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少、慢”为“多、快”(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黑山客  

  一.引言

  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多年来遭到不断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从刚入小学到高中毕业,比较其他学科,语文教学时间最多,却长期低效,最不景气。学生考试,难得高分,实际能力更难得到很好培养。不少大学对新生语文素质的测试,无数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语文能力的实际运用,许多调查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分析结论,无不证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衰微和严重失误。造成这种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历史和社会,包括直接影响语文教育的社会性、法规性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大结果有大原因,不是一校一地和一个语文教师可以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作为个体的语文教师就只能被动兴叹,无所作为了。其实,语文教师对于改变“少、慢、差、费”的局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实践者,是语文教育的关键因素。大面上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等问题,有待于社会和政府来解决;具体的教育实践却需要语文教师来操作,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以“少、慢、差、费”来说,广大语文教师也难辞其咎。从每个语文教师做起,是改变“少、慢、差、费”的当务之急。

  二.变“少”为“多”,扩大语文教育信息量

  所谓“变‘少’为‘多’”,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扩大语文教育信息量。

  一切传播形式,都可以看成是信息的交流活动,语文教学更是语文信息的师生互动活动。传统教育将语文教学看作是纯粹的施教活动,即单纯的“传道授业”行为。这就势必将教学过程表现为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向活动。这种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行为,即使其间偶有较大的信息流动,也是来自于教师的一厢情愿,很难形成信息的互动性交流;至于有些教师讲解课文掰碎揉烂进而填鸭的做法,就更谈不上信息流向的合理和对学生的有效。学生得不到适量的信息,又不能对信息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反馈,语文教学的低效就成为必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中信息交互的主体。所以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等等,都必须首先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时间和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决定于教学内容的变化程度和信息量的大小。所以在教学中,向学生输出大量而丰富的信息,并注重信息的有效互动,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语文教学必须坚持的首要立场。

        扩充信息量是在教学课时相对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向45分钟要效益”的工作。所以必须以摒弃无效信息为基础,让有效信息填占无效信息原来占有的课堂时间和学生的大脑空间。每课必讲背景、中心、段意、写作特点等等的做法一定要摒弃,代之以因文而异、因单元而异、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重视一课一得;腾出时间,补充更合理和更有效的信息,以便深解重点和彻底解读难点。一个单元的知识重点和能力训练重点在哪里,一定要心中有数,确定准确,着力解决,而不贪多求全。比如小说单元,知识重点是小说三要素,一定要吃透;能力训练重点是小说阅读和描写训练,一定要扎实练习。为此,要坚决放弃贪多求细的讲解课文,以便补充课外的经典描写文章文段,使学生深刻领悟和学习。知识和能力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以形成良性互补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另外,学生也是教学信息的重要来源。通过学生演讲、讨论、发言等等来扩大教学信息量,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不能把信息的来源只限于教师;教师应该合理巧妙的利用来自于学生的信息资源,并且将它看成是教学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学生就不只是信息和知识的容器,他们也是信息的源泉和输出者;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不可能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他们也必然会输出和传播信息,与教师构成信息传输的有机系统。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必须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信息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的“人本”是学生,课堂教学之本是信息。所以,应该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力求教学大信息量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从而以扩大信息量的途径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大胆压缩讲解内容同时扩充语文教学信息量的语文教师和教法,其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值得整个语文界深思和肯定的。有的半学期教完一册教材,却在总信息量、总知识量和素质训练上给了学生更多的益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在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给学生以空前和关乎终身的巨大利益。有的教师直接放弃一些课文,而代之以更适合学生及其当时知识结构的篇什文章;有的因学生的知识需要只在整篇文章里截取一段来学习,或者只记一篇课文的两三个生字……凡此种种,其实都是在总体上扩大教学信息量、精选更适合学习主体的教学内容为宗旨的大胆有效的教学改革。他们不仅重视由教师定向前提下的学生演讲、发言和其他语文活动,甚至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文章来进行课堂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眼光和选文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收集信息和课外阅读的兴趣,将学生带入到大语文环境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外阅读原本就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写作能力成长的沃土。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没有时间保证,缺乏监督检查机制,于是往往有其名而无其实,教师常强调而学生做不到。其实,课外阅读的目的还是解决扩大语文信息量的问题,既然课外难以实现,就必须在课内想办法。而立足课堂,变“少”为“多”,扩大语文教学信息量的做法,正好有补充课外阅读之不足的非凡意义,是“向45分钟要效益”的建设性举措。

