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梅仙中学 苏元癸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其中以教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点见解和尝试。 一、设计导语 诱发创新 导语是引入新课的课堂教学环节,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老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导入点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前提。如上<<斑羚飞渡>>可以采用美国大片<<垂直大限>>:讲述一家三口人在攀登悬崖时突然发生意外,绳索的钉子从崖缝里崩落,随时都 有可能脱落,三口人危在旦夕,为了减轻绳索上的重量,保住一对儿女的性命,父亲毅然命令儿子割断自己的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也可以用一段有感情的话语来感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上<<气候的威力>>时这样导入:“天有不测风去,人有旦夕福祸”。说明变幻莫测的气候有时给人带来福音,有时给人类带来灾难。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认识、适应和利用气候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那么,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南极的气候怎样恶劣?南极的哪些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气候的威力>>。因此,导语的设计忽视不得,只有激发兴趣,才能使他们活跃思维,愉快地学习新知识。 二、营造氛围、发展创新 语文教学要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应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创新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如:由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因此根据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特点,学习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只讲重点课文,授之以学法,其它的内容较为简单的自读课文,可由学生自讲自学。由于这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所以讲的同学全力以赴,听的同学饶有兴趣,一堂课下来,不但知识点掌握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再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淤泥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更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是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辨,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还有的同学以作者对世人追求富贵的风气有不同意见,认为“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还要追求贫穷不成?”这些理解虽难免有些以今律古,但是对学生看出的这些新的见解是求异思维,是创新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应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造意识,消除创新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知识迁移、升华创新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习过程最主要是要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只有把课内知识学透再加以利用到现实生活工作中,这样才是真正的学懂学会,才会创新,那该怎样进行课内知识的迁移呢?如在上完<<日本平家蟹>>后楞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题。文中说:“人类几千年来对动物的存亡一直在进行着精心的抉择。”你能从生活中再举出一两个由人工选择而繁盛起来的动植物的例子吗?再如上完<<食物从何处来>>这篇文章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体会“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并试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谈谈你的感想。 四、巧用板书、完善创新 板书是对本课的主要内容信中心主题的书写,其目的是突出重点、组成线索、概括大意,使人通过板书就能理解本文的主题内容和结构等学习重点。所以运用一些创新图标板书不仅能达到上述效果而且还能开创学生的思维、兴趣。如在上<<小橘灯>>时我就用这样的板书: 板书新颖、形象、生动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是以“我”初遇小姑娘和探望小姑娘母女的行动为线索,通过对小姑娘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现她“镇定”、“勇敢”和“乐观”的精神,而这好正是小橘灯象征意义;以及小橘灯周围的光茫四射,使我在黑暗中看到了“无限光明”的主题。 总之,尺水可以兴波,45分钟的课堂可以是创新天地,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注意以上各个方面的问题,我想创新教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和一个模糊的口号。 作者邮箱: syglxm@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