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诸葛亮(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小时候听人家讲三国,知道有一个手摇鹅毛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就把他当作神仙一样佩服得不得了。后来从别人谈论的口气中知道,其实我们中国百姓一直都把诸葛亮当作是聪明智慧的化身,还留下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成语。再后来听人讲,诸葛亮不仅聪明绝顶,而且是一代忠臣贤相。但我一直弄不明白,刘备有这么一位聪明能干的忠臣贤相,为什么让曹操这个“奸贼”统一了天下呢?后来仔细看过《出师表》,不禁掩卷长叹:诸葛孔明,你好糊涂!

我叹诸葛糊涂,一叹他培养人才的方法太糊涂,误人子弟误了刘阿斗。刘备让他辅佐后主刘禅,怎么说也应该培养他英明决断的霸主之才吧。但我们听到的却是“扶不起的刘阿斗”这么一说,好像刘备的儿子是弱智。但在《刘备敕刘禅遗诏》中明明记载着:“射君到,说丞相叹卿知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既然连你这位“忠臣贤相”都惊叹于刘禅的“知量甚大”,可见他还并不是一般的人物。即使你这样说法带有拍马屁的因素,但刘禅也还不至于就是弱智吧。就算他刘禅很一般,但在你这位“能臣贤相”的亲自指导下,也应该有所建树能够统一天下呀。佛不是说了吗?“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既然如此,那么刘阿斗扶不起的责任就在于你这位诸葛先生了。不是吗?你带兵出去了,还要留下一纸“桃符”继续对他指指点点:“宫中之事”,就去问“郭攸之、费、董允”等人;“营中之事”,就去问“将军向宠”;好像刘禅的一举一动都要事先征求这些“元老”们的意见,得到他们的认同后才能够实施。且不说一件事情要得到几个人的一致认同是多么的困难,单是这样做就畏手畏脚甩不开膀子,更谈不上大刀阔斧英明决断了。可见在平时诸葛先生对他的天子学生也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教导”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完全是按照你的旨意在办,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看法和决定。这样的教导,培养一群奴才还差不多,要想培养出一代帝王恐怕是绝对不行的。刘阿斗扶不起的悲剧可是糊涂的诸葛先生一手酿成的呀。

我叹诸葛糊涂,二叹他在使用人才方面的糊涂,误了马谡误了刘备的江山社稷。首先,在组建领导班子时,诸葛丞相的原则,并不是从国家的需要国家的利益出发,而是搞论资排辈。凡是“先帝简拔之人”,“先帝称之曰能”之人,一律任用,至于他们是否能够完成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就不管了。谁叫他们是老字辈人物呢?对于年轻人当中的“杰出青年”,诸葛丞相是既不放在眼中也不放在心上的,以至于周公谨发出了痛苦的一声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其次,是“失街亭”一案。尽管诸葛丞相也知道“街亭”的军事地位和价值,尽管他也清楚地知道马谡不是称职的人选,但是在马谡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软硬兼施”的情况下,还是批准了马谡去驻守街亭。诸葛亮之所以批准,恐怕不是认为马谡能行(一开始就认定他是不行的),而是因为马谡立下军令状后有了责任承担人,即使街亭失守,诸葛丞相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在街亭失守后,诸葛丞相假模假样抹了几滴泪,斩了马谡完事,他自己照样当丞相。如此重大失误的决策,如果不是对下属的生死对国家的安危不负责任的话,那就只能是因为他自己的糊涂了。糊涂的诸葛丞相误了马谡,也误了刘备的江山社稷。

我叹诸葛糊涂,三叹他缺乏自知之明,误尽苍生误了自己。想当初“躬耕南阳”之时,他是何等清闲自在。却终于经受不起刘备的诱惑,自己把自己看作是救世的主子,还大言不惭地说成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不错,诸葛先生是有些“小聪明”,无论是做文臣、武将主管一方面事物都还是不错的“人才”。但他却偏偏自不量力,把自己看成是旷世奇才,大事小事一手抓,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完全不知道“权力下放”,“权力分割”,似乎整个蜀国就他一根顶天的柱子。他就没想到,一个人再怎么“能干”, 他的精力体力都是有限的,把心思、精力都耗费在细小的琐事上面,宏观调度方面自然就减弱了。结果自己疲惫而终,撂下个烂摊子给刘后主,让阿斗替他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相反,“带兵打仗不及韩信,运筹帷幄不及子房,治理国务不及萧何”的泗水亭长刘邦却打败了力可拔山的西楚霸王。“满腹经纶”的诸葛先生难道就不知道吗?虽然他“隆中应对”、“舌战群儒”,嘴皮子上说得天花乱坠,一旦实施起来,却又是一塌糊涂,重演了赵括“纸上谈兵”的悲剧。这不也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吗?难怪后人要感叹“儒冠多误”了。

小处聪明、大处糊涂的诸葛先生误了国家误了自己,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苦果。当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作者:杨锦辉

通联:孝感市东门中学432100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