  三.变“慢”为“快”,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能力

  大信息量和快速度,是语文教学的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大”,是就工作量而言,“快”,是就速度而言。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越大,效率越高;单位工作量的前提下,速度越快,效率越高。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质量的优劣,也应该以效率为前提。信息量小而进度缓慢的教学,不仅不利语文教学本身,还会使学生养成迟缓、懒惰、拖沓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惯性,甚至泯灭学生原有的学习激情和思维灵性,造成贻误学生终身的严重后果。所以,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都必须以快速处理大量信息为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主要指向三个大的方面:一是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跨度,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三是师生信息交换的速度。

  许多语文教师时常抱怨教材内容太多太繁,难有满意而合理的教学进度。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手忙脚乱,却难有成效。窃以为这是太看重教材内容,所以思想也只局限于教材内容。在他们眼里,每词每句都举足轻重,至于每篇文章的中心、段意、结构等等,就简直是大是大非,不讲明讲透就简直罪不容恕。陷于这种认识,他们必然会求细求工,用掰碎揉烂的方法去对待教材内容,天天给学生吃“夹生饭”。这种教师缺乏超越的精神和选择取舍的眼光。他们不敢化繁为简,不懂得整合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分不清重点和难点,理不清教材的构架和脉络,也没有对教学规律和学习心理的基本了解。他们心中的教学内容,就象一个极其邋遢的人三年没有整理过的桌抽屉,里面乱七八糟一大堆;他们的教学目标就象大雾笼罩着的山川河流,似有实无。胸无成竹,就不可绘制出合理的构图。一个较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对教材了然于心,理清脉络,明确重点,进而科学整合,合理取舍,删繁就简,才能够在进度上合理有效安排,在内容跨度上三步并作两步,达到教学进度上求快求好的目的。

  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上,求“快”的教学方法也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养成学生做事快捷果断的良好习惯,而且最有助于学生形成实际的语文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社会,也是落实“教育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具体行动。快速运用工具书,快速记忆,快速写作,快速阅读等等,都是立足于“快”的能力训练内容。用字典词典,经过严格训练,培养快速查检的习惯和能力。记忆字词,用“扫描”和“只看一眼”的训练方法,形成对字形结构的敏感反应和对语言的快速感受能力。写作文,养成快速审题、立意、构思和快速行文的习惯,既可以减轻学生写作文的思想压力,又能造成快速反应、敏捷思维、激发灵感的契机。中学生记生字,提倡“只看一眼”的做法,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能力要求。使用工具书,提倡“谁最快谁最好”的标准,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中学生作文,要坚持“当堂交”的原则和“40分钟600至800字”的训练目标,坚持“快中摆脱压力”、“快中求乐”、“快中求质”的思想原则。尽可能精简和省略教师讲解题目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和自主精神。不怕题目审错,要通过加大作文量和训练密度,给学生更多的练快和改错的机会;要重写而轻讲,真正实现写作课的实践性原则。批改和讲解也要讲求“快”,并让学生参与,使学生学会快速批改和讲评,用师生的合力,从总体上、从教与学、师与生两方面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从而改变“少、慢”的落后习惯,摆脱“差、费”的困境。

  师生的信息交换也要讲究“快”。课堂上师生的问答,生生的交流,都以快速反应、快速完成为基本方法。不忌学生说错,但求有问必答,一吐为快。在作业上,教师的合理要求,一定要求学生快速完成;拖欠任务,应视为严重错误,但决不变相体罚,却要求快速补过。作业不会做,应视为快速解决问题的良好契机,并积极加以利用,教育学生养成及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只要学生形成“欲知而不知”的心理环境和产生“急需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就不愁没有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语文学科具有生活化和社会性的特点。所以,对于来自课堂和教材以外的信息,比如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教师必须做出快速反应,积极引入课堂,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也养成关心社会生活、积累思想材料、快速处理社会信息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小小暗示,都是信息,学生应作出快速反应;相应的,学生的一举一动,一声叹息,也是信息,教师也应该作出快速反应。这样就能使师生双方都养成重视信息选择和输出的习惯,重视有效信息的作用,使课堂信息得到充分发挥,使一切有用信息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和师生互动的桥梁和纽带。

  四.结语

  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成因分析,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的基本原则,是语文教学取得成效的切实途径。在课堂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又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首先从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和提高训练速度方面着手和突破,这在理论上是普遍为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的;而在教学实践上,应该各施其法,各自依据教学对象而选用更适合、更具体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颁行以后的今天,“变少为多”、“变慢为快”,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将会更加显现出它的重要意义和光明前景。

                      2003年12月15日 作者邮箱: xtzhouzj@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