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能否实现审美化? ——关于审美化语文教学访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受访人 宋其蕤 访谈人 于建坤

 

   观点 

  语文教学不仅是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其艺术化即审美化的途径,通过审美化的途径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在艺术殿堂里占据一席之地。 

  审美化之一 流动着热烈的情感场 

  访谈人宋老师你好。你的著作《语文教学美学论》获得了广东优秀教育专著出版基金资助、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你第二部获得这种支持的著作。你的《教学言语学》曾获得这个基金首批资助出版。据我所知,除了这两本书以外,你还出过《课堂教学美学概论》《语文教学审美化训练初步》。看得出来,你对语文教学审美化问题有过长期而深入的研究。请问什么是审美化语文教学呢? 

  宋其蕤 语文教学美学论研究是我从教十年的心血结晶。十年来,除了上语文教学论课之外,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语文教学美学的研究上。《课堂教学美学概论》《语文教学审美化训练初步》是在教学中一边摸索一边总结写成的,而《语文教学美学论》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关于语文教学美学的理论与实践而完成的。由于我的研究具有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特点,所以我认为对于当前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挑战:语文教学能否达到审美化的高度? 

  这些年来,我花了很大力气研究审美化语文教学的途径。那么,什么是审美化语文教学呢?审美化语文教学是指语文教学在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创造语文教学美和美的语文教学,综合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涵养个性等教学任务。审美化语文教学以科学的语文教学为基础、为前提,但是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情感性。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应该流动着丰富热烈的教与学的良性情感,还要流动着课文所具有的丰富情感,让课文的情感既感染教师又感染学生,然后教师学生互相感染,形成一个流动着热烈、浓郁、良性情感的情感场。 

  访谈人 也就是说,这个情感场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三方的相互作用,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是不是也同样存在? 

  宋其蕤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它的课文具有丰富细腻多彩的情感。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科目特别是理科课程的最主要的因素。语文教学应该能够唤起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各种情感。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仅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它不应该成为语文知识的冷静甚至冷漠的介绍,更不应该成为冷漠而强硬的技艺训练,它应该成为流动着热烈的教学情、学习情和各种丰富细腻情感的情感场。在这个情感场中,既有教师对自己职业、对自己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课文的热爱,更有教师自己被课文感染后,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各种情感表现,同时也有被教师和课文所唤起的学生的情感。在这个情感场中,师生之间交流着种种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教学中充满着教与学的成就感、满足感、欣赏快乐、高峰体验等高级审美情感。 

  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怀着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深深的爱,怀着对学生的喜爱,去讲授他心爱的语文,用富含情感的教学方法、教学言语去引领学生感受、体验、领悟认识课文所富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人性美等,去感受体验课文用语言表达的各种人类情感,这是语文教学审美化的第一个特点。 

  审美化之二 活动着栩栩如生的形象 

  访谈人 形象性是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审美化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指什么,有什么特征? 

  宋其蕤 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应该在课堂上活动着栩栩如生的形象。形象性是指:课堂教学中活跃着语文课文的形象。教师头脑中有鲜活的课文形象活动着,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具有描绘性的教学言语,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有关形象,这些形象在学生头脑中不断生成不断变化,像放映电影似的鲜活地活动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形象思维十分活跃。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形象性的课程,它的课文大多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这些语言符号表述的形象,让课文的语言符号表述的形象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鲜活的形象,让他们栩栩如生地活动在学生的头脑里。这种能够引起学生头脑里鲜明表象的生成和活动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教学的形象性。让课文的鲜活形象活动在语文课堂上,让课文里的鲜活形象活到学生的头脑里,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完成这一任务。 

  访谈人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激活这种形象生成的能力呢? 

  宋其蕤 形象性的语文教学当然应该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图画、游戏、演剧、电化、多媒体等,但这只是语文教学形象性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语文教师具有采用言语手段和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头脑里形象活动的本事,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够调动起学生头脑中产生想象、联想,再造和创造出课文用语言描述出的各种形象的活动,能够让课文的语言符号完全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甚至比课文语言符号的形象更生动丰满真实和动人。 

  语文教师依靠自己生动、传神的、绘形绘色的极具描绘的形象性的教学言语的讲述,调动学生的想象等思维活动,在头脑中生成一定的形象,这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功力。 

  语文教师继承语文教育的传统,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神游意会中根据课文语言生成自己的形象。比如魏书生老师,让学生闭起眼睛在头脑里过电影就是一例;语文教师依靠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在教师的绘形绘色的声音中生成自己的形象;语文教师在适当的、精炼的、画龙点睛式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感悟形象,加深自己头脑里的形象的鲜明性和丰满性;语文教师还采用一些其他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头脑中形象的鲜明性。比如,采用把文字变为画面的方法,采用通感的方法,采用放音乐的方法等。 

  审美化之三 “教无定法”的语文教学准则 

  访谈人 审美化语文教学应该是具有创造性、方式灵活的教学,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是不是你在本书中提出“教无定法”审美化语文教学原则的依据? 

  宋其蕤 “教无定法”审美化原则要求突出一个字:“活”。这“活”,就是多样化,就是灵活多变,就是根据教材、学生、时间的不同,灵活改变教学内容、方法、方式,就是随时随地有目的地改变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教学不应该有单一标准的答案,也不应该只具有一种固定的理解,语文教学应该具有模糊多样的理解。比如“雪化成什么?”的问题绝对不应该有标准答案,假如一个学生回答说:“雪化成了春天。”你应该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因为他具有诗人一样的联想和想象。这个答案要比化为“泥浆、水、湿漉漉的地面,……”等更具有诗意,更活泼更生动更新颖,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你难道不应该为这个学生感到骄傲吗?对于“天空(蓝蓝的,灰灰的,青青的,白白的)”这样的惟一答案的选择题,语文教师如果不反对,这语文教学如何可以活起来? 

  语文教学的教材是固定的,但是有许多老师敢于在讲述这些固定课文的时候,补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内容,比如,讲《纪念刘和珍君》的时候,可以把当时反映“三一八”事件的周作人、叶圣陶的文章一起介绍给学生;有的教师讲《别了,司徒雷登》的时候,可以把司徒雷登其人其事介绍一些,把当时的形势介绍一些。 

  访谈人 实际上,“教有定法”好办,照样子模仿就可以了,现在那么多的教案、学案和说课备课活动,就是为人们提供这方面的需求。但是“教无定法”其实更难,是更高的境界。你所提出的“活”的教学法的本质是什么? 

  宋其蕤 那些教案、学案和说课备课活动有它非常积极的一面,是许多优秀教师长期教学探索的结晶,作为其他教师,要虚心学习、揣摩,领会其内核的东西,不能全盘照搬。那么,怎样理解我这里所说的“活”呢? 

  语文教学的“活”既来自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又来自教师的创造性。创造是审美活动的最高级阶段,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像水一样,有形而又无形,有原则却不因循现成的方法。语文教法有上百种,课堂模式有几十种,这已经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变化空间,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变化的极大可能。加之语文教学还可以在节奏、结构、顺序、言语甚至风格形态上产生变化,这就使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变化空间,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不同作出种种变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和自己学生的语文教学,教出属于自己的有个性有特色的风格。 

  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是艺术,这艺术不是小摆设,不是随心所欲,不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它是教师教学激情和热情的再现,是教师执著追求的心血结晶。在优秀的语文教师那里,在语文教学艺术家那里,科学的语文教学和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语文教学的审美化就像溶于水的白糖,不露痕迹,但喝上一口却清冽甜美,滋润心田。 

  《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