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中的比喻艺术(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易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再别康桥》这首清新的诗歌道出了徐志摩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徐志摩曾在自己诗文中三次描写康桥,足见对他当年康桥那段生活的珍视。在他看来,康桥是一个有情感、有性灵的生命。康河的水,也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看,这首诗就是表现了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情。作者用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笔墨将眷恋之情表现得醇厚而真挚。诗歌中的三处比喻运用得尤为精到。第一处在这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夕照下的柳枝,被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金色的枝条随着风儿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真像一位姿态柔美、楚楚动人的新娘。这里形容柳枝不言其“碧“色,而是着重摹其态,绘其形,想象它是“夕阳中的新娘”,使得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处“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这里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梦想。作者融情入景,把那种如水中月,镜中花,捉摸不到的梦境描绘得形象而鲜明。康桥下的一支清流,滋润了作者的心灵,唤醒了沉睡的梦幻,涤荡了尘世的喧嚣。让读者感到虚无缥缈,又虚实相生,可谓恰到好处。第三处比喻是“悄悄是别离的笙萧。”这一处化无形为有形,将难于言说的离愁别绪,缠绵与眷恋比作吹奏起离别曲的笙箫,清丽而疏淡,非常传神。而古人则善将流水衬愁,将思绪巧妙化做绵延不绝的流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通过使人产生共鸣的音乐旋律,反衬出离别时的沉默,却不显得感伤,手法别具一格。可谓妙手偶得,又见千锤百炼之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里的比喻语言是艺术中的艺术。如果这首诗歌没有如此贴切的比喻,那会使其艺术感染力逊色多少!“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昔日在康桥畅游的徐志摩,一草一木甚至浸润着他的感情,“说也奇怪,竟像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所知道的康桥》)正因为此,“新娘,彩虹似的梦,笙箫”新颖独到的喻体事物才会走进他艺术创造的“康桥”诗中。

 作者邮箱: zhym1970@sohu.com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