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一学生谈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李容  邮编713800

    进入新世纪以后,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是基础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因此,我想和高一年级学生谈谈研究性学习。我主要讲三个内容,其一是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其二是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其三是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完成研究性学习课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解决燃眉之急。

一、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基础教育阶段,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国家进入新世纪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特别是我们国家入世后,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就必需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也就是研究型人才。现在的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侧重点就是创新教育。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智育工作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可以看出,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有尚方宝剑的。在一定程度上,国家是把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出路。这一点可以从高考指挥棒上显示出来。过去的老高考为了突出能力,变成了三加二,三加二又变成三加X,三加X也出现了弊端,现在想用研究性学习来弥补。

    研究性学习起初是一项活动,先在上海起步。最初叫创新教育、创造教育,后来又叫做研究性学习。上海市首先把研究性学习做为一门必修课程,并在2001年列为高考内容。现在上海市各中学都争先恐后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还出现了一些以研究性学习为专题的专业性网站。如优异研究院、中学生学习支持网等。目前这项活动已在全国普及。而且把研究性学习活动变成研究性学习课程。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陕西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指示,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课程,把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定从2001年9月起在试点学校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使中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科学的态度,体验科学的规范,体验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高中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创新意识,增强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一说研究性学习就不得了,以为只是大学生的事,是研究生的事。现在让中学生以至小学生也来稿研究,是让中学生过把研究生的瘾。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其他各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其他各门功课都是从本学科出发来学习知识,训练能力,解决问题。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从选定的课题出发来聚合各学科的知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活动项目设计类。课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前者如一次环保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

    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 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比如研究的结果,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研究性学习比较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更密切一些,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二) 重应用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在学习形式上,研究性学习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在学习内容上,其侧重点在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研究性学习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习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三) 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其教学过程基本上是间接经验的学习,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体系。然而现代学校教育还需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经验的参与,这与学习者的个人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 

    (四) 重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 全员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中小学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三、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

    作为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是个人选择课题,二是组成课题小组,三是拟定课题计划,四是组织课题评审,五是开展课题研究,六是教师监控指导,七是形成成果报告,八是进行课题答辩。

这里我重点说说当务之急,选好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和进行调查研究。

    先说选课题,选课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课题研究有时候就是一槌定音。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是否妥当,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改。实际上选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过程。选题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选题能力。或者说一个人的研究能力首先就表现在选题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来说,选题比科研方法更重要。选题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是研究性学习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年英国的哈雷仅掌握了三次哈雷慧星的行踪,就发现这是同一颗慧星,并预测出下一次回归的时间;而我国从春秋时代到哈雷同期,有关哈雷慧星的记载有31次,却从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中国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弱项。

    什么是课题?课题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择课题要考虑实际需要,例如能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时代,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选择研究专题必须考虑专题的科学根据、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选专题时,要特别注意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还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观察、测试、实验的条件。要考虑学习精力、兴趣爱好等主观条件和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客观条件。从我们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专题宜小不宜大,初学者最好是一题一议。题目缩小,论据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论文(项目)的难度。要选那些常被大人们忽视而又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来进行探索研究。尽量在选题时不要走入误区。例如没有解答可能的问题(如:最后一只恐龙的诞生日),没有必要回答的问题(如:3000年11月5日西安天气怎样)或者可以产生无穷辩驳的问题(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课题的选择:“品牌与形象”→“服装品牌与个人形象”→“校服与中学生形象”。

    再说成立课题组。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比较复杂的课题需要一个集体协作,有些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俗话说孤掌难鸣。你不能一个人去造一个导弹,去建一座大楼。现代社会分工很细,专业性强,决定了集体协作完成。我们搞课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分享他人成果,学会尊重他人,要有协作精神。因此我们成立课题组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课题组一船以四到六人为宜。同一兴趣的人组成一个小组,能力互补。课题组分工要明确。组长要会当组长,组员要会当组员。

    当然研究性学习还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个人独立研究,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还有一种是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第三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即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预先谋划。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是课题背景条件。就是这个课题是在什么情况下筛选的。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情况,是否具备研究的条件。

    其二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就是课题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结果。包括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例如某项关于城镇中学学生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目的是了解当前城镇中学学生厌学的情况:研究假设是当前普通中学学生厌学率比重点中学高。再如某项关于实习效果的研究,研究目的是探讨预习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假设是预习与学习成绩成正比。

    其三是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把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分解成几个具体的便于操作的研究专题。明确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角度和深度。明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其四是研究的方法及步骤。就是具体的研究方式、手段和工具,研究步骤是研究的阶段、过程和时间规划。

    其五是研究的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

    其六是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分工。组长和组员分工要明确。要落实责任,分关把口。不能叫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其他人闲得没事干。这一部分属于个人独立研究的专题可以不写。或注明是个人独立研究。

    第四点是开展社会调查。寒假是我们集中进行课题研究的好机会。我们有了相对空闲的时间,通过走亲访友,我们也有了广泛的调查对象。社会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调查法。就是通过搜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其次是访谈调查法,就是通过口问耳听的方式进行调查。 第三是问卷调查。或让人自由做答,或让人选择答案。不管那一种调查方法,都要事先设计好调查提纲。

至于撰写论文、课题成果展示、结题答辩阶段和成绩评定等由于时间关系,都放到以后再说吧。

    同学们,知识在探索中才有生命,在热爱中才有活力。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是我们在创新舞台上大显身手的领域。希望全体同学尤其是广大共青团员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在研究性课题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