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谈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东风公司第六中学 贾红 陶行知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最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曾指出:“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要实现这一点,靠的不只是教师的学识,还要靠教师的精神面貌、职业道德的修养。作为教师天天与学生打交道,可以说每天都要批评学生,对学生的批评是一门艺术,怎样按照陶老的思想,掌握好这门艺术,使我们的学生“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路上走”,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要求做教师的要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这一 规范,平常学生听话时,我们都能做到。当学生违反了纪律、学习不认真,并且对老师的教导不乐意接受时,我们能够遵守这一规范,确实是不容易的。有时我们能做到从身体上不体罚学生,但是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教师采用不正确的批评方式,用语言伤害学生时,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体罚,这比肉体的体罚对人的伤害还要大。 记得我的一位学生,在校时成绩较差,学习不够认真,一位老师曾经批评他说:“我看你是王瘸子的腿——没救了。”这样一句俗语,这位老师当时把它当作口头禅来批评学生,几年后,这位学生高中毕业当了兵,立了三等功,当时学校团支部请他到学校来作报告,他第一句话就问我,当年批评他的那位老师还在不在学校,他到不是怨恨老师,他说,别看我立了功,我还是不好意思见老师。可见,这种批评的语言对学生伤害是非常大的。 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系教授康健先生,在北京几个学校做了一个调查,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家长在学校无意的发现,一位老师用这样的话批评他的孩子:“你真笨,你真傻,你简直就是一个白痴!”可他的孩子一点都不以为然,反而还笑。可家长气得不行,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会遭受这样的心灵伤害,可他的孩子说,已经习惯了。听了学生的这个“习惯了”,我们真是感到心酸。仔细想一想,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一点自尊心都没有了,说严重一点,就是没有了羞耻感,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陶老说过“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在老师训斥下,连起码的羞耻心都没有了,这离先生所要求的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啊。心理学上一个很有名的罗森塔尔试验,因为教师给学生了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就会朝着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如果我们对教育者总是用贬斥的语言,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就会破罐子破摔。因此康健先生说:“如果对学生 用粗暴的语言是个别人,我们可以将其认定为个案,不足以引起社会震动,但这种现象在相同的岗位,成批的出现,我们就该探究一下是不是出了根本性的问题。”所以康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师语言。就是说,有着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的教育观念,你就不会 用语言伤害学生,反之,则会伤害学生。康健还在已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中,进行过几次主题是“回忆自己最难忘的教育经历”的调查,结果这些已做了老师的人,有超过三分之一写下的是在“曾经是个孩子,曾经渴望理解”的年代,被老师侮辱和语言中伤的经历。老师批评不当,用语言伤害学生,使之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采取过激行为时有发生,这确实不是危言耸听。在批评学生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批评学生特别要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是教师个人形象的一次全方位的展示,。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帮助教育学生,是为了把他们身上的各种优点和长处都充分地发挥出来,是为了调动他们身上的一切积极因素,而不应把不该说的气话、狠话一古脑地摔出来,那种劈头架脸式的、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只会伤害师生感情,而达不到批评的目的。更何况,批评不当,就歪曲了教师的形象,有时挖苦、指责、大发雷霆批评学生时,气歪了脸,面部变了形,话语是什么话狠就讲什么话,恨不能唾沫把学生淹死。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批评是为了使学生提高觉悟,认清是非,变得更有修养。可教师在批评时缺乏道德修养,那么怎么会让学生有道德修养呢?所以,我们批评学生时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语言行为给学生作出榜样。如孔子说过,为政与施教一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老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己,他指出:“盖己立而后立人,己达而后能达人,天下未有无生利经验之人而能教人生利者。”批评的语言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是最严厉的批评,也要使学生受到文明的教育,切不能用不文明的行为来教育学生。 第二、批评的语言要象爱的雨露一样,点点滴滴滋润学生的心田。1926年,陶老在《我之学校观》一文结束语中说:“我要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子弟’”。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自己的学生。陶老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他说:“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在他看来,爱是一种力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高尚纯洁的师爱,才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取得较佳教育效果,易于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批评时要多肯定,少否定。批评的话,有时可以用肯定的语言来代替,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接受态度,比如说:“你什么都好,就是这种坐不住的习惯不好。”教师再严厉的批评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真诚的爱,不要使学生有丝毫的对立情绪。我们有些老师有时感到很委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学生一点也不领情,原因就是批评未能很好的体现爱,学生不领情,也在情理之中。象那种蔑视型的语言:“你以为你是谁,不就是个难缠吗,还想给老师顶,走着瞧,看谁能顶过谁。”还有 赌气型的语言:“你这个学生难管,管不了我就不管,让你家长来管吧。明天不来,就不要来上课。”这样的语言不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更不能从老师的批评中体会到爱的教育了,因此批评的的语言要有理、有节、有度。批评学生要摆事实讲道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口气温和,态度和蔼;要平等商讨,消除对抗;要设身处地,“心理换位”,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有时在气头上,你今天要批评的,姑且忍一忍,放到明天再批评,到了明天,你就会感到事情并不是那么严重,你的气也就烟消云散了。 第三、因人因事,因地而异,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陶老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来安排教学和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各得其所。对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的批评方式,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习虽努力但成绩不大的学生,要特别有耐心,严防急躁,多指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并帮助树立改正的信心。对脾气暴躁、行为容易受情趣左右的 学生,应采用冷处理的、商讨式的批评方式;对积极上进,性情机敏易受感化和盲目自大、爱耍小聪明的学生,则应多采取暗示和提醒的批评方式;对错误较严重、依赖心理较强或怀有侥幸心理的,则采用严峻的态度、激烈的语调、尖锐的言辞,即“触动式的方式”。象这样叩问灵魂式的话语:“你好好想想,你老爹老娘是如何出大力流大汗挣钱供你上学的。我看你是将钱拿来打水漂。你还有一点良心没有?”这样的话语看起来似乎具有针对性,实际上又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 总之,批评的语言方式多种多样,没有一定的模式,俗话说:三句好话暖人心,一句歹话伤人心。尤其是我们面临的是在我们面前接受教育的学生,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象陶老所说的那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 资料参照《陶行知教育学》何国华著 作者邮箱: jiahong9191@yahoo.com.cn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