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银川二十五中学高二年级组 薄祥麟 语句歧义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语句歧义现象的内涵 语句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歧义短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交际中,对语言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白”,其中的“明白”的意思是表达的内容要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不要产生歧义,而影响交际的效果。歧义就是表意不明,甚至会造成语病。 1、讲台上只有一架收音机,一边还站着一个人。 该句中的“一边”是个多义词,既可表示“其中一边”,也可表示“每一边”。这两个意义同时并存,从而产生歧义。 2、热爱人民的总理 在这个短语中,我们不能因为它只有一种语言形式,而忽略其组合的方式。其组合的方式实际有两种: A.热 爱 人 民 的 总 理 动 宾 偏 正 B.热 爱 人 民 的 总 理 偏 正 动 宾 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亦即两种不同的结构层次,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A句的意思是“总理热爱人民”,B句的意思是“人民热爱总理”。 二、语句歧义现象的诸种类型 (一)词语的兼类和多义 1、词语兼类 黎锦熙老先生说:“词无本品,依句辨品。”“品”即词类。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词性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兼类是指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语兼类的情况非常普遍。 1、我要热饭。 在这个语言单位里,“热”可以是形容词,也可活用为动词。既可表示“我要什么东西”的意思,也可表示“我要做什么”的意思。 该句中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两种: A.我 要 热 饭 偏 正 动 宾 主 谓 B.我 要 热 饭 偏正 动宾 主 谓 2、词语多义 我们知道,单义词在汉语词汇中是少数,而词语的多义性是其词语的特点。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多义词可以受到某些限定,很少发生歧义现象。但在有些环境里,歧义现象依然存在。 2.1: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这个句子中两个“新”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可分别改为“陌生”“新鲜”。 2.2:小王在火车上写字。 “在火车上”实际是个多义短语,由于对其具体部位没有进行限制,我们无法知道小王是在火车的车厢上还是在火车的桌几面上写字,亦或在桌几面的纸上写字。 (二)多种结构层次 1、一个语言单位具有多种结构关系,也就产生歧义,而且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1.1:参考资料 这个短语既可理解为偏正关系,表示资料的性质;也可理解为动宾关系,表示一个动作。 1.2:鲁迅研究 这个短语既可理解为主谓关系,表示“鲁迅在做什么”;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表示研究的对象是鲁迅。 2、一个语言单位具有多种层次 2.1:如“热爱人民的总理” 2.2:对售货员的意见 这一短语即可理解为“售货员提出的意见”,也可理解为“人们给售货员提出的意见”。其层次划分如下: A、对 售 货 员 的 意 见 偏 正 介 宾 B、对 售 货 员 的 意 见 介 宾 偏 正 此类歧义现象在语言运用中也较普遍。 (三)不同语序产生的歧义 所谓语序就是语言中各个成分安排的次序。 3.1、女工工作做得好,可以解决一些女工特有的切身问题。 该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些女工”,还是“一些问题”?如果是“一些问题”,那么语序最好这样安排:“女工特有的一些切身问题”,让表领属的词语放在前面。 (四)施事、受动关系造成的歧义 我们知道,在一个语言单位中,主语既可以是施事者,也可以是受动对象。 4.1、某同学热爱劳动。 4.2、老师批评了某同学。 这两句中的“某同学”,在句1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在句2中是受动对象,即动作被支配的对象。 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主语到底是施事者亦或受动对象,是很难或无法判定的。 4.3、我去上课。 “我”既可指施动者——教师(授课者),亦可指受动对象——学生。 4.4、鸡吃过了。 是“鸡吃过了(东西)”,还是“吃过了鸡”? (五)量词造成的歧义 有一些量词既可以修饰限制人,也可以修饰限制物;既可以用于甲物,也可用于乙物。 5.1、三个出版社的编辑 该短语中量词“个”可以限制“出版社”,表示“出版社”的数量;也可限制“编辑”,相当于“位”。此句的结构层次也会有别: A、三 个 出 版 社 的 编 辑 偏 正 偏 正 B、三 个 出 版 社 的 编 辑 偏 正 偏 正 (六)语音的轻重 有些词语重读、轻读,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如“东西”,既可表方位,也可指一般事物名称。 6.1、我想起来了。 “起来”重读表示“我想做什么”,而轻读则表示“回忆起来”。在这个语句中,“起来”的词性也是不同的:一个是一般动词,一个是趋向动词。该句中的“想起来”的语法关系也有所不同:一个是动宾关系,一个是动补关系。 (七)不同联想造成的歧义 由于环境、受者的情况不同,对一个语言单位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7.1、今天吃饭,大家不准用筷子。 从逻辑上讲,否定形式不能表达一个肯定的判断。用否定的判断表达一个肯定的意义,违反了逻辑推理中的同一律。该句中“不准用筷子”,不能确定是采取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如可理解为: A、什么器具都不用,用嘴直接在碗里吃。 B、用手或刀、叉等器具吃。 (七)语音停顿 古代有一则笑话,说一位文人到寺院里去见和尚朋友,天晚了,又下了雨。这位和尚不想让朋友留宿,于是就写了这样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而这位文人是决意要留下来的,于是提笔断句,变成这样:“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则笑话讲的就是因句读不同而出现的两种不同理解。 这八种歧义现象有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 科长也该检查 对这个短语,我们可作如下3 种理解: A、“检查”是多义词,可作“检讨”解,亦可作“查看”解。 在表示“查看”的意思时,又有两种意思: B、“科长”是施动者,表示“科长也该检查(工作)”的意思。 C、“科长”是受动者,表示“也该检查科长(的工作)”。 即这个短语既有词语多义引起的歧义,又有施动者和受动对象难以判定而引起的歧义。 三、如何分析语句是否存在歧义现象? 一个语言单位既是一个语法结构单位,又是一个语义单位,又是一个语音停顿的单位。在对歧义现象进行分析时,应牢牢把握这一点。 如“对售货员的意见”理解为“给售货员提出的意见”时,可作如下结构层次的分析: 对 售 货 员 的 意 见 介 宾 偏 正 其“对售货员”是一个介宾结构,表达的意思是“意见是对售货员的”,其停顿为“对售货员的 / 意见”。 1、分析一个语句是否存在歧义现象,主要应从语法入手,对其语法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因为语法结构关系的分析既是语言分析的基础,又是歧义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如多种层次结构、多种语法关系、可以限制多种事物的量词、语音的轻重等都可以通过结构层次关系的分析而得到解决。 2、其次,从词类、词义上作分析,看语句中的词语是否是兼类词、多义词。 3、从施动者和受动对象角度,用变换语序的方法作分析,让被分析对象分别去充当主语、宾语。 4、从逻辑角度作分析,看是否符合逻辑规则。 四、怎样消除语句歧义现象? 1、提供可消除歧义的语言环境。 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可在其前面加上“我弟弟得了阑尾炎”,或在其后加上“他母亲没病”分别表示这个歧义短语的两种不同的意思。 2、增减或变换词语(包括虚词)。 如:参考资料 可加虚词“的”表示修饰关系。 3、变动语序。 如:许多孩子种的花 可调整为“孩子种的许多花”。 4、改用准确、明晰的词语。 如:讲台上只有一架收音机,一边还站着一个人。 可将“一边”改为“每一边”或“其中一边”。 5、改换量词。 如:两个学校的老师 可改为“两位学校的老师”。 6、用语要符合逻辑规则。 用语符合逻辑规则,即符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等规则。 作者邮箱: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