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含泪诗词”欣赏(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广西罗城高中 罗星永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眼泪是调节人类情感的药剂。古往今来,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都有惊人相似的一面------写到愁苦,就必写到眼泪。而这些愁苦多与诗人的生活遭遇,志趣抱负有关。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道德情操,使这些流淌在古诗词中的泪水变得多姿多彩,或扼腕叹息,或疾心痛首,或心花怒放,或慷慨几激昂,从不同角度激起读者得共鸣。 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说得号,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为情人而哭,为爱人而泣的忧伤情调,在古代诗词里比比皆是,俯首可拾,表现最生动的要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以牛郎织女起兴,描写了一个纺织女孩因苦恋心中郎君而泣涕零如雨的感人故事,思念之苦,溢于言表,这番泪水,真实自然,确实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无丝毫矫揉造作之态。一样的相思泪,流自杜甫的眼眶,却另有一番苦涩,如何苦涩?我们从《月夜》中略知一二。 今夜泸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描写作者在兵荒马乱之时,身陷敌营,惦念妻子儿女,向往天伦之乐的真情实感。诗末两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既有作者思念亲人的伤心之泪,又有预想夫妻团圆时的喜悦之泪。可以说,杜甫在那时那刻时,是悲喜交加,情到深处,泪流成行。 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她的许多诗词秀丽中而略带几分悲凉,泪水漫溢词头诗尾,《武陵春》就是这类风格的代表作。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夜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诈艋舟,载不东许多愁。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避乱江南而死,到如今,时光流逝,景物依旧,可是亲人早已不在,忆往日夫妻恩爱,想日后孤单凄凉,欲苦无泪,欲语无言,如此心情,怎么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慨呢?尽管作者想寄情双溪春水,以解惆怅,但那满腹忧愁,区区一叶扁舟,怎么能装得下?李清照的伤心泪不同于多情女的相思泪,多情女泪洒为情人,待到相遇之日,还可化悲为喜,了却相思之苦。而李清照是为死夫流泪,就是等到天荒地老,也不可能再见到丈夫,这番泪水,人世间的相思泪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 思人苦,思乡也苦。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重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写的这首边塞诗,为我们描写了一个直奔边塞,而又依恋故园的官吏,他东望故园,只见茫茫来路,思乡心切,只好挥泪传语,这个场面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当然,朝廷命官的思乡之情和守关战士的收关之情是不同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肋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宋代著名文人范仲淹写的名为《鱼家傲》的这首词,不仅表现守关战士的英雄气概,还表现他们的思乡之情,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这些征夫,思乡心切,加上守关艰辛,老之将至,望着北雁南归,自然老泪纵横。这把眼泪比泣那些痴男情女的相思泪更多几分凝重和苍凉。 如果说《鱼家傲》中的征夫泪多少带些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哀怨情绪,那么,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别云间》则把这些情绪打扫荡然无存。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南; 毅魂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诗人抗清三年,不幸被浮,明知期不远,并不为死难过,而是感叹祖国山河破碎,自己壮志满怀,却不能再赴国难,为此伤心,为此流泪。这种泪水,没有江上游子怨天尤人的哀怨,更没有多情女哭哭啼啼的脂粉气,而是充满一种泪洒长城不后悔的浩然之气,一种日晒难枯,雨冲难走的金玉之泪。 同样为国流泪,二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热泪却别有一番风味。 传闻官军收蓟北,初闻热泪满衣裳 借问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若狂 白日唱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 杜甫一生优国优民,更感慨国家山河破碎,《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这种心情的真是写照。公元七六二年,唐军收复叛军占领的黄河南北,这位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诗人高兴热泪盈眶,这是一种喜悦之泪,诗人忧为国喜亦为国的高尚情操,在这把喜泪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人说,泪者,心也。泪为心声,更表心志。以上眼泪,为何而流,原因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诗人心灵的折射,我们透过这些流淌在诗行中的滴滴泪水,可以看到这些古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作者邮箱: luoxingyong@eyou.com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