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广东梅州市曾宪梓中学 514021 fyb-3639@163.net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已逐渐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式上,听说读写每一方面都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内容上,言语交际的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况且“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过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即除了课堂实践机会外,还有更多的课外实践机会。这里不妨作个假设,如果课堂实践不对课外实践做出示范和引导作用的话,那么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结果就无异于没有进学校仅在母语环境中自然获取的结果。这种结果是零散不系统的,粗俗未雕琢的,词汇贫乏而不丰富的,内容实在而不玄虚的;反之,如果能够做出示范和引导,是否能导致不同的结果,这种结果能否在言语实践中体现出区别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教养”来?《学会生存》中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课程计划里的各个学科所具有的价值和它们在教育上或社会上的用处常常是没有联系的。”语文是重要的传统课程之一,如果学生依然不明白它的学科价值与它“在教育上或社会上的用处”之间的密切联系,那么学生就会失去语文学习的动力,产生学语文没有什么用的困惑心态。不利于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语文自主实践习惯的养成。基于这两方面的思考,我总想找个词语来揭示语文实践能力发展的实质,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结果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可以在教育上和社会上大有用处,以端正长期以来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轻文态度。直到最近读到《羊城晚报》上的一篇文章《写作的“废话”理论》,才算找到。作者说:“写文章就是说废话。活了这么大,也写了不少的文章,到现在才明白这样的道理。其实,这是一个常识。”文中还列举了几位名人对写作的看法,现照抄如下: 韩石山:写文章,尤其是写小说,写散文,说白了就是说废话,所谓的语言艺术就是废话艺术。只有废话说得好的,才叫会说话,才叫懂得艺术性,才叫文学语言。 章克标:一部书当中,一定要有许多废话、荒唐的话、无聊的话、可有可无的话、乱七八糟的话,才能成为一部好书。 詹国枢:写文章——尤其是评论、杂文、小品之类,十有八九是“没话找话”,就看你能否把这话说得有点意思,让人家看得下去。……(文章)恐怕是废话和有点意思的话,各占一半。而那有点意思的话中,真给人留下印象,称得上有点“思想”的,也就一两句。 由写作扩展到一切言语交际领域,“废话”理论同样适用。废话是指那些在交际中使用或不使用,对于交际主题而言不着边际,对于交际对象而言无关痛痒的话。废话并不等于无用的话,废话与实实在在的有“意思”有“思想”的话只是相对而言,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两者的区别不在于言语的形式,而在于交际双方对言语所蕴涵意义的需求程度。废话也不同于“胡说”和“谎话”,废话是就言语意义的需求程度而言,而后两者是就与事实的相符程度而言,属于不同研究领域的概念。主张实科教育的司宾塞,极力反对教育为装饰自身和标示等级服务,但仍然把闲暇的知识作为最有价值的知识,这闲暇的知识除了指各种娱乐方式外,我想应该就是社交场合的言语交际技巧了。在多数情况下,废话与人类交际的关系更为密切。 一 废话的价值 1. 生活需要废话 说废话可以拉近心理距离,诸如闲聊问候类废话“吃饭没有”“去哪里”等,无须对方刻意回答,可以营造亲密气氛。擅长说废话等同于善于交际。《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不会说废话,没有中国式 “寒暄”的圆滑和外国人以天气状况作话题谈几个小时的本事,因此他不善于交际,孤立了自己,不能融入到人群中参与聊天。他上街回来只会说“今天街上人多”或“人少”,“青菜浅得卖不掉” 之类的大实话,谈经历也不离“小时候娘常打我的屁股,爹倒不凶”以及“成亲以后,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之类的大俗话。说大实话的人必须每天都有新鲜经历和独家新闻来作实况转播,否则就激不起人的兴趣,正如祥林嫂“阿毛的故事”,第一次是实话,以后就是废话了。如果祥林嫂抓住某一个细节生发扩展开去,每天都有新鲜情节来满足听故事者的猎奇心理,那么鲁镇的人肯定不会躲避她,但她没有这个能力。擅长说废话还可以帮助人摆脱尴尬处境。由于社会赋予每一个人多种角色,当某一种角色的舞台搭好以后,需要你去履行这种角色的言语交际时,你不可能站在舞台中央不说话,这个时侯,废话就可以帮这个忙。《世说新语》中陈元方的儿子和季方的儿子在争论他们各自父亲功德的高低时,两人互不相让,最后去请一个叫太丘的人决断,太丘不能不说话,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不明显是废话吗?不过,正是这类无关痛痒、可有可无的话,对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却大有裨益。从某个意义上说,每个人与他人都可以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旦形成了统一体,彼此为了淡化矛盾、化解矛盾、促进统一,无论在直接接触的对外言语活动如听说中,还是在间接接触的对外言语活动如读写中,都会尽量回避激化矛盾的有实质性的或者有火药味的话语,回避周围生活中的具体人和事,这样可以相安无事、上下和睦,形成安定团结的局面。 2. 工作需要废话 每年拟计划、写总结、作报告又何尝有几句是真正称得上有点“思想”的?年年如此,人人如此,为了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甚至连简单的意思也没有,但又必须找话去敷衍,于无话中去显学问出成绩。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变换角度变换说法去说废话。比如,你表达“做事要严肃认真”,可以用“要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松懈情绪、敷衍态度、懈怠表现、苟且行为、马虎做法,要坚持不搞应付主义、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等词句分类分点去说。当然 “克服、坚持”还可以换成其它动词,如警惕麻痹思想、杜绝苟且行为等。许多社科类的所谓科研文章,表面上看似乎在阐述某种观点,认真考究起来也不过是变换着角度说废话,玩文字游戏。 3. 文学需要废话 我国西汉兴盛的赋以及魏晋南北朝兴起而后延续到盛唐的骈文,可以说是废话创作的典范,同时也是语言驾御水平的最高表现。诗歌本是最讲求精练简洁的,但废话也一样受到重视。