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发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西省赣州市赣南文艺学校 李春林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逐步养成在学习中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更关键的是在长期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笔者在实践中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质疑发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疑”产生“欲解疑”的渴望,“欲解疑”调动“思考”,“思考”显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必然更好。因此,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质疑本”,预习时不仅做生字词句的圈点勾画笔记,还要在此基础上,把有关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带着疑问听课。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疑问归纳分类提供给全班学生,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质疑本”上写“听课后记”,鼓励他们提出新问题,与老师、同学切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延伸。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养成质疑发问的习惯,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设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 

  学生的质疑发问若是比较肤浅难以触到重点,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地方需要设疑呢?重点和难点之处需要设疑,特别要巧在生于“无疑”处。 

  第三,及时点拨,诱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灵感往往是一闪即逝,学生求异思维也常有一刹那的表现,应该立即锁定它。适时点拨使学生获得新知时尝到创造的甜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第四,设置坡度,引导学生奋力攀登。 

  有时课堂上有问有答,热热闹闹,似乎很活。这或许是一种表象,学生求知的“失衡”心理并未形成。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会因得不到新的满足而疲劳。我们发现,学生对已知的东西兴趣不能持久,对想知而未知或一知半解的东西兴趣浓厚,迫切希望去理解它。语文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善于在学生心理上制造不平衡,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问题也不是越难越好,不符合实际的陡坡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信心。我们给学生的坡度既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又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学生有“坡”可爬,要花力气,经过奋力又能到达顶峰,自然乐在其中了。 

  《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