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让语文魅力无穷(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苏省昆山中学戚增寒  215300

[关键词]

朗读  语文  魅力

[摘  要]

本文简要解析了朗读,阐述了朗读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弘扬不学生个性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朗读在培养学生注意力和自信心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朗读在师生沟通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这一教学手段会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的魅力的观点。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反思后的明智之举。

朗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阅读能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要求的主要途径之一。

阅读从能力结构上一般分为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大致呈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其中前四个阶段属于接受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后一阶段是表达性阅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接受是基础,是手段;表达是结果,是目标。任何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由接受到输出,超越接受性阅读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同样,长期局限于接受,而忽视了表达的阅读是低级的甚至是无意义的。基于此,“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朗读是增加学生阅读积累的接受性阅读,更是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把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和欣赏,通过自己的阅读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性的表达出来的最好方法。

清末阅读学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谈到读书之法有“读书”和“看书”之分:“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在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战争,看书则攻城略也,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可见,对于一般人来说,看书当然十分重要,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对课本中所选的经典文章的朗读,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时刻受到创造性阅读目标的激励,认真揣摩阅读对象,“得其雄伟之概”,“探其深远之韵”。

朗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手段。

根据国内国外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等。而朗读这一学习手段恰恰可以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它要求学习者对学习客体不仅要认知,而且要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确定目标和进度;而且要有情感的投入,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学生可以在反复朗读中认知这首词的语言、格律、句读、节奏,感悟诗词潇洒豪放的风格和词中所表现的作者博大的胸怀、昂扬向上的力量,并且运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和感情把感悟表达出来,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弘扬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语文新的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中还提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求“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三个环节来达到提高阅读质量的目标。而朗读正是让阅读主体把内涵丰富的个性特征放在阅读客体中来理解,来表达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阅读客体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提高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读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果仅用眼睛去接受性阅读,只能把这几句诗记下来,而如果高声地、反复地朗读,不仅可以把诗句记下来,而且可以表达出读者对这句诗的理解,并且让读者把自己对诗中所表达的慷慨悲壮的情感创造性的表达出来。那因不同的理解而表现出的不同的语音语调、不同的情感神态不正是学生创造性的具体体现吗!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语感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语言敏感的程度。而语感往往是容易意会难以言传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意会中言传,在言传中意会。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意会之法,是一种最重要的语言训练,它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情操。读,是有个过程的,读一遍,二遍,三遍……不断地读,意会就会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也就会渐渐明晰,以致最终达到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目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是否真的“意会”了,真的感受和欣赏到作品中的艺术美了,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是最好的检验方式。

叶圣陶先生把朗读称为美读,他在谈到美读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的那个样子。所读的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感受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中学国文学习》叶先生对美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改变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的阅读方法,提出要做到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调动所有的感官,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情感。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鲁迅《孔乙己》)读出声来,方能读出孔乙己无可奈何的寂寞之感。“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曹禺《雷雨》)读出声来,方能读出一位母亲欲言不能的痛苦和哀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出声来,方能读出苏轼临江思古的恢宏与豪迈。

朗读可以训练注意的持久性,增加注意的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阅读需要注意,而朗读尤其需要持久的注意。然而许多学生由于平时忽视了朗读训练,往往是开头几节有点兴趣,往下看去,心不在焉,看到后面,就会一目十行,草草收兵。不经常进行朗读训练的学生中有许多对读过的课文等往往是开头熟悉,中间模糊,结尾知道个大概,而文中许多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都如过眼烟云,根本不能引起注意,更不要说掌握和理解了。而朗读则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为有把课文读出来的要求,就会很自然地引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有意注意,并且促使他们持久地保持这种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这是一种主动服从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它受人的意识的自我调节和支配。因此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重大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朗读正是一种对活动意义理解或必须理解得清楚和深刻的阅读活动,因为其既是接受性阅读,更是表达性阅读,其正确表达的要求促使阅读者必须时时加深自己的有意注意。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的深浅决定于大脑皮层和皮下结构,尤其是在高级的有意注意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大脑的额叶能根据人所面临的任务提高大脑皮层的觉醒水平,朗读者的自我表达要求能够不断地刺激额叶,不断地加深有意注意,并且使注意稳定的长时间地保持在阅读客体上。

朗读可以训练良好的语言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这一能力的形成既植根于切实的口语交际训练,更重要的是得力于朗读训练。许多学生长时间的喜欢默读,拒绝朗读,容易造成口腔肌肉和舌根舌端肌肉的僵硬和老化,说话时吐字不清或发音不准、语速缓慢。不少人在公开场合不敢开口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说话时脸红脖子粗,口舌发干。即使开口也只是声音极低、断断续续,更谈不上表情达意了。这就是所谓“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样更容易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造成恶性循环。而朗读既是一种语言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它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训练语言及思维的协调性和条理性,使语言表达有条不紊。文字通过眼睛摄入,输入大脑,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鉴赏,感悟出这段文字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应该运用的语音语调等,然后通过中枢神经把这些信息传输给口腔,让口腔运用恰当的形式把这些表达出来,这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感官的配合,语言表达和思维的和谐、语言及思维的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是语言交际中所必需的。

如学生善于利用语言、语调、语速、语气的变化,并在适当的时候恰如其分地运用慷慨激昂的手势、丰富的面部表情,就能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出自信自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朗读是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沟通与教学语言之研究》316页日本木下百合子)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朗读,会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地展示给学生,而学生的朗读也自然地向老师、向同学展示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相比较而言,用其他方式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没有朗读来得具体可感,效果明显。

“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

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等)恰当地运用朗读的语文教学正是这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

朗读,会使语文很有魅力,更会使你的语文课魅力无穷!

参考文献:

《中学国文学习法》 叶圣陶

《教学沟通与教学语言之研究》日本木下百合子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等

《语文学刊》(2001。3)

 作者邮箱: jsqzh2687@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