看这首古诗:“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三更半夜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在这首诗中,“一”、“孤”、“独”,同一义;“关门”、“闭户”、“掩扉”,同一事;“三更”、“半夜”、“子时”,同时辰;“杜鹃”、“谢豹”、“子规”,同一鸟!整首诗的意思只需“孤僧半夜归,闭户子规啼”两句即可表述,但是,假如真的只说了这两句,让他跟罗嗦了四句的人比较,你会说那个人的语文水平高?相信多数人会判定后者的语言功底较深厚。记得2002年有一篇写“心灵选择”的优秀作文,开头是这样:“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人生长河里,我们常常需要作出选择。”罗嗦这么多,其实只要一句“人生需要选择”即可。同理,如果真的就这么一句话,语文能力怎么能得到充分体现?怎么能凑足八百字?我想,这份卷子之所以优秀,很大程度得益于罗嗦说废话。 4. 标榜需要废话 评论家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把写文章分为“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两种: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两种写文章的方式,那一种常用?少数热衷于文学创作的人可能喜欢第一种,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出于郁陶宣泄、怡情养性的写作很少,很多恐怕是为了夸饰标榜自己而写。虽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但在类似的环境中,经历相近,认识相当的情况下,彼此都情寡意陋,只有靠“繁采”这种废话表述方式去显示自己的学问修养。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词汇量与他的思维水平有正相关,能用“繁采“的人正说明了他词汇量丰富,思维水平高。因此,在当今信息时代、广告时代,“苟驰夸饰”不失为“鬻声钓世”的好办法。 5. 高考需要废话 作文是高考考核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将十二年的语文学习成果呈现给评卷者?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说废话,避开普通人常用实用的俗语俗字,以“繁采”去展示自己驾御语言的能力。上海毛荣富老师说他当年参加高考,在描写旧社会劳动人们的生活时就有意避开“水深火热”、“当牛做马”的陈词,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去描述。再看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2000年,一篇以诗句组合起来的方式阐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文章,得了满分;2001年,写“诚信”话题的《赤兔之死》通篇采用古白话,受到追捧。设想这么一种感受:“饿了,想吃饭”。能用“饥肠辘辘,欲求一饭之饱,肚腹空空,愿作五谷之虏”去表达的人,语言水平肯定会被认为比只会说 “饿了,想吃饭”这类常用的通俗的实用话的人高。 二 废话存在的科学依据 废话的存在以及广泛使用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依据。众所周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由概念构成的,认识的发展也就是概念不断丰富和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被不断揭示的过程。概念依托于字词,字词帮助人们把现实世界转换成由字词所代表的概念组织起来的世界,使人类得以摆脱具体事物和动作的制约而进行思想交流。概念在丰富,字词也就不断被造出来。字词是为了认识的需要而被造出来的。看下面这个例子: 英语课上,老师向一个学生提问:“如果要某人进来,用英语怎么说?” 学生答:“Comehere(来这里)!”老师又问:“如果让某人出去呢?” 学生回答:“那就到外面去说———Comehere!” 如果说“让某人出去”是一个还未有字词去标示的动作,那么人类肯定会造一个新的字词去标示它,而不至于依托具体情景而走出去说:“Comehere(来这里)!” 假设古人在造字之初造了某个字词去指代某种事物或动作,那么,随着生产活动领域的扩展以及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精神体验丰富,人类就不会满足于在任何情况下都只用单一的字词去反映该事物。如果把造出的第一个标示该物的字词或者说最为通俗的常用的字词叫实用话,那么相对而言,以后由于表达的需要而衍生出的从不同角度去去标示该事物或现象或动作的字词就可以统称为废话。如标示下层民众的废话有“平民、布衣、黎民、庶民”,“百姓”较常用,可看作实用话。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除常用的那一种外,其它都可看作废话。 废话的增多意味着人类对环境对象的认识分化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复杂。如汉语中的动作“拿”可以细分为持、执、秉、操、握、托、捧、提等,看的动作可细分为瞧、盯、望、观、睹、瞟、相、察、视、瞥、窥、瞅等,而在日常交际中最实用的仍是“拿”和“看”。问题是,如果人类的交际语言只停留在“拿”和“看”的层次上,那么思想交流中的很多信息就无法传递,就会产生类似于“走出去说:Comehere(来这里)!”的可笑行为。而且人类细腻的情感和高深的学识水平无法得到展现。 三 废话与语文教学 从学生个体需要角度来说,语文教学一方面应该发挥其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取好成绩。无论从那一方面考虑,废话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废话不可能不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否则语文课程在学生眼里的形象和地位将大打折扣。一旦学生不能从自己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中感受到语文的有用性,任凭国家和社会如何再三强调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将无法扭转学生懒学、厌学、可学可不学的错误观念。甚至连老师也受到影响,产生语文课上好上坏一个样,上抑或不上都没有多大差别的想法,从而滋生马虎应付的教学态度。这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很不利。 参考资料: (1)《羊城晚报》2003-04-22 (2)周南照编著《教育英语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11月版 (3)《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4)毛荣富《语文课本是作文选材的后花园》,《中学语文阅读》2003-3 (5)《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邮箱: fyb-3639@163.net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