂教学才会亮出绚丽的“风采”。

 作者邮箱: dfg1317@eyou.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