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风中的百合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 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想: 

一. 指导自读,安排一教时。 

二. 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三. 对比分析陈奂生与阿Q、闰土等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期更好地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作者及背景知识: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调动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改变了农村贫困的面貌。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转变,在 八十年代的文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出现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乡场上》、《芙蓉镇》、《李顺大造屋》、《拣珍珠》、《哦,香雪》等。 

  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和《陈奂生包产》。主要写一个农民陈奂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而歌颂党的政策。因此,我们要想更准确地把握陈奂生这个人物和本文的主题思想及高晓声的创作风格,就可以读一读这四部作品并加以比较分析。 

二、相关评述: 

           陈奂生上城是一个有趣的题材。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

来,把刚刚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奂生置于县招待所高级房间里,也就是置于高档次的物质文明环境里,以此观照陈奂生。这样,农民的境况就得到了辨证的表现:温饱问题是初步解决了,但是生活水平毕竟还是很低很低;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农民的素质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这样辨证地表现新时期初期的农民,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中国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很长很长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已经初步迈出了第一步,这是了不起的,但是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三、漏斗户主的资料:

A、欠债总是要还的。现在又该考虑还债了。有得还,倒也罢了,没有呢?  

         陈奂生背了一身债,不是钱债,是粮债。近十年来,他年年亏粮,而且越亏越多。

他约摸估计,等今年口粮分下来后,还清债,连做年夜饭的米都不会有。但是,宁可没有吃,还是一定要还的。他总是这样对老婆说:“我们已经是‘漏斗户’了,还能再失掉信用吗?”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色很平板,但心里却禁不住要颤抖,他真愧对老婆孩子,自己没有养家活口的本事。他力气不比人家小,劳动不比别人差,可他竟落到了这个地步,在人面前连头也抬不起。  

  同他相好的一些人,都替他着急,常常忍不住要替他叹息说:“奂生呀,到哪一年你才够吃呢?”  

B、 陈奂生越来越沉默了,表情也越来越木然了。他总是低着头,默默地劳动,默默地走路。他从不叫苦,也从不透露心思,但看着他的样子,没有一个人不清楚,他想的只有一件东西,就是粮食。有些黄昏,他也到相好的人家去闲逛,两手插在裤袋里,低着头默默坐着,整整坐半夜,不说一句话,把主人的心都坐酸了,叫人由不得产生“他吃过晚饭没有?”的猜测,由衷地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而他则猛醒过来,拔脚就走,让主人关门睡觉。这样的时候,总给别人带来一种深沉的忧郁,好象隔着关了的大门,还听得到夜空中传来他的饥肠辘辘声 

考虑:是什么使陈奂生如此的沉默,你有什么感想?

明确: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他喘不过起来,他唯一的请求就是填饱自己及家人的肚子,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被剥夺的状态下,陈奂生哪里还有心思去关注与吃饭无关的事呢?久而久之,他的心灵麻木得蜷缩起来了,生活的情趣也消失殆尽,自然懒得讲话也不会讲话了。

四、精读课文 

1. 在上城篇中的陈奂生又怎样呢?我们看文章前两段有什么作用?作者怎样表现的? 

   明确:心情是愉快轻松的 

   作者通过环境、神态、动作来烘托 

2. 开放之后,生活好了,陈奂生满意简直满意透了,囤里有米,橱里有衣,身上有肉,

脸上有了笑,晚上睡不着觉。他还有什么追求呢? 

明确:他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如果说以前是物质上的饥渴,那么此时他感到的则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在生活中感到一种遗憾、一种自卑、一种空虚和欠缺。他总是希望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过大家就好了。这个要求极低,反映了他精神上的贫乏。 

3. 陈奂生这个愿望在上城时实现了,卖油绳时感冒被吴书记送到了招待所,我们看一下在陌生环境中的陈奂生的表现。考虑:陈奂生的表现以什么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明确:以付出五元钱为界前后不同,都是五元钱惹的祸。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 我们先看一看之前的陈奂生,阅读P64陈奂生想到这里——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考虑:这部分写了陈奂生什么心理,体现陈奂生什么特点?对这部分你有什么感想? 

