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考试——与邵柏根老师商榷的商榷(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绍兴县安昌镇中学 董水龙 长居茅厕的人,久而不闻其臭。搞惯了应试教学的教师,恐怕也就不知道真正的教育为何物了。 在《绍兴教育》2003年第11期邵柏根老师《中考“说明文淡出”不宜成为惯例》一文中,对笔者在今年《绍兴教育》第7-8期刊登的《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清道——绍兴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中的“说明文的淡出,我希望成为一种惯例”,表示反对,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说明文的淡出,我希望成为一种惯例”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邵老师提出不同意见,自然无可厚非。但邵老师说要“吁请有关部门,对明年的中考早有安民告示”,则着实让人不解。 首先,鄙人不是有关部门中人,意见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不会误导别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说学生不用阅读“科技作品”。正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样,任何人都无法剥夺学生阅读的权利。而且在教科书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和艺术等,差不多全是“说明文”,学生非常喜欢读的《十万个为什么》,以及百科全书之类的书,也几乎全是用“说明性”语体叙述。其次,笔者也没有在文章中说,从今往后,我们不要让学生阅读“说明文”了。会不会是邵老师自己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总是想着教育和教学就是为了考试,把教育和教学的目的限定在就是为了如何应付考试的范围。事实上,只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教什么,不教什么,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后的见解。 既然邵老师也教初中,那一定知道“浙江教育”版的初中《语文》第三册有一篇卢嘉锡的《我的读书时期》,卢嘉锡在文中很为他读书时期的语文水平高而自豪庆幸,可是他只提到了小时侯他父亲强制他的记忆和背诵,却没有说到读了多少说明文,以致给了他后来成为著名化学家的帮助;他学英语也只是读了两本小说,也没有提到“说明文”什么的,甚至还调侃着说:小时侯读子曰诗云,绝没有想到将来会与物质分子打交道。还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和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他们都在自传性或向青少年讲话的语言文字里多少提到过,小时侯的背诵诗歌和经典著作给予他们后来在对科学的学习和工作的帮助,很可惜,他们都没有提到“说明文”这玩意儿。由此可见,学不学说明文,还真的与语文水平以及将来的科学成就没有必然关系。 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也不一定印在少数人的眼睛里,但一定在会独立思考的头脑中。我们暂且不说“说明文”要不要考,我们先来看这种“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说法是否科学呢?其次,语文高考中考每年都这样考,并不是说这样的考法就是科学合理的,也并不是说,它要这样考,我们非得这样教。如果落入它考什么我们教什么,或者它怎样考我们就怎样教的地步,恰恰就是我们教育教学走入应试歧途的悲哀。当然最可悲的是像孔乙己和阿Q一样可悲却不自省。 那么,开设语文,想让学生学什么?简单点说,就是让学生学会全民族的共同语言--普通话这个书面语。不然,诸暨人说话,绍兴人恐怕大半难以听懂,反之也一样。这是只要读过现代汉语的人都是知道的。请问邵老师什么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还有邵老师说“说明文独到之处能跳出单纯的咬文嚼字框框,检测考生知识面的广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知邵老师这里的“知识”是指什么知识?如果是指科学知识,则显然混淆了学科间的关系,那不是语文应考的,得有另外的学科去考;况且“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是无论如何都考不出来的。语文考什么?语文就是考语文!如果是考那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文的语言如何科学性”之类的所谓语文知识,不用说,除了考试外,恐怕终生不会再用到它们了吧。不知邵老师家买回电视机、冰箱、音响、空调或电脑、手机等等现代化产品,阅读说明书时,是否用到平时语文课里教学生的这些阅读说明文的“语文知识”呢?不知邵老师平时读科普或科学著作,是否也时时刻刻没有忘记“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文的语言如何科学性”之类的所谓语文知识。如果这样读书,恐怕永远都读不会书了吧!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讲到了要学生学会阅读“科技作品”,可没有说一定要考试,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考试只是教育或教学的一个手段,可是我们有人却把它异化为了教育的目的,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战战兢兢起来,惟恐猜不了题押不了宝。 还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别人无法剥夺的思想的权利。对于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否符合“标准”的争论,也是有目共睹。连对一门学科性质的定义都下得违反逻辑的所谓“标准”,能成为标准?所以这《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在修订了。学习好说明文其实跟考不考没有必然的关系,有人口口声声左一个课改,右一个课程标准,其实是最最彻头彻尾的忠实的应试教学的执行者,当看到有人对教育和教学的弊端提出改进意见时,坚决要维护现状的,也一定是这些人。邵老师说“我们诸暨市店口镇中学自编了有地方特色的有关小五金介绍说明的校本课程;如省城春蕾中学把‘学习科技短文’作为举措之一,他们认为这样做,一方面让同学及时获得大量的科学知识,增强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从中也让大家掌握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阅读方法”,这样的教改当然好,但为什么邵老师非得与中考考不考说明文挂钩呢?是不是担心中考不考,别人就一定不会再实验下去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所谓的教改其实是作秀,还是没有的好)这是最典型的应试教学思想的真实流露吧! 尽管中考不考,许多语文教师还是让学生背着唐诗和宋词,读着《论语》和《孟子》,欣赏着中外的现代体诗歌——教科书里有限的那一点除外——读着许许多多中考高考全不会考的众多的书籍。为了什么,就为了能使学生的语文水平真正进步。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有了,又何愁对付不了一个中考。 教改铺开了,但我们许多教师的观念依旧在原地踏步,于是只好我选择不再说话! 我的邮箱是dongshuilong@mail.china.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