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有几个注脚(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广东省和平县教育局 谢国平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多余”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超过需要数量的,如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国家;二是指不必要的,如把文章中多余的字、句删掉。可见,前者是对事物作定量判断的结果,后者是对事物作定性分析的产物。本文试图例举“不必要”这个义项的趣味注脚,看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多余”的解释,有什么样的差别。 我曾经问一个农民朋友什么叫“多余”,他不假思索地说:“多余就是脱开裤子放屁。”这种说法也许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它通俗易懂,几岁的小学生听了也会发出会意的朗声大笑。通俗文学作家们必定视之为语言的瑰宝。此外,大家熟知的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也该是“多余”的一个生动注脚吧。 有一次与一个中学教师闲聊,问他怎样理解“多余”这个极为常见的词。他想了想说:“多余就好像是画蛇添足”。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山里人,听了这个解说有什么样的反应,我未经实验过不敢妄断,可我倒是很欣赏这位仁兄的回答的。我虽然孤陋寡闻,但总算读过刘向先生的《战国策》,知道蛇足事件的来龙去脉,所以我以为老九的比喻贴切、典雅、蕴涵哲理。 在浩瀚书海的岸边徜徉,有一回捡到一个关于“多余”的漂亮贝壳。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给“多余”的解释涂上了浓郁的文学色彩:多余就是“替精炼过的黄金镀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洒在紫罗兰上”。一气呵成的三个排比句,反复说明了“多余”的含义。词藻的华丽,譬喻的形象,似乎使人的感觉可以直接感受到“多余”的色彩和气味。写到这,我忽然想起宋玉先生的《登徒子好色赋》。他笔下的那个绝代美人,真是天使一般,娇媚得恰倒好处,傅粉也好,施朱也好,统统都是多余的。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是党八股的第一条大罪状。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废话迭出的长文章,活脱脱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君不见时下的一些电视连续剧,叙述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本来安排一个上下集也就得了,可编导者觉得短剧不足于显示才艺,于是乎搬云弄雨,拼命把它拉长至三四集乃至十集八集。多余的对话、多余的人物、多余的情节充斥其间。由于剧情冗长拖沓,能坚持看到“全剧终”两字的人必然少之又少。凡是从事写作的人,我看都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作品中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对文章中堆砌多余无用词句的现象,进行尖锐批评的诗文历来都不少。笔者读到一首打油诗是这样的:“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此诗以毒攻毒,讽刺无聊文人写诗作文中的豆丁现象。 但是,指摘诗文中的多余字句,必须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唐代杜牧《清明》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千古流传家喻户晓的名诗,抒发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的情怀。它的艺术特色是雅俗共赏,流畅上口,易懂易记。后来据说有个诗评家认为这诗不够精练,有很多赘字。他大笔一挥,将它改为:“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如此一斧正,诗味全泡汤了。 作者邮箱: xieguopingaaa@21cn.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