明确:对书记的感激也许让我们想到很多,我们可爱的农民是多么的容易满足,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足以让他们热泪盈眶,可见农民是多么的渴望得到关爱,多么需要党的关心,对党是多么的信任,这体现了一个农民的善良、质朴。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陈奂生有一些自卑甚至有一些自惭形秽,害怕把被子弄脏,害怕弄出一点声音,害怕把大皮椅压瘪,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善良本质。 

2. 付出五元钱之后陈奂生好像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我们看此时他的心理是怎样的,哪些细节给你印象最深? 

明确:此时的心理主要是对五元钱的痛惜。 

其中直接的心里描绘:脱不脱鞋?忿忿想:“出了五元钱呢!”再也不怕弄脏。 

“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为什么睡一夜要出两顶帽钱呢?连沈万山都要住穷的 

困一夜做七天还要倒贴一角 

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 

  还有对他动作的描写:再也不怕弄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 

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 

把提花毛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从中我们看到了陈奂生作为农民的勤俭、质朴。但是更应看到他的种种行为,只想找 

回点什么,让这五元钱花得值,这种任意作践东西的行为则表现了农民的自私和狭隘。

3、 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陈奂生的痛,他的感情是不是一直停留在痛惜悔恨之中?

    明确:陈奂生的感情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由开始的痛到后来的有了兴头,譬如卖要吃掉,迅速平衡。之后又肉痛一直持续到回家路上,他突然觉得五元钱花得值透,他不是实现了自己长期以来的梦想么?于是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4. 他的感情变化很快,他很容易受到伤害,又迅速找到平衡,从他身上我们会想到在中国文史上很著名的一个人物? 

明确:阿Q,他的典型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表现就是自欺、健忘。 

5. 陈奂生回到队里,身份显著提高,这样的结尾有何深意? 

明确:说明农民中愚昧麻木等级观念重的人,非常普遍,陈奂生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6.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揭示其心理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动作、神态、环境烘托还有直接的心理分析

7.比较本文与《项链》三四段”在揭示人物心理上的不同? 

    明确:《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写得细腻、深刻《陈奂生上城》的心理描写,用了“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方法。像西方小说一样,注重心理描写,但这种心理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这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

二、巧妙的情节设计

 “一奇”:漏斗户主竟住进了高级房间。 

  “五巧”:卖油绳可见粮油有余是一巧;买帽子既显生活稍有改善又因好象变娇,“怕脑后生风了”而暗示着要得感冒是二巧;渴求精神生活反映农民的变化是三巧;选择车站这一地点去卖油绳并睡在那里面没有来得及回家,因而与吴书记相遇是四巧;因感冒而住进高级房间从而得以表现陈奂生的心理、思想是五巧。

三、准确把握人物,体会小说的辨证主题。

(1)、从陈奂生的言行举止、物质追求、精神追求几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提示:狭隘,患得患失;勤劳,易于满足;老实单纯,讲求实际。典型的善良、正直、

无锋芒、无所专长、平平淡淡、默默无闻的中国农民形象。 

(2)、陈奂生在物质生活改善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这种精神生活带着小农经济的烙

印,表现在 哪里? 

        陈奂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不外乎是说东道西、妙语惊人,以求提高自己在别人眼

中的地位。这显然带有浓厚的小农色彩。 

(3)陈奂生住招待所花了五元高价,内心感受十分复杂,这既表明农民节俭的本质,又说

明他的狭隘、为个人生活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级观念。这些分别表现在哪里? 

    提示:花了五元高价,等于“做了七天还要倒贴一角”,“睡一夜要出两顶帽钱”,陈奂

生“想想又肉痛起来”,说明他勤俭的农民本质。由于出了高价,对招待所的物品从十

分爱惜变为任意作践,用提花枕巾擦脸,不脱衣服钻进被

窝,表现农民的自私狭隘。由于坐了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县委书记介绍的五元一夜

的高级招待所,就感到精神的满足,得意非凡。这表现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

昧心理。 

(4)陈奂生身上的进取心和落后面,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 

    提示: 陈奂生的进取心是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崭新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农村改

革解放了生产力,陈奂生这个昔日的“漏斗户主”翻身了,他充满喜悦心情,也萌生了进取心,对精神生活也开始有了追求。 

   另一方面,陈奂生身上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他周围的农村干部和农民身上同样存在。因为陈奂生坐过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胰液的房间,人们马上对他友好、羡慕、尊重。可见这样的社会环境是陈奂生的落后面的生存土壤。 

 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和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感叹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