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生命(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鲜哪 内容提要:1、当前语文教育中突出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效益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2、语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与当前整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紧密相联;社会的功用主义严重影响社会对语文的重视;社会意识对语文的负面影响太大;现有的语文评价制度使语文丧失了应有的人文特色;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不厚;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化。3、生命语文的理念:生活语文,语文是生活的;快乐语文,语文是快乐的;美丽语文,语文是美丽的;人生语文,语文是人生的;深刻语文,语文是深刻的;崇高语文,语文是崇高的;生命语文,语文是生命的;创造语文,语文就是创造。 听说有人要在某年某月“炮打语文”,当然,我不知道怎么打,打什么,最终能不能打得出,打的结果如何。但这却使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场大讨论,更想起了一句当时很流行、很有影响又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工作者寒心而又哭笑不得的话,那就是“误尽苍生是语文”。大多数语文工作者对这场针对语文有如此严重后果的讨论冷眼旁观。到最后,似乎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是“误尽苍生”了,还是没有“误尽苍生”。 但这场讨论确实给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工作者带来震动,不得不去反思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不得不认真地思考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不得不思考语文教育的路怎么走,不得不去探索语文教育如何改革。 “误尽苍生是语文”,语文何以误苍生?语文何能误苍生?这似乎是一句言过其实的话。但我们冷静下来分析:其实它却涵盖了当今语文真义:问题与责任。让我们感到语文教育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更让我们感到语文教育对人的培养责任重大,对人的生活影响深远。 当前语文教育确实存在严重问题,可以说语文已显危机。当前语文教育中突出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效益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许多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语文教育,但其语文基本功底差,根本谈不上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成为同工不同典型的“双差生”。语文教育不仅没有体现出工具性的特点,没有达到工具性的目的,也没有培养出学生能学以致用的本领,没有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人格情操,总之没有培养出学生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 学生对语文的厌学情绪重。语文课本身应是充满活力的,它生动,形象,有趣,直接面对活生生的人生与社会。按说学生不应该对语文课厌烦。但事实上,语文课可能是最令学生厌学的一个学科。厌学情绪普遍存在。有的学生对语文课索然寡味,根本不听;有的学生认为我反正认得了几个字,语文学习似乎仅限于此;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大差不差;有的学生功利性强,认为语文在考试中争不了更多考分,不如去学其他学科更见效。有的学生虽然学,也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而已。而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不多。很多第一线的老师深深的感到,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语文老师不受学生欢迎,语文学科不受社会、学校、学生重视。 对当前语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必须直面它,要认真的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寻求探索解决的办法。 语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是复杂的。 首先,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当前整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当前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在一个学科中的反映,或者说语文比较突出地反映了当前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正是教育存在着问题,才使语文教育存在着问题。 其次,社会的功用主义严重影响社会对语文的重视。功用主义认为,语文的目的只是能认识字,写得来,读得懂,(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已非易事),其他学科才是社会和生存的根本。他们不知道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偏见,一种短视,甚至是一种错误。他们没有看到语文真正的意义和作用。更没有看到良好的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一生将会产生如何重大的正面影响,对社会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正面影响。即使讲功用,语文的功用极其重大。一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否则他无法立身社会。 第三,社会意识对语文的负面影响太大,把语文活生生的人文性以一种教条方式与政治思想等同起来。这样,就使语文丧失生活,丧失人的特征,因而也就没有亲和力。本来语文是一个培养健全人格的好学科,语文课是一个培养健全人格的好形式,就是因为形而上的教条剖裂了语文,使之成为一个四不象的崎形学科。我们单就一个方面而言,为什么课本上的一些文章,“我们”认为是名篇名作,学生不感性趣,而有些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学生却争相传阅? 例如,《读者》上面的一些文章,老师不做要求,学生也读,不是学生的人也读,有一种自觉地读的愿望或兴趣。就因为这些文章与人生、社会、人的情感相连,有极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我们语文为什么不受学生欢迎,是不是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第四,现有的语文评价制度,使语文变得太理性化、技术化、琐碎化,当然也就使语文丧失了应有的人文特色,丧失了其本身的灵动性、形象性、开放性、想象性、创造性。由此也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刻板的语文老师,教条的语文老师。本该一堂堂富有情趣、生动形象、欢乐有加的语文课,由此变成一堂堂没有活力的死板教条的语文课。 尤其是高考语文试题,影响最大、最深,或者说就是一根指挥棒。当然,指挥棒用得好,韵律和谐动听。如果用得不好呢,就会五音不全。我们认为,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很多指导思想是错误的,违背现代人文精神,严重阻碍语文教学的改革或真正的语文教学,不利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发展。比如,考试试题也讲“稳定”,一“稳定”,教学必然会程序化,甚至技术化,从而导致呆板,学习也失去了生动性,而且参考资料满天飞。