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语序,有"法"可依——兼析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第23题(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中学 夏朝阳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第23题: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 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与以往不同的是题型作了改变,由语句复位变为调整句序。本段文字是“总分”叙述结构。第④句是总括性的句子,应放在前面,同时也是下文叙述的方向。按照合理的顺序,下文分叙内容应先叙述“草原带”,再叙述“森林带”。第②句写草原上的情景,而①③⑤是写与森林有关的内容。于是几个句子排列的顺序应为④②①③⑤,各个语句之间形成合理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连贯的语段。 那么常见的调整句序又有哪些方法呢? 一、抓住中心意思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找到了句群的中心句(或中心),理清句序就容易了。 [例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经常说话,尤其在生人面前说话,总要尽量说得准确、鲜明、生动些,这就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②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应当经常有意识地与生人交谈。③与生人交谈,可以使大脑得到锻炼。④有些发明家就是在与生人的交谈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因而有所创造的。⑤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与生人交谈时,思维变得敏捷起来,某些原来没有想到的内容,会出现在脑海里。 这一句群,由五个句子组成,中心话题是与生人谈话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句③提出话题:与生人交谈,可以使大脑得到锻炼。①句进一步说在生人面前说话,可以锻炼思维能力。这两句可看成这个句群的中心句。句群的中心句一般放在开头或结尾,有时也在中间。就这个句群而言,抓住中心后,不难看出:它先提出观点,接着以事实证明,最后总结。④⑤句用事实证明以上的观点。⑤句中说“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是泛指。④句中举了“有些发明家”的例子,是更具体的说明,因此④句应放在⑤句之后。而且④句中的“有些发明家就是”的“就是”是与⑤句的内容相呼应的,从这个语言标志看,④句也应该放在⑤句之后。②句说“应当经常有意识地与生人交谈”是结论性的话,应放在最后。所以这段话的正确语序应是③①⑤④②。 二、把握常见结构顺序 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把握这些常见的结构顺序,有助于理清紊乱句序。 [例2]把下列语言片段组成意思连贯的话。 ①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然②就认识观点说③艺术与“自然”(现实世界)是对立的④就实践观点说⑤艺术是自然在人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⑥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是一种生产劳动,所以艺术有“第二自然”之称。 正确的顺序是(只需写句前的数字代号) 这是一个议论语段。阅读可知,六个句子有两层意思: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然;从认识观点和实践观点来看,艺术的对象都是自然。这两层意思前者总说,后者分说,先总起后分承,是总分结构。再具体来看,句①句③是总起,哪句在前呢?句③中有对“自然”的一个夹注,即(现实世界),因为作者总是在概念第一次出现时就加以理解的,因此句③在前。分承部分要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与句②“就认识观点说”衔接的应是⑤句,还是⑥句。如果懂得“认识”“反映”“意识形态”属于同一范畴,就看出句⑤是承接句②的。同样,抓住“加工改造”“生产劳动”是一种实践,就能看出句⑥是承接句④的。至于先说“就认识观点说”还是“就实践观点说”,二者皆可。所以这段话的正确语序应是③①②⑤④⑥或③①④⑥②⑤。 三、重视关联词语 所谓关联词语,是指在句中起关联作用的连词、副词(复句中表并列、转折、条件、假设、递进、因果等关系的词语)以及表示时序("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次序("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总括("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举例解释("例如"表示举例;"所谓"表示有所解释)等词语把握了这些关联词语,可帮助理清句子的意义关系和先后次序。 [例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②文化领域却有不同的景观。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九十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⑤一方面“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⑥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这个句群,共六个句子。其中句②中有“与此同时”“却”等起关联作用的词语,显然是承句④而言的,句②又总提句①句⑤,因为“一方面” “一方面”起关联作用,句①句⑤应排在一起,且⑤句中有“则”字,是承①句而来,因而⑤句应排在①句后。句③设问,句⑥作答。通观六句,是围绕“问题”,先说背景,再说问题,最后说原因的。这样,该句群的句序应为④②①⑤③⑥。 四、先易后难,综合考察 先易后难,是指把具有明显特征的句子找出来,放在恰当的位置,如领起句,总括句以及分群归类、意义密切相关的句子。 综合考察,是指句子初步调整后,综合考察,逐句推敲,如有不当,再行调整。 [例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互相促进,是人类有效的交际工具。②语言表达思维,是思维的直接实现,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本质特征之一。③语言是人们发音器官发出的语音和一定意义的结合体。④人类有了语言,就用来交流经验和知识,协调生活和劳动,增强了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⑤随着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符号记录语言,这样就产生了文字。⑥有了文字,就有了书面语言,人们就能更好地把经验和知识记录下来,传之后代。 这个句群,六个句子。其中④⑤⑥三句应排在一起。这是比较容易看出的,因为上句句末语和下句起始语重复是连贯常见的方法之一。第④句句末为“促进……发展”,第⑤句起始语为“随着……发展”紧承上文,同时此句句末语为“产生了文字”。第⑥句起始语为“有了文字”也紧承上文,故④⑤⑥排在一起。①句是总结④⑤⑥的,故①放在④⑤⑥后。难点是②③两句的顺序,②句回答“语言怎么样”,③句回答“语言是什么”,故先③后②。初步排定后,然后再考虑它们之间的位置,综合考察哪一种意义明确,言之有序,最后排定顺序。此题答案为:③②④⑤⑥①。 另外,表达方式和一些修辞手法也是调整句序应注意的。比如,既有记叙又有议论时,常常先叙后议或先叙后议;既有说明又有议论时,往往是先说明后议论。设问句通常放在句首,反问句多在尾句;排比句要注意句意的轻重等。此处就不举例详说了。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的方法在具体运用时通常是综合起来使用,并非单打一。 [对应训练] 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 按照巴甫洛夫学说的理论,睡眠是大脑皮层甚至某些低位部分的一种全面性抑制。②如果睡眠还较浅,大脑的抑制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够彻底,剩下的某些兴奋点继续活动,梦境就会产生。③梦是睡眠时产生的 ,熟睡却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④这种抑制过程如果很深很透,人的思维活动就停止了,外界一般强度的声、色刺激也不能感知,这就是熟睡,这时候不会做梦。⑤现代生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梦有了更多的了解。⑥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还缺乏逻辑的联系,这就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⑦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因素,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的作用有关,因而梦境与日常生活是有关联的,不是神秘的。 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 写毫无内容的、冗长的文章,在今天来说,是一种犯罪行为,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说,还浪费了纸张,浪费了排字工人的时间,浪费了所有读者的时间,罪过实在不小!②那不见得。③短文章就没有分量?④所以不用量压人,要讲求质。⑤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那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⑥文章不在长短,要看内容如何。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它是生命的源泉、阳光,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③黄金象征财富,④人一切都可以没有,⑤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⑥惟独不能失去希望。⑦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4.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 一种读得很细,钻研每段、每句②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所偏③这样读书的人抓住了书里的主要东西④对个关键章节、词句要深入钻研,同时也要注意书的大意,也就是主要的观点、立场⑤老的读书方法有两种⑥其缺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⑦一种是不求甚解式的⑧但是不作循章摘句的工作⑨正确的方法是把二者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⑤③①④②⑦⑥(首先,本语段介绍对梦的成因的科学解释,中心句是⑤,放在前面。其次,把握句子组合的顺序。它先摆出说明对象,然后给梦下定义,接着引用巴甫洛夫学说为理论依据加以说明。说明时从熟睡和睡眠浅两方面对照。这样大致确定⑤③①④的顺序。最后找出关联的词语。①句尾为“一种全面性抑制”,④句开头则是“这种抑制”,这就是复指抑制,①④顺序就排好了) 2。⑥③②⑤①④(这六句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第⑥句,观点句一般放在句首。结尾句是④句,一是有提示性关联词语“所以”,二是第④句的内容是对观点句的重申。剩下的四句由短文章说到长文章:③句和②句构成设问句式,然后是第⑤句,第⑤句既对设问的内容做了深刻的分析,又起到由短文章过渡到长文章的作用,接下来是第①句说的是长文章没分量的坏处) 3。③⑦⑤①④⑥②(先找出话题的开首句子,它往往是陈述一事、一物或一理,故应选⑤,紧承此句的应为①,因为它回答的正是⑤句中“希望”的特征。然后从关联词语来看,④⑥之间是转折关系;③⑦之间也是转折关系。从语句首尾衔接上看②应紧承在⑥后面,从而出现⑤①④②⑥和③⑦这两组。最后,综合起来考察,便发现⑤①与④⑥②两组话题集中、紧凑,应放在一起;而⑤①④⑥②又与③⑦呈现出递进关系,故最后排定为③⑦⑤①④⑥②) 4。⑤①⑥⑦③⑧②⑨④(首先要找出总起句⑤,接下去具体谈两种读书方法,⑤句后要么跟①⑥,要么跟⑦③⑧,确定的方法是抓住第④句的内容,应先说①⑥,再接⑦③⑧) 作者邮箱: jsxhxzy1965@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