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cqjjtm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随着信息技术在科技、生活及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已悄然而至。传统的封闭和和以教师、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的要求;建立开放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成为迫切要求,而且逐步地变成现实。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要素的教师,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来面对?本文从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原则切入,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教育的变革,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作出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网络教育 特点 模式 角色转换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其主体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学习方法通常采用自主性学习,与此相适应,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将不复存在。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将从长者、智者和权威的地位转变为同志和协作者。了解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 ,明确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 , 准确地把握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 对于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工作是有益处的。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内容、特点和遵循的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引起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给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因其具有资源共享性、多媒性和交互性而成为21世纪的主流。在已经建立了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的中小学校,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与积极参与的课题。可以说,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学习分析,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生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特点是:一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已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地获取信息,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自然地改变为以“学”为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我国教育界也已将学习者从"受教育者"、"被教育者"和"教学对象"等认识中解放了出来,承认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现状。而在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的得到了肯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作为主要的信息源,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学习者还可以从网络课件中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本身就对学习者有相当的吸引力,加之获取学习资源的手段是一种极其热门的社会化行为--上网,很适合青少年追求社会化、成人化的心理特点,因此往往能够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全员参与学习的效果,真正让孩子们动起来。二是网络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具有传统学校所不具备的教学行为个人化和学习行为个人化的特征,它彻底地改变了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表现方式的多样化还从客观上给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现代教育理论对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这些差异本身就是因材施教的源泉。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加肯定了学习者的个性,认为学生以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时,学习者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极大的促进。在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通过人机交互能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进度,不仅实现了个别化学习,还能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个性,使整个学习过程快乐而深刻。三是网络教育还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它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能快速地理解学习内容,它能使各类教育的资源共享。四是网络教育还能调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种种时空限制,它引入观察、讨论、协作、演示、模拟和交互方式到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造性。五是交互网络技术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设计学习过程和方式,使学习方式、进度和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对人的关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才能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网络化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力,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引发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民主、平等、和谐的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网络化教学的开放性和可动性为这一原则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长足发展,高度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将在相当程度上替代教师的职能,这样,教育模式和教师的角色地位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变化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区别

网络化教学模式是建构本义学习理论的具体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学生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而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他也是很困难实现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从子辈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

  三、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由于信息来源主要是教师,教学中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即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信息源,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法显然不当。那么,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否取代教师的地位?答案是否定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或不应该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搜索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总之,教师角色应该发生比较大的转化。具体如下:

    教师应该成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者和多媒体课件的优化组合者。教师首先应努力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教学媒体和资源服务系统。充分利用文字教材、直播课堂、网上课堂和讨论、录像带、录音带、 VCD 光盘、 CAI 教学软盘以及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能随时借阅、复制、上网学习。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媒体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娴熟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习惯自主学习。同时,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触可感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多种感官都能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获得做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导学者。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帮助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掌握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组织学生讨论,但是绝不越俎代庖、粗暴地干预学生自主探索的探究进程,不片面追求所谓“唯一正确”的结果而抹煞“求真”的科学精神。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网络信息,帮助学生去粗取精;鼓励学生采用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等收集、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之间的联系,为最终的探究结果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以达到相互启发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小组协同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证明,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式的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协同学习小组可以是网上的虚拟小组,即对某一版块学习资源感兴趣的学习者,自主组成小组,在Internet 中 BBS 上实行交互学习。 还可以通过E-mail和 聊天室等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尝到协作式学习的益处,从而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转变学习观念,为协作学习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是平等互动的,教师除了要求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外,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基于情境的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凝聚、激活人们知识技能的触发点,教师的辅导可以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进一步分析学生所提出问题的背景资料,掌握学生现有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储备情况,要及时的帮助学生修订研究计划,注意检查各种文档撰写过程中的规范。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科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提高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养成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要由过去的知识中心向科学方法中心,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要以获得间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为中心,还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能力的培养。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