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四字诀(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洪泽外国语高级中学 缪加奇 从事语文教学已十几个年头,从初一教到初三,又从高一教到高三。虽不能说自己已是行家,至少对语文教与学有些了解,就好像常在水中游,虽不是游泳健将,但多少熟悉一些水性一样。我认为语文的教与学无非是四个字:“听、说、读、写”。也许有人会说:“这,谁不知道?”可是,说出这四个字容易,真正理解这四个字涵义的可能不多,而真正具备这些能力的可能少之又少。本文想就这四个字,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体会,谈一点看法,希望对同学们学好语文有点启发。 听——广泛吸收 听,就是听别人说话。有同学又要说了:“我都听十几年了,谁不会呀?”可是,“听话听音”,“音”又是什么?是说话人的话中含义。为什么有的人听课效率高?就是他能抓住老师讲课的要领。为此,要全神贯注,如果三心二意,肯定对老师的内容“左耳进,右耳出”,或只吸收一些皮毛,将重要的东西遗憾地错过了。 上面是就“如何听”作了一些说明,在“听什么”方面也大有讲究。除听老师讲课,还包括:听别人说话——“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说的就是善于从别人的谈话中吸收营养;听广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经常听听广播,不仅能纠正自己的发音,而且能了解发生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不会做一个只是死读书的“书呆子”。现在语文越考越活,所谓“活”,即是考同学们的能力,“听”就是能力之一,具备听的能力,你会觉得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学习的内容。 说——灵活运用 光听不说可不能说是学好语文,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要学会如何运用语文这一工具。要让对方听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最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用普通话和说话有条理。不用普通话,在本地区还可以,到了外地就寸步难行了;说话罗嗦,甚至杂乱无章,对方也不知你说些什么。说的能力不是朝夕之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现代社会,人与人交际日益频繁,更要具备说的能力,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所谓的“综合素质”又从何谈起? 只知道说的重要性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拿出胆量,敢于张开口,拿出恒心与毅力坚持练习,就像学英语一样,有些同学由于缺乏勇气与恒心,学了多少年语言(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还是“哑巴”,这有什么用呢?所以,同学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自己说的能力,具备好的口才,是成功人士的重要素质之一。 读——广采博览 现在的考试主要考阅读能力,有的地方(比如上海),语文考试只考两个内容:语段和作文。做语段题就是考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哪里来?自然是从大量的趣味盎然的阅读中来,离开广泛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也是一句空话。 读,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几篇课文,还要到课本之外广采博览,尤其是从中外名著中吸取营养,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那样,你决不会把语文学习看成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事,而是在开阔眼界、增长阅历、陶冶身心,是一种高级享受。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 读的方法有朗读、默读,有泛读、精读等,这需要针对不同的文章对症下药,对一些精美的文章,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耳到”,大声朗读,甚至熟读成诵,积累多了,那精美的语言也知觉不知觉的变成自己的语言。近年来,高考考名篇名句,就是引导同学们有意识地背诵名家名篇,而考卷中的大比例的语段(两个现代文、一个古文),也是考同学们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老师上课的头头是道的分析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面对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如何深入进去,仔细品味。文章的美妙,不是听人说的,而是自己用心感受和体会出来的。所以,在语文阅读理解中,提倡“品”和“悟”,反对死记硬背老师的现成答案。 写——水到渠成 有了上面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写也就不成问题了。但,也不是唾手可得,还得下些实实在在的功夫。要知道,不是每个学语文的人都能写出一篇字迹工整、标点正确、文通字顺、有内容有条理、有思想有文采的好文章的。如果真如此简单,那高考作文60分也就轻而易举得到了。而我们同学大都只在40分左右徘徊,究其原因,还是在“写”上存在问题。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要想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离开持之以恒是绝对不行的。有的同学一听写作文就头痛,其实,完全可以把写作看成是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有些同学有写日记的习惯,就是一条很好的练习写作、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从初中开始写日记,断断续续写了二十几年,看看那二十几年积累下的那一大堆日记本,真是有趣。从字迹歪斜到工整美观,从三言两语到长篇大论。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下了我生活中走过的足迹,那足迹中,有步履蹒跚,也有稳健潇洒;有健步如飞,也有踯躅不前……回头看看,真是莫大享受,因为其中包含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同学们,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活留下点什么的话,请动手记日记吧!而且,写日记还有其它诸多好处,可以练字、可以省身、可以积累素材、可以提高自己语言表达水平等等。 当然,在写日记之外,如果在大量的阅读中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也可以进行“创作”。不要把“创作”看成作家的事,每个人只要有些“灵感”都可以随时把它记录下来。那才是你心灵的真实流露。“厚积薄发”,只要善于积累,肯定能像蜜蜂一样,酿出香甜的蜜来。 上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不知对同学们有多少帮助,如果同学们从中能受到一点影响,我也深感欣慰了! 作者邮箱: fang-ming-bai@tom.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