考试试题封闭,答案不开放,必然导致老师在教学中不开放,总是小心谨慎地去寻求唯一“正确”的教学方法,总是小心谨慎地研读唯一“正确”的内容观点,总是小心谨慎地引导如何答到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学习不开放,没有自己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总是用一种方法去寻求一种答案,长此以往,哪里还有创造、发现可言。这种情况现在有一些改观,但没有本质的变化。考试试题繁琐,讲究面面俱到,使学生学习中心太多,这也要记死,那里要牢固地掌握,语文教学和学习也就无所适从。考试考点的出笼,俨然是把自己当作一根指挥棒,更是事实上的指挥棒,学生看着这些点点学,老师也围着这些点点转,就着这些点点教,参考资料也绕着这些点点编,哪里还有语文的本质可言,这样来剖裂活生生的语文,语文课不是一堂堂枯燥乏味的课才怪。这种考试,不利于老师发挥自己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严重阻碍语文教育的改革,语文教学也只能充分暴露自身的缺点,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当然就谈不上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我不是否定考试制度。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可能考试制度是最好的选择方法,或者说目前人们还没有找到比现行考试制度更好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果盲目地否定考试制度,那将社会的灾难,是一个社会理想的灾难。因此,我们不是去盲目否定考试制度,而是应该去积极探索考试方式。语文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开放的,要有利于学生开放性地学,有利于老师开放性的教。中心一点,要培养出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人,使学生终身受用,这个终身受用,不仅是外在的,目的性的,更是内在的,情感的,精神的,要有一种人文的素养,要有一种人格的魅力,要有一种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思考、判断和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不厚。现在很多语文老师不仅基本功差,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也差。后者是影响语文教学的关键因素。基本功在某些方面差一点,不是决定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没有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低下,文学素养不厚,情感偏颇,思想陈旧,是绝对不能做好一个语文老师的。现实却是什么人都能做语文老师,只要能识字写字的人都可以做语文老师。只要拿一本参考书(坏就坏在有参考书!),“照参宣科”就行。至于如何使语文课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就不知道了(因为他都没有语文素养!)。我们不相信没有一点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能把语文教好。没有语文素养的语文老师太多地充斥着语文课堂,这种状况足以使一个富有活力、富有情感、富有人文特质的学科呆板教条,让人生厌。 其实,语文老师与其他学科相比,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有功底深厚的语文知识,更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对文化、文学、审美、情感和思想都有较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处理气象万千的语文,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 第六,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化。很多语文老师上语文课都按一定的程序操作,或者设计一个程序,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程序,好象是在流水线上“做工”。比如,十多年语文课概括文章的中心都是按同一个模式概括:“通过……表现了(歌颂了、揭露了等等)……”即使偶有变化,也是在稳中求一点变化,没有本质的区别。课课是一种模式,文文是一种模式。按着这种模式教学,似乎全面而系统,教者备课有矩,有章可循,教时心中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记出来的笔记也是井井有条,中规中矩。形成这种程序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对语文教学的外行或无知的评价;教育教学的理论误导;教师的惰性,按一定的模式程序显得轻松,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去发挥,去创造,当然也就不需要更多的创造能力,也可以掩盖自己的不足。按部就班,无可挑剔,一劳永逸。但是这种程序化的东西,展现不出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不能授予学生受益终生的语文素养,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只能让本该生动、形象、有趣的语文课变得刻板单调,只能让学生生厌。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没有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却培养出了一代代刻板的老师,也让那些做不了语文老师的人堂而皇之地做上了语文老师。 事实上,语文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失去整个语文的后果每一个人都会想象得到;但是失去一个完整的语文的后果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想象得到的。这种后果是社会的,也是人生的。现在的语文虽没有失去整个语文,却是一个不完整的语文,因此,我们语文所培养的学生也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语文素养。 语文的内容涉及到形形色色的社会,涉及到灵动的生活,涉及到活生生的人和人的情感,它不仅在于包容现实,也展示历史的生活,它始终表现永不磨灭的深厚的人文特质;同时,语文的内涵也展现未来,表达希望,坦露追求。为了凸显语文的鲜活的人文特质,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语文素养,为了使语文富有灵动的生命,我们提出“生命语文”的理念,并由此提出以下主张: 一、 生活语文,语文是生活的。 语文是生活的。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感受到语文的存在,这种感受是无处不在,大到世界宣言,小到窃窃私语。生活中有活生生的语文,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我们的教师也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教学语文的内容和方式,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的一切也本身来自生活。它学习的内容和要学习的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语文的教学内容就是生活的浓缩,因此,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是生活的。 语文,就是生活,语文使人终身受用。语文的点点滴滴都是生活的,都与自己一生的生活联系着。语文的点点滴滴都会伴随你的生活。哪怕是一个字的书写,一句话的朗读,一个句子的理解。语文素养的高底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品质的高低。一个人无论他生活在何种环境,如果他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会使他现有的生活更加美好,使他的工作得心应手,锦上添花。生活需要语文,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使生活更加美好。 