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邮编 : 323500 

地址: 浙江省景宁县城北中学

电话:0578——5092583  

 E-mail:jnzzs623@163.com

作者:王传松  张志盛

正文字数:1850

   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容器,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参考答案成了唯一的正确答案,当学生稍有异义时,有的教师甚至说,“进我的庙,听我的经。”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画了一张画,画面上的小草上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老师看了这幅画后竞然说,你脑子有毛病,后来这个幼儿对家长说了这件事,家长就问孩子,你给小草画眼睛干什么?孩子回答说,小草看漂亮的星星呀!孩子的回答多么富有灵性和诗意呀!可是就因为与老师的要求不一致,而被老师说成是脑子有毛病。有毛病就在孩子美丽的心灵中烙下了一个难以消除的印痕,而且可能扼杀了孩子创造的天性。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独特的感受,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答案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最终,进校的是鲜活的人,出校的是呆板的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装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体现了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其中“珍视”二字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的重视程度。“珍视”是珍惜重视之意,不是一般地看待,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闪而过的灵感,更不能用简单的参考答案去匡正、压制学生的不同见解。“独特”, 即独有的,特别的,它强调了个性化,它是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价值取向,教师切忌用自己、教参的分析,结论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感受和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的切实体验。

    一、为了在教学中落实好课程标准,视学生为鲜活的生命,首先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

    1、主体性的学生观  过去的教学常常把学生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

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

    2、广义的知识观  广义知识,不仅包括知识的贮存和提取,而且还包括知识的应用。广义的知识观已将知识,技能与策略融为一体,使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但回答世界是什么,而且要回答如何认识获得有关的知识,如何应用知识于世界。

    3、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  现代的教学目标更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即如何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这是教学的核心价值。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激增的信息时代,学校不可能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因为知识会不断老化,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精神之一。

    二 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

    传统的观念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销蚀了人的主体性、独立性与能动性,把学习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过程。课堂要成为学生心灵自由放飞的蓝天。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个体的认知策略学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现代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例如教《死海不死》时,在导入课文教学后,要求学生用15分钟自读课文后必须提出5个有意义的问题,接下来用十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一道整理问题。先讨论哪些问题没有意义,再讨论有意义问题的答案。为了让学生的大脑充分“ 动”起来,教师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这样一点知识,用百来字说明,写成一个词条即可解决,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多方面的内容来写?其用意是什么?②、说明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采用这样说明方法?这对我们写作有怎样的启示?③、今天你提的问题不妥,原因是什么?④、在提问题的时候,你一开始没有

问题,听了别人问题后能马上提出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问题,这里有没有把别人的问题当作拐杖的诀窍?这对你今后有怎样的启发?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了个体对认知策略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加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质疑的学生是问题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其实不然,会质疑的学生才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故乡时,教师请学生谈谈草灰中的碗究竟是谁放的?并说出理由。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说是闰土,有的说是杨二嫂,有的说是水生和宏儿,而且说的头头是道。教师面对这么多说法,十分高兴地说:“大家真会想,而且想得都很有道理,这很好。”“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很少有唯一的答案。不同的孩子对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不是坏事,而是好

事。我们应该大力赞赏这种不同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 由小课堂到大课堂 ,开展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以静听为主。”在语文学科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打开了语文教学的门窗,在内容、形式、空间、时间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应该说是一场革命。国外语文教育早就对研究性学习非常重视,从课文出发展开研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课文上的写作训练、说话训练等相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课堂延伸到整个社会,综合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例如,在学习戏剧与曲艺单元后,就引导学生开展对本地畲族山歌的调查与研究。让学生对畲族山歌的历史、内容、形式、特点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了解了本地的民族文化知识,而且增长了他们学习的能力、研究的能力,也强化了他们对学习过程、研究过程的体验。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