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大纲精神 语文以人为本——纪念语文学科教育诞生100周年(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汤明珠 中国的语文教育(母语教育)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但直到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依《奏定学堂章程》制订《学务纲要》,规定中小学开设“中国文学”时,语文学科才从几千年的史学、哲学、经学等混合教学中独立出来,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才有了现代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科教育。语文独立设科,开辟了我国语文教育的新纪元。今年是语文学科教育诞生100周年,回顾100年走过的路,重新审视语文教育的性质,或许对把握新世纪语文教育的走向不无意义。 一 语文教育百年历史简要回顾 据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后,后来历经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现代语文教育在战火硝烟和动荡的时代中开拓、改革和前进。现代语文教育的特征是,革新文言,实行言文合一,倡导“我手写我口”,编纂新的语文课本,进行标准国语教育,注重语文教育方法,语文教育朝实用的目标迈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阶段语文教育的特征是,改革试验,开拓前进。新时期以来,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教改试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作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成立了各级语文教育研究会,创办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研究报刊,涌现了大批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繁花似锦,硕果累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纵览百年语文教育历史,对语文学科的定性,可以看到有一条主导思想贯穿其间,那就是十分强调语文的实用性,工具性。从1903年开始设科时目的就是:“随时试课论说文字,及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官私实用。”1956年的大纲把汉语和文学定性为“对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工具”,1986年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 2000年2月第二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仍在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有重大意义。”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首先是因为语言是交流交际的工具,是由语言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就个人来说,与人交流固然离不开语言,自己思考同样离不开语言。其次,还因为语文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这个工具,凭借起码的语文能力,才能去学习其它学科。如果连扁担长的“一”字也不认得,或者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说能学好数理化,鬼才信呢! 二 单纯工具性定位带来的弊端 语文是工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个认识来之不易,而且也确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如果把语文仅仅看成是工具,其不够全面准确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工具是死的,而掌握工具的人是活的,同一工具可以用来达到不同目的。菜刀,谁也不能否认它是工具,是吧?可是,它既可以是厨师用来切菜的工具,也可以是杀人犯用来杀人的工具,还可以是革命家用来闹革命的工具。铁匠师傅当然可以不必去关心你买了他的菜刀究竟是作什么工具来用,你杀人犯法他也不承担连带责任。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认为,只要我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知识教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掌握了语文这个工具就行了,至于你是用它去阅读马列主义还是黄色书籍,是写文章去宣传“三个代表”还是“法轮大法”,那就不是我语文教育的事了。倘若语文教育结果是这样的话,那问题可就来了——你培养的可能不是“接班人”而是 “掘墓人”。 其次,工具性,表面上看,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极端重要性,实际上它也极其容易把语文变为附庸,失去自己的独立品格。且不说,在封建科举教育时期,语文被当成了敲门砖;即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语文一度沦为纯粹的“阶级斗争”、“反帝防修”的工具,使语文变成了政治的附庸,也绝不是语文的光荣。本是为了强调语文学科的独立性,重要性,结果反被极左政治利用,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误会,语文的悲哀。 第三,语文的单纯的工具性定位,还会遇到来自语言学方面的挑战。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强加给全体成员的一种必须遵守的公约。它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没有阶级性。而语文学科是学科教育的一种,学科教育又只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是上层建筑之一。因而语文教育自然也就有了上层建筑的特性,把语文等同于语言,等于取消了语文的上层建筑性,也就等于否定了教育的上层建筑性;把语言等同于语文,等于给语言强加了阶级性,而语言如果有了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就不能交际,又等于取消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这又把语文的交际工具性也给弄没了,最后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第四,语文的单纯的工具性定位,也会遇到来自文学方面的挑战。我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错,语言是文学的物质媒介,但也像其它艺术一样,文学一方面要依赖语言这个物质媒介,一方面又要超越它。正如你在欣赏用石头作为材料的雕像时,如果你看到的是雕像,它就不再是一块石头(超越了作为物质媒介的石头),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块石头,你就一定没看出来它是一尊雕像。文学是用语言写成的,文学创作表面看起来是一种言语活动(按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观点,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规则体系,言语是一个语言具体使用的话语体系),可是言语本身并不就是文学,文学以外的言语活动并没有成为文学,这说明文学已超越了言语,进而使作为物质媒介的语言消失。因此,如果“语文”含义中有“文学”的话,用对付语言的工具来对付文学,肯定会力不从心。语言是科学,文学是艺术。 三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 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文性。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自然也包括宗教在内。但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性是指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它的主要思想是反对宗教教义和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否定神是世界的主宰,反对人的命运是由神主宰的宿命论思想,强调人的独立自主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的人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而个体的人之禀性都是遗传得来的,这种遗传性是亿万年生物进化的结果,也是数百万年人的实践的产物。但遗传得来的天性是基础,它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而在这个基础上,在实践生活及教育中,天性发展为德性。所以人的本质是人类的无数个体由天性向德性的发展过程。人文性可以概括为:人类的无数个体由天性向德性的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属性。或者,简单地说,就是相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性而言的人的精神性。 因此,我们说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首先是因为语文教育是为人的生命奠基的工程,语文教学要时刻着眼于人的发展。人类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体组成的,那么任何学生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每种个性中都包含天性,由遗传得来的天性,我们不是常说,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又必须把学生看成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了解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感情,升华学生的感情。但人之所以为人,不仅在于他有“天性”,更在于他还要将“天性”进一步向“德性”方向发展,这除了在实践生活中发展以外,关键在教育。而语文因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在教育人由“天性”向“德性”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责无旁贷的义务。所以我们说语文学科教育较之于其它学科更是为人的生命奠基的工程,在人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说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还因为语文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远的不说,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衍生出了许多闪烁着精神光彩的“德性”。重道尊德,崇仁尚礼,正直守节,胸怀远大,重义轻利,忠信诚实,爱国爱民,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廉洁奉公,团结互助,尊长爱幼,疾恶向善,求真爱美,坚毅果敢,尊师敬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修身自省,谨言慎行,虚心戒骄,持重自强,防微思危,刚柔相济,奋发有为等等,都一直为人民所传颂并实行。我们今天仍应以此为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使之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专家们指出,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可归纳为五个主要方面:一、强调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推崇“仁爱”原则,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三、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所应尽的道德责任;四、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五、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这一切无不是以语文为载体的,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难道能脱离语文的人文性吗?不仅如此,一个自尊自重的民族,才会尊重世界上其它民族,一个自立自强的民族,才能与世界其它民族和平共处。只有既弘扬了中华的优秀文化,又吸收了人类进步文化,才能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为促进世界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定性是全面的,科学的,准确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正确把握未来语文教育的走向,继续注重语文“工具性”,为学生夯实语文知识基础,充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加强调语文“人文性”,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做出无愧于时代要求的贡献。 (原刊《安徽教育论坛》2003年第2期) 2003年2月12日星期三11时59分 字数:4026 邮箱:安徽省凤阳中学6073# 电话:0550-6727756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