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编“新”出新文(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湖北省兴山县第一中学 彭学植(443711)

从鲁迅的《故事新编》到近几年的《如果死去的是我》、《宝钗鸣冤》、《谁偷了玉坠?》、《魏延的控诉》等高考满分作文,我们惊喜“故事新编”这种形式越来越倍受考生和阅卷老师的青睐。即使在平常的练笔中,许多学生也经常写一些“故事新编”。那么怎样借“古”编出“新”故事呢?

一、熟知“古”故事

故事新编往往用历史事实为题材,“博考文献,言必有据”。“据”来源于“古”故事,来源于神话,传说及史实。比如鲁迅的《铸剑》根据的是《列异传》、《搜神记》等古籍所载的“三王冢”故事,刘征的《庄周买水》(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活用了“庄周梦蝶”、“濠梁之辩”、“涸辙之鲋”等典故,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如果死去的是我》、《谁偷了玉坠》等则是根据《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小说来新编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以2003年高考作文题训练学生探究故事新编的写法,提供了这样一个情节:关羽死后,刘备兴百万大军讨吴。要求学生思考此情节与情感的亲疏有无关系。分小组交流后,询问三个学生竟无一人开口,最后得知全班学生读过《三国演义》的很少,熟知此情节的只一人。可想而知,学生也就不知道“刘备兴百万大军讨吴”完全是感情用事,一个“义”字改变了对整个局势的正确认知,抛弃了“联吴抗曹”的正确决策,最终“托孤白帝城”。相反,四川和湖南一考生借此情节,分别以赵云之“梦”和诸葛亮之“哀叹”编出了新故事,获得了满分。由此看出,熟知“古”故事是编新故事的前提。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的性格特征、历史渊源等都应详尽了解,准确把握。如果编出孙悟空现在贪小便宜、好吃懒做,全然不顾《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本性,那就只是给文章中的人物贴了一个标签,冠名“孙悟空”罢了。

二、巧编“新”故事

1、“改”古“注”新

新故事可以在遵循古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改写,注进新人物,增加新情节,塑造新形象,表达新主题。这种写法以鲁迅的《铸剑》为代表。

魏曹丕所著的《列异传》中有如下的记载:

“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剑献君,藏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

忽于屋柱中得之。楚王梦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甚急,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之报;乃刎首,将以奉楚王。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夜跳不烂。王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王,王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冢。”

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秋瑾的被杀、袁世凯的大杀“革命党人”、“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直至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鲁迅的学生刘和珍等倒在血泊中……这些“血的游戏”激发了鲁迅反抗的、复仇的怒火,他以《列异传》里上述传说为据,沿用原来的情节,创作了新编故事《铸剑》。他将“赤鼻”改成了“眉间尺”,把他写成为一个尚未成年的、优柔寡断的十六岁少年,经过母亲的教育刚强起来,并终于完成报仇大业。 “客”也改成了一个形象鲜明、性格突出的“黑色的人”宴之敖者,成为侠义精神的化身。 楚王改成了“王”,也有了生动的性格——暴戾、荒淫而颟顸。此外又增设了“干瘪脸少年”、“第三”、“第六”、“第九”个妃子以及王后、其他王妃、武士、老臣、侏儒、太监等,还设计了“三头”在鼎中啃咬的新情节,惊心动魄的地表达了“向统治者复仇”的主题。 按照鲁迅自己和茅盾的说法,他在“改”古“注”新的过程中,采用了“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方法。

2、“借”古“演”新

新故事还可以借用古人、古事,赋予其时代的内容、题材,加以艺术的组织编排,生发新意,达到演义现实生活的目的。既以古事为据,又与古事若即若离,今事古事掺杂。这种写法以刘征的《庄周买水》为代表。

刘征在《庄周买水》一文中,借用《庄子》中的典故和人物形象,从“濠梁观鱼”和“涸辙之鲋”里生发新意,赋予其时代的内容: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者庄周弃文经商,想养鱼致富,他为了买水,不停奔走于东海、河伯、濠梁之间,花上高于原价几十倍的现款才买到了一纸空头的提货单,讽刺了八十年代商品流通领域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丑恶现象。在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巧借“涸辙之鲋”典故中的“一条小鱼”发出呼救,借用《秋水》中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等,让庄周敲着空盆唱歌,深入表现了广大老百姓的艰难、忧虑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甘霖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而西装笔挺的办事员、长发披肩的女秘书、满脸笑容的吴主任,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身边活生生的官僚形象,具有极强的现实性。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上述两种写法,都应该注重“故事性”,讲究细节的刻画,讲究情节的一波三折。这样,才能编出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故事。

(联系电话:0717-2581993  信箱:pxz1972@263.net)

 作者邮箱: pxz1972@263.net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