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的探究式学习(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陈道用 “教无定法”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实际确定不同的教法,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那种授受式学习(tell-listen)再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以前少数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就会拥有单位,就会有固定的工资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今天,需要我们培养的是一些有创造性的人才,大力倡导有创意的教学方式,现在很多地方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生本教育,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那么,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有什么特点呢? 应该如何在语文这一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呢?本文就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语文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践性。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了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可以到社会作调查,可以在学校中查阅资料,可以和老师同学讨论,可以在家里上网等,这些都是实践的内容。比如在讲“乌鸦喝水”这个故事时,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按课本的意思来理解的,就是乌鸦开始喝不到瓶子里的水,但它很聪明,衔来石头放进瓶子里后终于喝到了水,但是你如果让学生动手试一下,就会发现乌鸦根本喝不到水,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探究下去,就会学到很多知识了。这种实践性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需要将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体验性。语文不同其他的学科,它是一门社会性、人文性的学科,无论是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和信息的角度,都得要求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进入研究的状态,去感受所学习的内容的那种存在。只有让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对语言的那种敏感,才有可能得到对语文某一领域的感悟甚至顿悟。比如上完莫泊桑的<<项链>>以后,我们在分析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时,总是认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的女人,但是如果我们让学生设身处地为玛蒂尔德想一下,感受一下她的处境,再跟现实中的一些人比较一下,就会发现玛蒂尔德其实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忠于爱情的人,一个敢于负责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她是那么漂亮,在晚会上可以说出尽了风头,所有的男人都在留意她, 她完全有资本去过一种她梦寐以求的生活,但她没有这样做,丢了项链以后,她也没有嫌弃她的丈夫,没有以姿色投怀送抱,而是和丈夫一起辞退了仆人,勒紧裤带过日子,她一直羡慕有高大的房子住,,房子里有很多高贵的家具,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想法难道我们没有吗?这又怎能说她是一爱慕虚荣的人呢?这样一分析,学生对这个人物的感受就不会像教参说得那样简单了。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意思。 三、开放性。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是指课堂教学和课后讨论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师生思维活动呈双向暴露态势,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行为方式等等都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引发学生进入积极研究和自由探索的状态。比如在讲“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时,我们往往按词典的解释来理解,用来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的意思。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讨论东施这个人物了,她认识到自己不美,所以认真向美的人学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她这种行为比那些明知自己不好却不去好好学习的人不是更有进步性吗?还有成语“班门弄斧”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但是我们今天把它理解成敢于向权威挑战不也是很好吗?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那么应该如何在语文这一学科开展探究式学习呢? 一、创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氛围。 只有在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氛围里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班级中,处处谨小慎微,思想就会受到压抑,干什么事都看大人的眼色行事,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谈得上创新呢。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话就是法律,就是真理,不允许学生有半点的越轨行为。所以,教学中要有民主气氛,允许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自由发挥。如果教师对学生过分苛求,甚至吹毛求疵,一点错误都不能犯,学生的探索精神就会受打击。另外,民主和宽容对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也是个很重要的条件。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是人,是个有潜能的人,是个不断进步的人,要尊重他们,不要让他们生活在“诚惶诚恐”的氛围里。 二、给学生以更多的关爱 每一个好老师都有一颗博爱的心,这种爱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体会到,自己爱学生,就能以满腔的热忱教育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以鼓励的眼神,让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让问题迎刃而解。实践证明,爱能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教师必须爱学生,尤其是对淘气的学生更要爱。 三、要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 像上面所说的对玛蒂尔德的新看法,对成语的新领悟,对乌鸦喝水的质疑都是向权威挑战的表现,教师遇到学生挑战时要冷静,如果教师为维护“权威”给学生当头一棒,就会摧残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要保护学生“不畏权威”的思想。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造型人才的可贵品质,应该支持这种品质的培养与发展。如果学生的观点或主张不对,教师可以解释或指导 ,但要对他的探索精神给予鼓励。 4、要鼓励学生在语言上的标新立异 有时学生能写出一些令我们老师大吃一惊的有文采的句子,比如“他长得国泰民安”“她是一个很唐诗宋词的人”“今天的天气很孔雀”……遇到这种现象一定不要从语法这个角度去批评他,而是要极力去鼓励他,他们的一些语言有时在成人看来是很幼稚的,甚至是荒唐、离奇的,但却令人耳目一新,作为语文老师要正确看待这种现象。对于他们的标新立异一要允许,二是鼓励,三是引导。允许学生“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只是不“胡作非为”就行了。 以上是本人结合人家的一些经验对生本教育中有关语文探究式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的学习方法,是在自主教育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2003年7月5日 作者邮箱: cdy6220957@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