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这就是生活语文,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把语文炼就成生活的语文。 爱语文,就是爱生活! 二、 快乐语文,语文是快乐的。 语文应该是最能给学生快乐的学科之一。语文的学习内容就足以给人快乐。这里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曲折动听的故事,有诙谐幽默或生动形象的语言……这里有智者的开阔,有蠢者的滑稽可笑,学生来到这样的境界,应该是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哪有厌倦之感,何来厌学之心? 我们要使语文快乐,使语文课成为快乐的课堂,让学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快乐地学。这就必然使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必须抛弃具有程序性的“流水线”。更要用一种全新的语文理念来诠释语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语文,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达到的一种境界。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使学语文变得快乐、生动有趣,以此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三、 美丽语文,语文是美丽的。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其他学科也有美,但那主要是形式的。而语文的美既有形式的,更有内在的,是活生生的。有美丽的风景如“春天”,有美丽的姑娘如“罗敷”,有美丽的男人如“周瑜”;有美丽的父爱如“背影”,有美丽的爱情如“莺莺”,有美丽的梦想如“时光”,有美丽的语言如“兰亭”……语文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凸显这种美丽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充分的领略这些美,感受这些美,享受这些美,沉浸在这种美的氛围之中。有谁会拒绝美呢?有谁会厌倦美呢? 同时,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不断地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丰富美。我们写字,我们阅读,我们作文,就是一个发现美、创造美、丰富美的过程。我们在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我们在创造与众不同的美,我们使美丽的语文更加美丽。这更是学习语文的要义。 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要向学生阐释美,要让学生领略美,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丰富美。美的魅力是无限的,语文老师有责任使语文变得美丽,使学生全身心地爱它;不能把美丽变得呆板、单调甚至丑陋。 四、 人生语文,语文是人生的。 语文的内涵特点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语文的内容就是在深刻地表现人生。因此,它对人生的意义影响深远,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因为语文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人生情感和生活观念。有许许多多因为一文一书的影响而改变了人生的道路的例子。也有许许多多因为一个老师的课或某几节课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人生选择或改变人生命运的例子。更有可能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一篇真情的文章,一席精彩的辨语,一腔圆润的朗诵,一手美丽的字迹……改变我们人生的命运。 语文会给我们震撼心灵文章,语文会给我们刻骨铭心的语言,语文给我们的人生铺就出一条阳光道路。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建设这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 深刻语文,语文是深刻的。 语文把深刻的人生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把形形色色的灵魂暴露在我们面前,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语文让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判断,去分析,去辨别。所有这些,会使一个肤浅贫泛的人深刻丰富。深刻地认识社会和民生,深刻地关注人生和体验命运,深刻地理解国家和民族。 语文能使一个浮躁的人不再浮躁,使一个浅薄的人不再肤浅,使一个对生命无知的人,深刻地认识生命,使一个对社会无知的人深刻地认识社会,使一个情感贫乏的人丰富深刻。 这就是语文的意义。这就是语文要追求的目标。 六、 崇高语文,语文是崇高的。 语文的内涵,无论是它的语言语音形式,还是它所表现的社会现实,人生情感,以及它本身的影响力,决定了语文使人变得崇高。语文修身养性,使人热爱生活,使人爱己爱人,思乡思人,使人爱憎分明,使人明辨是非,使人惩恶扬善,使人舍生取义,使人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夭,使人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使人志向高远、不坠青云之志,使人心忧天下民,报国志弥坚,达则济天下,……语文又让人淡泊明志,独善其身,南山悠然见,平淡是箴言。 语文本身的崇高品质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品位。 七、 生命语文,语文饱含生命。 语文饱含生命。语文处处有生命,物物有生命。语文让我们时时感受到生命脉搏的跳动。语文的载体就是生命,是一种不朽文明的体现,那些名篇名作,在我们面前,似乎虎虎有生,并永远。语文载体所表现的内容富有生命和生命的气息,更重要的是它就是生命的表现形式。不仅是活灵活现的人物有生命,峻逸挺拔的松树有生命,就是流水玩石也富有生命,就是那些孤立无援的词语,它们那生命的旋律也在叮当作响。 不朽文明,不朽语文! 八、 创造语文,语文就是创造。 语文时时在创造,处处在创造,语文使人人去创造。写字是一种创造,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字体,属于自己的字体。朗诵是一种创造,创设一种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和语言氛围,让自己沉醉其中,并试图由此去感染他人。理解是一种创造,阅读是一种创造,对一篇文章,一个形象,一个句子,一点语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全新的理解和感悟,我们理解它,感悟它,创造它,同时创造我们自己的心灵。作文更是一种创造。作文的过程,必然会创造出新的语言,新的形象,新的境界,新的观点,甚至于新的表现形式和作者全新的思维方式。语文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创造,这种创造没有止境。 学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创造我们自己,就是在创造我们自身的形象、自身的气质、自身的灵魂,是在给我们自身涂脂抹粉,使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自我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这些也许不是语文的全部,但我相信,这是语文的重要内涵。这些也许不是也应该不是解决语文问题的唯一途径,但我确信,它有助于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助于语文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我们希望这种全新的语文理念,能给语文教育和研究带来活力,带来新的思考角度。 本文发于《语文的生命》网 网址:http://yuwendeshengming.tougao.com/ 作者邮箱: xiyna@hotmail.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