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即创新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介】赵义泉,吉林市创新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教育学副教授教学论硕士132022 ——对创新教育的一点看法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观念 创新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分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前人所积累的优秀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在这个 过程当中,也可能有一些发明创新。我们要鼓励和提倡学生从小学会创造、创新、超越。创新能力主要是学生 参加工作后在实践工作中以成果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们在中小学学习阶段的创新能力是以超越的形式表现出 来的。学生今天的越超是为了明天的创新打下基础。 学生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越课堂 超越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后对某一内容形成了兴趣,课后继续进行有目的的、自觉的学习。这 种学习不同于作业,它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这种学习也可以说是为下堂课学习所作的准备。学生十分明确课后 要做什么,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2.超越课本 超越课本是指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收集、阅读课本以外的材料,扩展知识,增强该学科的理解能力 和实践能力。超越课本,选材非常重要,它即不是专门围绕课本所进行的练习材料,也不是超越学生知识能力 范围的书本,它应该是课本以外又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即有利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又能开发学生智力潜能 的材料和实践活动。 3.超越教师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判断一个学生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学习,关键看他能否超越教师 。超越教师是指学生的学习不限于老师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学习不是跟着老师屁股后学,而是积极主动、有创 造性地去学习。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乐学、会学。 4.超越考试 超越考试是指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有用的人才。学习是为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它是个性全面发展的手段。专门为了 应付考试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然而我们并不反对考试,学习过程中伴随着考试、考核是十分正常的 。学生的考试成绩优异是应该得到鼓励的。 5.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一方面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帮互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主动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 ,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又要主动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不但自己表现好,而且还能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前进, 从而学会和别人合作,养成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超越自我另一方面是学生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学生要通 过不断超越自我,达到超越别人的目的。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 支持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 求。 超越的实质就是创新。社会上的许多事物,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习以为常的,对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种 新的事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实践能够掌握事物的本质,他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也就逐 渐形成起来。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超越: 1.超越即创新 当人们产生新的想法或创造新的事物时,这种想法或事物是平常人所没有遇见的,并且显示了高度的技能 和智能。我们称之为创新。这实质是对客观事物或现实思想的超越,是超越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的超越能力 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超越就是让学生学会创新,就是让他逐步奔向理想的境界。 2.超越即学习 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学 生的学习内容基本上都是前人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内容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已经不是新的东西, 但是对学生来说,它们都是崭新的,都是他们所没有学习过的,学习这些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自身超 越的过程。与发明创新相比,这是低层次的超越。伴随着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智力和能力 的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些相对于他自己来说,都是超越。 3.超越即生活 当前一些学校和社会被人为地隔离开来,学生们不得不成天埋头于书本中。“生活”这个字眼对他们来说 几乎成了一件奢侈品。社会发展需要学生不能死读书,学生的生活需要丰富多彩。因此,要将学生从书本中解 脱出来,要让学生学会超越,课堂要成为展现学生生活的舞台。课后,要让学生通过生活的实践,培养健康、 丰富的生活爱好,从中陶冶情趣、情操,于愉悦中开阔视野、增强知识、振奋精神、焕发斗志。 4.超越即成长 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迅速,新陈代谢快。因此,他们精力旺盛,爱动不爱静,天真活泼,好像整天有用 不完的劲。在心理方面,他们独立性、自尊心和好胜心逐渐增强。而传统教育把他们紧紧地关在学校里、课堂 上,使学生成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创新教育就是要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学生在超越中健康全面地成 长。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超越提供了物质条件,以多媒体的出现为标志,人们可以在课堂以外进行各种方 式的学习。 二、创新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历史上许多教育家进行阐述。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借助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提出课的类型和 结构。凯洛夫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从组织上课开始到布置作业结束,一个新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全部在这 个过程中完成。这个教学过程反映的是教学体系中一节课内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必要的教学组织工作。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在广泛介绍和吸收国外新理论的同时,也开始了针对本国实际进行教学改革的 探索,提出了颇有理论和实际价值的见解。我们在总结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创新教育创设了一种新 的教学结构,这个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即诱导“超越”、启动“超越”、展现“超越”、构建“超越”平台、 评价“超越”。为了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我们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现“超越”,然后依次是构建“超 越”平台、评价“超越”、诱导“超越”、启动“超越”,具体说明如下: 1.展现“超越” 创新教育把课堂看作是学生充分发展的舞台,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超越自我、创造自我。教师要根据学科目标贴近生活,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教学活动生动活 泼,使学生在热烈浓郁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 (1)个人展现。个人展现是指学生面向全班展示自己超越的成果。最先展现的同学往往是学习最好的,在 班级起到榜样的作用,带动全班你追我赶。 (2)小组展现。小组展现是指老师创设某种情境,几名同学一起表演,或者几名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 表现。通常老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建立起互帮互学,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气氛。 (3)共同展现。共同展现是指全班同学共同的表现。这种活动由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它在培养学生学习的 技能技巧上发挥作用。同时,它也是班级集体主义精神的再现。学生超越的展现方式包括听、说、读、写、做 。为了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无论听、说、读、写、做哪种方式,都要强调感情色彩,要 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生活的舞台上。 2.构建“超越”平台 在学生展现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表现是否偏离课 程目标,学生是否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教师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有目的、有重点、有步 骤地发表意见,选择最佳思路,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教师不但要善于抓住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还要具有驾驭课 堂的能力,使学生的表现朝着课程目标的方向发展。 (1)典型引路。 对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并做适当的点评。该生好在什么地方,让全体学生 清楚,以此推动全班的学习进程。 (2)教师指导。 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程度肯定会有相当大的差别,有的同学跑在前面,有的同学落在 后面。对于跑在前面的同学,要让他跑的更快;对于跑在后面的同学,要给他鼓劲加油。 (3 )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教师要用通俗、具体、生 动、形象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中。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解决学习上的难点,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已学得的知识,形成多方面的技 能技巧,不但要有听说的技能,还要有读写的技能;不但要有思维的技巧,还要形成做的技巧,这些都是学生 下一轮超越的基础,我们把它称之为构建“超越”平台。 3.评价“超越”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 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超越了 什么,如何超越的,谁超越得最好。让学生总结超越的经验,从而形成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已经超越了他原 有的知识水平,由于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那么可以说学生就达到了即定的超越目标。 4.诱导“超越” 上一个目标的结束,也就是下一个目标的开始。教师通过总结上一个目标完成情况,提出下一个超越目标 、超越途径。 (1)教学目标。向学生阐明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学习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超越的目标,学生在超越过 程中形成创新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 (2)学习途径。学习途径是指学生超越学习难点,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法,由于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愉快为原 则。 5.启动“超越” 学生明确目标、掌握方法之后,便开始了新的一轮超越。由于学习是学生自身的认识活动,是别人所取代 不了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超越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开始就应该让学生大胆超越。超越的方式如下 : (1)教师指导。全体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新的内容,老师针对疑难问题,面向全班及个别学生指导。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指导不是讲授,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启发、诱导。关键是要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我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感。 (2)小组互助。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相互启发 ,力图不通过老师讲解就学会新内容。对学习过程当中的技能技巧问题,同学们可以互相示范,也可以使用学 习设备,反复练习最终达到学科目标的要求。 (3)单独学习。学生通过老师指导、学生间的相互启发,对完成学科目标心中有数。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别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需要每个学生有一定时间独立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 的进度和熟练程度。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学习。例如,网上学习、多媒体学习、课外读物学习 、社会实践等。 在这三种方式中,教师指导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小组互助、独立学习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教学要尽量给 学生安排独立学习的时间,让学生的发展有一个广阔的空间。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