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思”后“悟” 学会解“题”——和中学生谈学语文(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永安一中    朱德林

 这里,我想和同学们共同来探讨一下课文的“标题”(即课题),旨在引起同学们对标题的重视,并从中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读前多“思”

在读正文之前,我们应当先对课文标题进行一番思考,尽可能从标题中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正文,就有可能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中学课文的标题,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大类去思考:

  (一)比较浅白的标题    有的课文标题一目了然,浅显明白,思考的角度可由浅入深。如初中教材的《纪念白求恩》,读前,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1、白求恩何许人?2、有何事迹和精神?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就可围绕这两个问题认真阅读正文了。读后问题便迎刃而解: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些感人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三方面:1、国际主义精神;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3、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同样,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我们会学习到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读前,我们就会在脑子里蹦出这样的几个思考题:1、刘和珍君是何许人?2、有何事迹和精神?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阅读正文,不难找到答案:刘和珍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爱国青年。她具有正义感、责任感和反抗精神,且“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并以此来记念惨案中遇害的烈士。

(二)比较含蓄的标题    有的课文标题本身比较含蓄,这就要求我们化难为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前的思考。

仍以鲁迅的文章为例,高中教材里有一篇鲁迅的小说《药》,一字就是一标题。看去简单,其实含蓄。阅读前,围绕“药”,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系列的疑惑:什么药?治什么病?给谁治病?效果如何?等等。此时,你或许仅仅停留在字面的解析上,这很正常,因为此时你还没有阅读正文。但当你带着这些疑惑去解读正文之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帮助你揭开文章的奥秘,达到阅读的目的。我们读后便知:小说中的“药”,表面上看,指的“人血馒头”,治的是所谓的“劳疾”,为小栓治病,结果不仅不能治好小栓的病,而且“一命呜呼”了。可是再仔细想想,答案出来了:原来作者却是借此事来反映革命者脱离人民群众,以达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一深刻的主题。因而“药”这个标题,也就包含了双关的意义。

二、读后深“思”

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自然是要认真拜读正文之后才能达到的,这一点毫无争议。如果读了正文后再结合课题,特别是抓住标题中关键的字眼去分析、领悟,必将有助于拨开重重“迷雾”,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一)深悟内容。有的的文章标题的关键字眼好比是握在手中的一条长藤,顺藤摸瓜,我们就能一步步地去分析它的情节内容。

如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战国策·赵策》),为了便于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情节内容,我们可以抓住标题中关键字眼“说”(音SHUI)入手。“说”是劝说、说服之意,触龙要在“火山口”上劝说赵太后,谈何容易,但他终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说服了赵太后。围绕“说”字,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触龙说服的技巧和内容的:交锋的第一回合是“说”家常。这是最主要、最精华的部分。赵太后听说触龙要来见他,早已是“盛气而揖之”,可哪知这位左师公深谙太后的心理,一出场,就有意识地显出苍老的神态,开口说自己因“病足,曾不能疾走”,但“恐太后玉体有所郗也,故原望见太后”。然后又是问太后“日食饮得无衰乎?”最后又说自己是如何“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这些都是极其普通的家常话,可正是这些出于关心她的家常话,使得太后“之色少解”。交锋的第二回合是“说”爱子。交谈中,敌对情绪逐渐消失了,紧张场面缓和了,触龙便不失时机地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得补黑衣之数”,即入宫当禁卫军,这就给太后造成一种错觉。后两人在爱幼子这一点上达到了默契,在“男人还是女人更爱幼子”的争辩中,太后情不自禁地“笑”了,这说明他们在感情上又接近了一步。从而引出怎样才算对子女真正的爱这一话题。最后,触龙又用欲擒故纵的手法,说到赵国及其诸侯国的子孙因“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没能长保富贵这一事实,讲清了只有令长安君“有功欲国”,才能使他“自托于赵”的道理,最终完全说服了赵太后。

由此可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眼,有助于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深悟主旨。有的文章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好比是一架梯子,沿着这一阶梯,步步深入,我们就可以深入领悟文章的主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如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为了深入领悟文章的主旨,我们可以抓住标题中关键字眼“怒”入手。“怒”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来:一是怒李甲背信弃义,听信商人孙富的话,卑鄙地把她出卖了。杜十娘痛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这是因为“久有从良之志”的杜十娘,把期待已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李甲身上。二是怒孙富卑鄙、奸诈。她通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盐商孙富是个卑鄙和奸诈的小人。他一看到杜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他抓住李甲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三是怒自己“中道见弃”看错郎君。更痛心自己过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四是怒社会。封建礼教、门第观念、金钱、人际关系等等被扭曲的社会现实,又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重要根源,也是杜十娘只有以死抗争的唯一解脱。至此,紧紧围绕“怒”字,我们对主旨也就有更深入一步的体会了。

由此可见,善于抓住标题中关键字眼,同样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深层理解。

同学们,探讨文章的标题,远不止是上述所说的这一些。这里,我不过是抛砖引玉。如能引起你的兴趣,加以研讨,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新的见解,让我们共同来努力探索吧!

                             通讯地址:福建永安一中      

                             邮编:366000   

                             电话:0598—3684629

 作者邮箱: e012f3s2026@mail.fjtu.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