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素质教育原则 重视学生主体性发挥(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宝坻一中 张守民 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国内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并引起全社会的热切关注。“要革新,先革心”,教育发展史上,任何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改革每前进一步,无不有赖于教育观念上的萌动与突破。魏书生说得好:“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若此项不变,单学怎么上一节课,怎么讲一课书,怎样留作业,怎样批作文,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也绝不会持久。”单以教学方法的改革来看,如果教学思想观念不转变,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不转变,单从操作方法上做文章,就很容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把教师单纯讲授变为学生“放任自学”等走过场或花架子的形式主义毛病。尽管这些年,批判语文教学“满堂灌”确实改变了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但语文教学好像又成了“满堂练”,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变成了一个个“知识点”的载体,被肢解得皮是皮、骨是骨,学生只追求标准答案、追求分数,完全成了教师操纵下的机器人。因此,运用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重视学生主体性发挥,必须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在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曾幽默地说:“酒杯在于晃动,朋友在于走动,语文教学在于活动。”一句话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在于学生自己活动。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与“选择性”“淘汰性”的教学模式是相对立的,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被加工塑造的过程。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果离开了它,素质教育就会六神无主、魂不附体,只剩一个空壳。以往的“应试教育”用分数一把尺子量学生,以能否升学论成败,结果导致中学教育成了培养失败者的教育。经过层层选拔淘汰,只有少数人成功,大多数人成了失败者,进而带着失败的心态走向社会,这不仅影响其今后发展,也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而素质教育的功能则体现为“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功”,实行扬长分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在校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将来事业有成。素质教育所主张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广泛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积极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主体性的进一步发展。主体性原则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受教者,更应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这样才有利于形成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即把学习不作为任务,而当成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感觉到学习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一个体操运动员的最大快乐,一定是在他做出一个个完美的高难度动作而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而绝不是在垂手肃立,看着教练员满头大汗地一遍又一遍地为自己作示范动作的时候。当然,强调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要贬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但是要看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学校的一切教育要求,都只是外在的东西,对学生教育发展而言都是外因,只有让学生内化了,才能成为主题内部的稳定特征使学生终生受益。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做到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放手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渠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总导演”,起“引路子,搭梯子”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应该从“独唱”变为“伴唱”,从传播知识信息变为帮助学生选择信息,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而不是改造学生。同时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倡导下的学习主体,课堂教学的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打通教与学的认识渠道,是追求知识的理解和分享,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 实施素质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大势所趋。顺之则昌,逆之则毁。我们不能再等待观望,而应坚定不移,立即行动。 单位:天津宝坻一中 电话:02229241679 邮编:301800 作者邮箱: zhangshoumin@eyou.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